为全力打造市政公用工程领域一流营商环境,市市政公用监督站着重在为民服务、转变作风上下功夫,立足主责主业,推出“优监管、重培训、深调研、创精品”四招十二式组合打法,持续提升市政公用工程服务保障水平。
一、优化监管稳根基
一是监督网格再细密。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建立健全“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的科学监管体系,编发《涉燃气管道施工作业指南》《样板验收实施细则》等11项标准制度,创新推出“盯屏员”“日警示”等责任落实举措,抓实抓细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二是智慧化建设提效能。出台市政公用领域全省首部《智慧工地建设评价标准》,大力推进116个智慧工地建设,推行“APP+移动执法+不见面处理”监管新模式,利用视频监控、人员机械定位和电子轨迹追溯等功能提升监督效能,真正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
三是信用品牌添助力。依托市政市场信用管理办法,本着“客观真实、应纳尽纳”的原则,采取依据提前公示、政策随时解读、考核公开透明等措施,实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线上申报、动态采集,已采集信用信息2044条,信用评价A级及以上企业280家,助力市政企业擦亮“信用”名牌,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注重培训蓄能量
一是党的理论教育走在前。与企业施工现场基层党支部开展联建共建,8次将“支部圆桌会”开在施工一线,和参建单位基层党支部一起学理论、寻计策、解难题、促发展,以党建工作为纽带,以学习党的理论为基础,带动引领全行业从业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过硬。
二是“开工第一课”谋开局。采用“线上+线下”“政企同训”方式,依托轨道交通青岛专家站,邀请国家级专家来青开展培训,一线监督人员和各参建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人员2000余人参训,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开新局。
三是岗位技能培训锻“匠心”。广泛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脚手架、暗挖施工”等专题培训、三特人员岗位大比武、起重吊装技能比武等行业竞赛。通过典型案例解析、技术要点分析、现场实操比武等方式,大力培育专精尖岗位能手。
四是应急处突培训重实战。探索开展“教学式”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的全过程应急处置,形成11部应急演练教学视频向全行业推广。结合9大类事故制作一线工人岗位应急处置卡片,针对性讲解不同施工作业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帮助一线作业人员提升应对突发事故和风险的处置能力。
三、深入调研破顽疾
推行“一月一谈,一季一研”调查研究工作法。站领导带队,每月至少与服务对象开展一次座谈交流,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针对项目难点堵点痛点的专题调研,对项目推进中的质量安全管理、试验检测、技术创新、风险防控等问题提前了解、提前预判,能够现场解决的马上办,不能现场解决的“带回来”,专题研究对策,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座谈19次,专题调研5次,覆盖120余家参建企业,帮助解决青岛地铁5号线八号码头大里程段分段开挖滑塌风险等各类难点堵点20余个。同时注重成果提炼,结合发现的共性问题,针对性优化质量安全监督等工作流程12项,完善隐蔽工程管理等制度7项,健全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服务流程,助力企业、项目又好又快发展。
四、培强扶弱创精品
一是坚定不移服务重点项目。紧盯影响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创新采用“分段式验收”新举措,做到完工一段、验收一段、通车一段,有效保障了辽阳路快速路(福州路-海尔路段)工程涉及的妇儿医院天桥、劲松八路过街地道等多个路段分阶段开放交通,全力助推项目快验收、快投用。
二是精准帮扶补齐短板。结合现场实际确定20个管理薄弱的项目开展精准帮扶,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确定“一对一”服务专员,通过政策解读、技术指导、专家把脉等多种方式,开展帮扶40余次,帮助企业查漏补缺,提升现场管理水平。
三是跨行业交流同频共振。建立跨行业观摩交流机制,组织燃气供热监理工作交流、地铁5号线瑞昌路站管理经验交流、安全标准化施工和精细化管理观摩等5次经验交流观摩会,为企业搭建互学互鉴共享交流平台,市政道路桥梁、公用燃气供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各参建企业取长补短、齐头并进,持续推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精心培育打造精品工程。按照“提前策划、靠上指导、精准发力”的工作思路,建立起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精品工程培育机制,今年以来,所监督工程获2项国家优质结构奖项,10项“泰山杯”,13项“省级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程”(原省优质结构工程),22项省级优秀工法、14项国家级QC成果和200项省级QC成果,获奖数量及质量双提升,稳居全省前列。
下一步,市市政公用监督站将始终坚持工作标准化、标准程序化、程序公开化要求,持续深入贯彻“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创新工作举措,全力当好企业“店小二”、项目“护航员”,与各参建企业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为青岛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市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