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科技局大力支持五台山、芦芽山野生蘑菇菌物多样性研究,依托市科技情报与战略研究中心和山西农业大学功能食品研究院组成科研攻关团队,先后组织实施了“忻州野生台蘑银盘蘑样本采集生物学鉴定研究”和“五台山、芦芽山常见有毒蘑菇物种及中毒风险研究”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开展了野生蘑菇生物学鉴定以及常见有毒蘑菇种类资源系统基础性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五台山“台蘑”和芦芽山“银盘蘑”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山珍,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是当地山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台蘑”“银盘蘑”没有系统性多样性研究,仅有俗名而无生物学名。科研团队专家跋山涉水,足迹遍及五台山、芦芽山林区,采集野生蘑菇样本,走访山民、查阅资料并进行市场调研,对当地蘑菇品种进行了详尽的名称考证和还原,将“台蘑”“银盘蘑”品种与生物分类物种进行对位。先后实地采集400多个野生蘑菇样本,采用DNA分子技术和传统形态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鉴定确认野生蘑菇物种200多个。其中有代表性的、可食用的,具有重要价值的野生蘑菇品种100种,包括30多个俗称“台蘑”的名品和杂品传统食用种类;鉴定确认有毒野生蘑菇物种41个,毒性分为5类。发现红银盘漏斗伞、大把子杯桩菇新物种2个,台山乳菇疑似新种1个,假棱柄马鞍菌、五台山华杯伞、五台山丝盖伞新记录种3个,确定云杉丝盖伞五台山特有物种1个、土味丝盖伞山西唯一通体白色1个。
他们开展的这项野生蘑菇生物学鉴定以及常见有毒蘑菇种类资源系统基础性研究历时5年,取得阶段性成果,编撰成《五台山蘑菇100种》科普书籍,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填补了忻州乃至山西野生“台蘑”“银盘蘑”只有俗名而无生物学名的历史空白,填补了忻州有毒蘑菇领域基础研究的空白,诠释了五台山台蘑文化、芦芽山银盘蘑文化、台蘑与银盘蘑生物学亲缘关系,研究分析评估了五台山、芦芽山常见有毒蘑菇种类和毒性风险,为五台山、芦芽山野生蘑菇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全国野生蘑菇菌物多样性研究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大力推动珍稀台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人工促繁研究工作,为台蘑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助力忻州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