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制造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主战场”。对于大同而言,数智化转型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堂关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破题之年。今年以来,我市锚定“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着力构建打造山西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15886”工作体系,其中以“实施‘八链合作’八大行动”为重点任务,“实施新型智造链合作行动,做强实体经济,建设‘智造大同’”则在任务栏里被放在头等位置。
平台建设:打造科技创新集聚地
如何在智能制造领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同尚镁科技有限公司给出一个示范性的参考答案。
大同尚镁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从事镁合金及其轻量化材料设计、制造、深加工等的企业。目前,该公司发展进入“全面提速期”,如火如荼的生产场面让人切身感受到新材料产业项目的蓬勃势头和强劲脉动。
“在推进产业链纵向一体化的进程中,大同勇担‘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使命,给了我们加快企业发展的信心。”董事长仝仲盛介绍,尚镁科技公司现与联想集团签订了合作基础协议,由联想集团负责笔记本电脑壳体轻合金材料使用规划和开发方向指导,该公司配合完成新材料预研及实验,提供材料开发、试制、中试量产所需硬件及配套服务,目前前期预研发工作已经完成,预计今年12月开始量产,真正借助北京优质资源为我市优势产业插上“翅膀”,实现更高质量的“飞跃”发展。
据了解,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我市正加快推进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目前,由市工信局牵头起草的《大同市创新成果产业化承接基地建设方案》《大同市京津冀创新成果产业化承接基地(试点)建设重点》,明确了重点从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资源依赖型产业4个方向承接科技成果转化,拟建设10个中试中心,支持我市企业与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中国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就镁合金、活性炭、氢能等产业领域的技术合作进行对接,加快形成“研发涉及在京、科技实验在同、成果转化优先落地大同”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相信在不久后,借助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窗口”,我市企业将实现与全国创新生态资源最密集、科技创新最活跃区域的“零距离”链接,进而使大同“智造”特色鲜明、前景无限。
发展支柱产业:跑出经济增长“加速度”
7月19日,伴着长鸣的电笛,蒙东地区迎来了首列新能源机车的上线运营。这台蓝白相间的四轴410KW蓄电池机车,由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为蒙东物流量身打造,能够在无电区线路上无污染、零排放绿色运行,可广泛满足大型矿山、重点水利水电工程等复杂地面条件的运输需求。这也成为轨道交通装备科研成果市场化、谱系化的又一代表产品。
制造业是国家的“钢筋铁骨”,也是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主导力量。近两年来,按照产业“关联性强、契合性严、协作性紧、盈利性好”的标准,我市明确了工业领域的12条重点产业链,一大批“链上”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车大同公司作为我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积极围绕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基础再造等方面寻求转型升级,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提升。目前,全市已形成以重载电力机车及铁道电气和牵引变压器制造为重点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带动了区域内一批中小企业参与轨道交通新材料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示范应用,持续提升着区域轨道交通装备的集成化和智慧化水平,成为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的缩影。
放眼全市,一股股抢抓“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政策机遇的“暖风”,吹遍制造产业各个领域,激起一波波竞相发展的热潮,跑出经济增长“加速度”。
今年下半年,我市装备制造产业正全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平城轨道交通特色专业镇、云冈煤机特色专业镇3个产业集群,大力促进新建项目落地、在建项目投产、完工项目达效、技改项目提质,力争全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总量达到140亿元以上,培育1-2户“智能车间”或“智能工厂”。
通用航空产业则聚焦“轻型航空器、无人机和品牌服务”三大领域,瞄准“通航运营为牵引、通航制造为重点”的发展目标,着眼低空经济增长点,在通航产业“市场主体培育”和“从业人员培养”两方面持续发力并形成聚集效应,全力推进与北京华彬天星通航公司等的合作,勇当“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先锋。
现代医药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可承接中试项目剂型丰富、车间设备齐全等优势,搭建龙头企业与京津冀高水平院校及科研机构对接桥梁,积极探索CXO合作发展,以实现创新成果需求定向定制,打造“京津冀研发、大同转化”模式,形成深度协同合作。
新材料产业全力推动以“技术招商+中试承接+产业化落地”为具体路径的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承接基地试点建设,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地合作”,着力打通从科技成果到样品、产品的通道,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重点推进高性能碳纤维、高性能镁铝合金、活性炭、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链培育提升。
绿色环保产业立足我市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存量、增量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延伸固废利用全产业链,对接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企业,建设京津冀绿色建材供应地,力争到年底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6%,产业规模达30亿元。
培育特色专业镇:激活发展“镇”能量
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要从一棵“企业大树”变成一片“产业森林”,抓好专业镇建设是关键一招。
一镇带一方,一镇促一业。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吹响了全面推动专业镇建设的嘹亮“号角”。全市上下坚持把特色专业镇建设作为促进产业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挖掘培育本地特色产业,认定了云州大同黄花、经开区医药、浑源恒山黄芪、平城轨道交通等7家市级专业镇。各特色专业镇立足自身优势,搭平台、育标准,促进良性竞争,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助力新兴产业“新芽成大树”,为我市转型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地处晋冀交界、京津经济圈边缘的灵丘县,位于北京2小时、雄安1.5小时经济圈范围内。近年来,灵丘县积极承接北京打造全球数字标杆城市的算力外溢需求,发展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交易、数据应用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以秦淮数据公司为龙头,以7家规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为支撑,关联企业多达14家的数字产业集群。成功申请市级大数据专业镇后,灵丘县还将主动融入京津冀区域算力一体化协同发展,加速数据集聚、算力集中,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构建起大数据绿色低碳、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大同产业基础厚实,文化特征鲜明,特色产品丰富,打造特色专业镇正逢其时。”市工信局局长曹旭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营商环境“软实力”支撑产业“硬发展”,积极用好用活各级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市级“一镇一策”扶持政策,做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营商环境,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力争把云州大同黄花、经开区医药培育成省级专业镇。与此同时,抓好现有专业镇关联企业的培育工作,持续开展小微企业、新建企业摸排,建立健全入规企业培育库,全力推动专业镇关联企业深度融入产业链发展。作为山西融入京津冀地区的“桥头堡”,我市还将以“永不落幕”的专业镇博览会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其“窗口作用”,聚焦各大产业,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以链式发展思维,全面承接好京津冀溢出产业,为全市产业做大做强注入新动能,书写高质量发展精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