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施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等10项重点任务,开发具有“晋菜晋味”特色的预制菜产品,打造产业链条全、经营主体壮、创新能力强、品牌认知高、市场营销优、带动能力强的预制菜产业体系……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山西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提升山西“特”“优”农业的质量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具有山西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
1
打造10个预制菜知名品牌
预制菜产业是新发展阶段催生的新业态,对优化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
《意见》明确
到2025年,全省预制菜加工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建设10个产值超亿元预制菜产业链,培育20个预制菜示范企业,打造10个预制菜知名品牌。
《意见》提出
预制菜产业的发展重点,以健康食品、功能食品为主要特征,按照即配、即烹、即热、即食要求,加快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
杂粮类
以小米、荞麦、高粱、藜麦、红芸豆等特色杂粮为依托,开发即食小米粥、杂粮包、五谷杂粮粥、碗团、莜面栲栳栳等杂粮特色产品。
畜禽水产类
以猪鸡牛羊等畜禽水产类资源为依托,开发晋汾白猪、晋南牛等地方特色品种肉食产品,分割肉、调理肉等冷冻食品,平遥牛肉、上党驴肉等熟食肉,过油肉、羊汤羊杂、黄河大鲤鱼等家庭菜肴和节庆大餐。
蔬菜类
以黄花、辣椒、番茄、香菇、胡萝卜等蔬菜产品为依托,开发即配净菜、脱水蔬菜、黄花酱、辣椒酱、番茄酱、酱泡菜等产品。
干鲜果类
以苹果、梨、红枣、核桃、沙棘等干鲜果品为依托,开发冻干果粥、红枣核桃糊、沙棘汤、梨膏糖等产品。
主粮类
以小麦、马铃薯等主粮为依托,开发花馍、速冻水饺、刀削面、运城麻花、石头饼、太谷饼、酸辣粉、马铃薯饼等产品。
2
实施10项重点任务,开发预制菜品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加大预制菜产业链主企业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提升原料供应能力。结合我省南果中粮北肉东药材西干果产业布局,提升预制菜原料标准化、规模化供应能力。支持预制菜企业通过自建基地、合同订单等方式,建设长期、稳定、优质的原料供应渠道。
推动园区化发展。鼓励各地利用现有产业园区,通过优化整合、“腾笼换鸟”、合作开发等,新建改造一批预制菜产业园,推动预制菜产业链企业集中入园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强生产预冷、低温加工、冷链配送、冷冻保鲜和仓储冷库等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设置田头前置仓、销区前置仓,补齐预制菜产业首末端物流运输的短板。
打造知名品牌。对接“有机旱作·晋品”“山西精品”等公用品牌,构建山西预制菜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公用品牌的品牌矩阵。挖掘预制菜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附加值和软实力。鼓励“老字号”传统美食、特色名吃进行预制菜工业化改造。
拓宽市场营销渠道。完善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加强商超、农贸市场、餐饮企业、电商平台等渠道建设。对接国内一线市场,设立预制菜体验店、专营店、产品专区。
推动行业标准化发展。建立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预制菜领域标准体系,鼓励和支持有关企业、社会团体和研究机构加快研制预制菜领域的团体标准和地方标准。预制菜检验标准发布实施后,组织开展预制菜食品抽检,大力推进“合格证+追溯”管理“亮证”行动,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预制菜食品安全。
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挖掘开发地方特色美食。针对不同群体开发适应性产品,打造预制菜“大单品”;针对防灾应急、户外运动、露营野炊等需求开发场景化产品。
提高数字化水平。加快全程可追溯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整合预制菜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数字资源,提升供应链效率。开展预制菜工厂、车间、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保护预制菜产业中的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文化赋能预制菜产业发展。在商业区、美食街、旅游景点、美丽乡村建设一批预制菜体验点,推进预制菜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餐饮等产业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