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就“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书记蓝佛安在第九次旅发大会期间召开的全省文化旅游工作部署会上针对我省文旅康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强调要深化文旅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省文旅康产业全省域、全链条、全要素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省长金湘军在省旅游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就优化旅游环境、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全力打响“旅游满意在山西”品牌,持续推动我省文化旅游业复苏振兴。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我省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奋斗目标,把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旅康养集聚区作为转型发展重要着力点。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我省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奋辑扬帆正当时,作为文旅康养融合发展重要载体的演唱会等演出市场经济,要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机遇意识,在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消费加快回升向好、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塑造转型发展新优势方面更好发挥带动作用,更好推动我省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一、充分认识“演唱会”经济在扩内需、促消费方面的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国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明显改善。作为文旅康养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演出行业市场,在历经三年沉寂之后,以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为代表的演出市场迅速回暖。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23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9.33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400.86%;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673.49%;观众人数6223.66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超10倍。其中,上半年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506场,票房收入24.97亿元,观众人数550.10万人次。我省太原市今年大型演唱会的举办次数也将历史性地达到10场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跨城观演正在成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主要消费趋势,从而催生了演唱会经济跨城观演的新生态——“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跟着演出去旅行”。比如,五月天、任贤齐、刘若英等知名歌手北京演唱会的观众中,跨城观演比例均超40%,一季度开售的周杰伦呼和浩特演唱会跨城购票观众比例超70%。6月29日至7月2日,周杰伦演唱会在海口连办4场,4场演唱会共吸引15.46万人次观众入场,其中省外观众9.51万人次,占观众总数的61.5%。海口全市4天共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是端午假期旅游收入的3倍。9月21日-24日将在太原举办的周杰伦演唱会预计接待歌迷“粉丝”超30万人,外地观众超60%,按人均3000元消费预估,将带动综合消费超10亿元,充分凸显了该类演出对举办地文旅消费的综合带动作用。
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为代表的大型演出项目带来演出门票收入的同时,短时间内产生的流量聚合效应,有效拉动所在城市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玩等一系列文旅商业态消费增长,已逐渐成为地方拉动文旅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比如北京首次将着力打造“演艺之都”写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石家庄宣布打造中国“摇滚之城”,海口提出让“到海口看演出”成为椰城旅游新名片,成都提出建设“国际音乐之都”,厦门专门出台繁荣演出市场实施办法,促进营业性演出市场高质量发展等等。
二、深刻把握大型演唱会已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带动文化旅游多元业态复苏增长的重要载体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国经济呈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文化旅游市场实现强劲复苏,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同比增长63.9%。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2.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万亿元,增长95.9%。我省旅游市场也持续回暖,上半年,全省重点监测景区的接待人数3853.2万人次,增长1.8倍;门票收入11.7亿元,增长3.4倍;经营收入21.2亿元,增长2.9倍。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与休闲更加强调文化体验、注重精神享受,已经日益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衡量现代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特别是以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为代表的演出经济在国内经济复苏和文化旅游融合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不断与旅游资源、线上娱乐、夜间经济、数字体验、商业空间等形成更为多元的融合业态,有效推动文化创新,扩大优质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大型演唱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带动消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和路径选择,成为驱动城市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彰显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拥有较高竞争力的城市大多具有较高的大型演唱会活动承办能力,因为演唱会选址会充分考虑演出规模、粉丝基础等因素,一线城市人口密度大、受众群体庞大、交通便利、场馆设施完善,是歌手举办演唱会的首选。从不同城市举办演唱会的歌手数量和热度来看,一线城市最受演唱会青睐,北上广深四座城市今年举办演唱会的歌手数量之和,占内陆城市总量的四成,其次为新一线或省会城市,比如成都、重庆、南京、武汉、西安、长沙等。
大型演唱会的举办不仅为艺人和演艺相关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举办地的文化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关联消费起到强大的带动作用。可以说,演唱会火了,但火的不止演唱会。特别是跨城观演群体比例大增,意味着大型演唱会对举办地相关产业带动更加明显。可以说,“演唱会”经济是一种要素牵涉面广的综合性产业,涉及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生产制造、商业服务、体育休闲、文化文创、信息网络等多个上下游行业。演唱会的举办在这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集群中处于关键位置,驱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如大规模的跨区域客流,会带动航空、航运、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服务的需求增加,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短时规模人口会带来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景区景点等相关产业要素的空间集聚,促进消费服务业发展,还会促进文化资源的利用,催生全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总之,大型演唱会等演出市场的繁荣不仅能为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更是提升城市品牌知名度、文化传播力、展现城市良好营商环境的窗口,通过演唱会体现出的城市服务品质、人文关怀、文化底蕴等为将为举办地后续吸引游客、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打下基础。
三、全面提升山西大型演唱会承办能力,更好助力我省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
一场场演唱会背后承载的是上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衣食住行,要想更好实现“流量”变“留量”,是一项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火热的演唱会经济,山西能否持续接住用好这波流量,并带动形成文化旅游等多业态消费增长,全看城市本身能否发挥优势,服务到位,甚至需要在全省、全市层面统筹谋划,推动形成共同做足用好“演唱会”经济的合力。
要着力提升山西支撑“演唱会”经济的硬基础。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及我省“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以太原都市圈综合立体交通建设为核心,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强化山西中部城市群内联外畅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进一步加快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融入京津冀(雄安新区)、“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区域经济圈间的便捷联系,提升山西交通国际国内、区域内外互联互通水平,精准补齐薄弱环节和发展短板,优化完善功能布局,推动区域交通网络、运输结构、服务效能优化升级,精准匹配旅客出行需要。同时,要完善市域内交通网络系统集成,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统一规划、一体设计、立体换乘,提升铁路、公路、机场、城市公交地铁等衔接转换水平,强化交通网“快进慢游”功能,加强交通干线与重点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衔接,完善公路沿线、服务区、客运枢纽等旅游服务设施功能,健全重点文化体育场馆、商业集聚区、旅游景区交通集散体系,鼓励发展定制化旅游运输服务;要加快补齐山西在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方面的短板,充分利用城市闲置资源新建、改建、扩建一批文体旅演出新空间,优先支持太原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更好发挥太原在山西中部城市群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大同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发挥对接京津冀的桥头堡作用,更好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溢出效应,逐步提升太原、大同等省内重点城市承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的场馆设施能力,同时创新打造、积极拓展城乡大型户外演艺新空间。
要注重改善山西服务“演唱会”经济的软实力。近期,国家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从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提出20条支持举措,明确提出“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增加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供给”。我省要持续抓好营商环境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完善演出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更好对接国际国内优质演出资源市场。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演出市场营商环境,坚持市场驱动,突出企业主体,进一步优化大型演唱会等项目办理流程,构建便捷的审批或备案程序,明晰要求,探索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多部门、多端口合一的新型平台窗口,对属于大型活动安全许可范畴的,优化审批手续,搭建高效服务机制;要提倡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家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树立健康、文明的文化消费观,文化旅游部门要加强监管,督促演出举办单位、演出票务经营单位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70%。要联合属地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打击“黄牛”炒票、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规范演出票务市场秩序;要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为牵引,全力推进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西,构建环境友好型城乡空间,提升城市美誉度,以良好人居环境更好吸引优质演出资源落户山西。
要加快形成山西支持“演唱会”经济发展的针对性政策。鼓励省内有实力、有资质的文化娱乐传媒企业、演出经营单位组织承办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活动,对活动承办策划企业,根据演出规模和演出效益依法依规给予适当财政奖励,具体可以参照票房收入、观演人次等实行级差奖励,进一步完善“直达快享”等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行业市场主体将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品牌活动引入山西、落地山西的积极性;加强政企银商联动协同,广泛引导上下游各类服务业相关机构、企业参与,联合开展促消费营销优惠活动,推动文旅消费复苏。围绕大型演唱会等活动推出关联性强、粘度高的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和消费新场景,探索推出针对“歌迷”、“粉丝”等的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优惠活动套餐、券包,创新开展演唱会门票“一票多享”促销活动,“游山西”APP要注重加强同携程、美团等头部平台企业合作,提高活动覆盖广度和内容丰富度,推动演唱会、音乐节等产品创新升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精心布局大型演唱会场馆周边文化旅游、特色美食、休闲娱乐等多元消费业态,确保规范有序、安全健康,实现就近引流消费,更好将演艺活动带来的巨大人流延伸到旅游景区景点、酒店、餐饮、购物等整条文化旅游消费链,充分释放演艺经济的溢出效应。
要大力营造山西保障“演唱会”经济的联合“宠粉”氛围。积极借鉴淄博烧烤、贵州村超等城市现象级营销带给我们的启示,这就是从地方政府、市民到游客,各类人群都在发挥积极作用,人人都是城市和活动的推介员,人人都是发现者和传播者,市民热情好客的氛围、政府服务的迅速反应等得到了传递,反映出的是城市整体的人性化关怀、细微化服务。针对大型演唱会等活动带来的短时聚集客流,要求我们的城市必须树牢“游客至上”的理念,全方位保障游客需求,尽可能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要推出“宠粉”联合行动和组合拳。从政府层面要统筹谋划,成立大型演唱会活动服务保障工作专班,文旅、公安、交通、消防、应急、市场监督、卫生健康、环卫等部门加强联动、形成合力,确保整个演唱会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有序开展;从具体操作层面,可以推出加密演唱会场馆周边公共交通频次、延长公共交通营运时间、推出演唱会公交专线、开放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包容性交通执法等“宠粉”举措,鼓励出租车、私家车提供免费志愿服务,给游客提供更好出行体验;从市场供给方面,鼓励支持引导博物馆、文化馆、游乐园等延长开放时间,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24小时生活圈”。要强化住宿餐饮等服务保障,充分体现安全、营养、健康的原则,提升餐饮质量和配送服务,做好价格监测,保障演唱会期间价格合理,市场秩序规范良好。积极探索在外地游客主要入住酒店设立免费旅游咨询点位,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出“演唱会+旅游”产品线路、景区景点个性化服务等等。总之,要形成演唱会举办地游客友好型服务理念,要让广大歌迷、粉丝等游客群体在感受演唱会热度的同时,更好感知城市温度,更好领略山西魅力,让山西成为令人向往的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