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之实,固在践履。7月,我市党政代表团赴合肥、西安学习考察,切身感受和学习到兄弟城市在转型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鲜活实践和成功经验,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取得了真经。8月8日,我市召开赴合肥西安学习考察总结务虚会,大家交流体会收获、掀起头脑风暴,为太原加快率先转型发展进一步凝聚了共识、集聚了智慧、汇聚了力量。
为巩固和拓展此次学习考察成果,太原日报今日起开设专栏,就相关工作专访有关市直部门和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深学细悟、研机析理,高点定位、高标推进,力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产生更好的实践效用。
访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张美霞
合肥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实践,对太原进一步加快率先转型发展、更好发挥省会引领带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市委政研室是市委的“思想库、智囊团”,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谋服务。近日,记者就全面系统转化我市赴合肥、西安学习考察成果采访了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张美霞。
“近两年,市委一直强调要向合肥学习,韦韬书记在多个场合为我们介绍和分析了合肥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市委政研室也曾对合肥经验进行过梳理总结。但在7月的实地考察中,还是被合肥当地浓厚的发展氛围和环境所感染和冲击,可以说是大为震撼、大开眼界。”谈及自己在合肥学习考察的第一印象,张美霞说。
如今,“合肥模式”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学习借鉴的发展范例。张美霞表示,合肥是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的全国示范城市,被称为一座逆袭之城和黑马之城。一是发展速度快。2000年的时候,合肥的GDP在全国城市中仅排第82位,到2022年跃升为第21位,经济总量由约500亿元增加到1.2万亿元,发展速度之快堪比深圳。二是发展质量高。各类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科创园区林立集聚,科技创新成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2022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6.2%,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8%。三是发展环境优。主要体现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发展氛围,构建起包括科技创新条例、科技创新委员会、科创集团、科创资金的完整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了试错容错免责机制,构建起激发“四敢”的良好氛围。合肥探索出的创新崛起之路成为各地争相学习的模板。
“合肥模式”太原能否学得来?张美霞认为,合肥与太原一样都是中部内陆城市,不沿边、不沿海。在发展之初面临如何扩大开放的抉择时,坚定不移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主动靠、全力融,实现从长三角“旁听生”“插班生”到“正式生”的华丽转变。对太原来讲,只要紧紧抓住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和机遇,着力打造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就一定能更好实现破局突围、强势崛起。合肥一开始只是一个人口不足5万的小县城,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太原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当前,合肥正在大力发展以“芯屏汽合”“集终生智”为代表的几十条产业链,我们也在全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亿”工程。合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我们也有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等“国家队”,还有京津冀产业和科创资源的溢出辐射效应。因此,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太原应该向合肥学习什么?张美霞用三组词来概括:一是“眼光+定力+环境”。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方向,超前谋划产业布局,保持战略定力,打造最优环境,一步一个脚印把市委定下来的事落到实处;二是“科创+产业+金融”。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围绕产业链推动与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四链”融合发展;三是“专业+诚信+担当”。着力培养打造投行化、专业化招商队伍,营造敢担当、愿担当、善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引导全社会把更多精力聚焦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主业上来。
张美霞表示,下一步,市委政研室将聚焦市委战略部署和中心任务,持续加大政策研究力度,深入谋划重大改革事项,努力为“合肥模式”在太原创造性转化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