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四国正在逐步加深与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这些领域包含但不止于清洁能源、智慧城市、气候变化、北极研究。
9月1-3日,科技部部长万钢率团赴北极,并考察了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
中国科技主管部门的负责人为何要带团赶赴北极?原因在于在8月39日-9月1日万钢应邀相继赶赴挪威、瑞典出席了中挪、中瑞两次科技合作联委会。
按照目前此前新华社、大使馆等渠道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国与挪威在环境保护、北极研究、航海运输、信息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已经开展了持久的合作,在未来三年,双方还会就其中的重点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合作。中国与瑞典在基础研究、生命科学、可再生能源、新一代通信技术等领域已经有过持久的合作,下一步的重点合作领域是双方重点围绕北极科研、生命科学、交通安全、气候变化、智慧城市等未来合作优先领域深入交换意见。
此前时常被忽视的两个事实是:
一.北欧地区是世界新科技的重要发源地,在多个前沿科学领域拥有充足的技术储备。以瑞典为例,根据欧洲专利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瑞典企业在欧洲获得专利数2661个,同比增长37%,从人均申请专利数来看,瑞典仅次于瑞士、荷兰,居第三位。瑞典仅有80万人的首都斯德歌尔摩吸引了欧洲技术领域15%的海外投资。
二.中国与北欧间的科学技术合作时间已久 。2017年,中国与芬兰的科技合作联委会已经举办了第17年;与挪威的联委会举办第2年;与瑞典的联委会已经举办第4年;与丹麦的科技联委会已经举办第20年。
这种紧密的技术合作正呈现逐步加深的迹象, 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再次分别会见了瑞典首相和芬兰总理。其中,在会见瑞典首相时,习近平提出要将中国“十三五”规划、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同瑞典“智慧工业”战略对接,加强在清洁能源、智慧城市、生命科学、绿色金融、高铁、航天等领域合作。在会见芬兰总理时,习近平提出双方要重点推进中国“十三五”规划同“芬兰2025发展愿景”对接,在电子通信、智能制造、生物经济、环保技术、节能建筑、清洁能源等领域打造更多示范性合作项目。
在高层交流频繁的背景下,中国与北欧四国在包含但不止于的清洁能源、智慧城市、气候变化、北极研究等科研领域的进一步交流合作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