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2023(第七届)中酒展期间,以“清香向上 长趋势 大机遇”为主题的2023酒业创新趋势大会·大清香论坛成功召开。会上,“汾酒热是否等于清香热”这一话题引起与会嘉宾激辩,更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近年来,“清香复兴”不断被提及,清香品类持续升温,即便是在库存高企、动销困难的大背景下,清香也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酒业家传媒副总经理王昌星也提到,如今中酒展已经成为汾酒、牛栏山、二锅头、宝丰等清香头部企业的深度合作伙伴,成为众多强势清香品牌信赖的展示交易平台。近几年,中酒展清香参展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参展企业业绩也持续提升。虽然清香品类的市场表现不错,但对于清香是否真的“热起来了”,业内却是看法不一。
01“清香热”是趋势,而非迅速占领
从市场情况来看,是无法否认清香热时代正到来这一观点的。
直观数据最能说明清香品类的现状:2012年清香型销售额大概是450亿左右,约占整个行业的6%-7%,而据目前的市场情况,清香型销售额达到750亿。尼尔森IQ零售研究数据也显示,2020-2022年,清香型白酒在全国商超渠道白酒品类销售占比分别为7.7%、8.5%、10.2%,三年间稳步上升。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963家,白酒产量671.2万千升。其中,清香型白酒产量约90万千升,约占白酒产业总产能13.4%;酱酒产能约70万千升,约占白酒总产量的10.43%。
在清香白酒产能、销量双双提升的同时,“酱酒热”在迅速降温。
酒圈中很多人都说,2018年被视为酱香型白酒市场的重要时刻,因为从那一年开始,白酒行业掀起了"酱香热"的浪潮,在2021年上半年达到高潮,但此后逐渐降温,投资风和消费风均有所改变。尤其今年以来,白酒行业囤货挤压、价格倒挂的现象加剧,使得一度在巅峰的酱酒热降温态势更为明显。
于是,明清香型站在了白酒机遇风口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清香型白酒能迅速反超长期占据行业主要市场的酱香型白酒。
2022年我国白酒产业完成销售收入6626.5亿元,其中酱酒销售收入2100亿元,约占我国白酒总销售收入的31.69%。而清香酒市场销售额则仅为750亿元以上,占比不足12%。虽远高于前几年,但离酱酒仍有较大差距。
所以,这条赛道是长久性赛道,酱香热虽降温但市场仍在,清香市场份额虽少但上升幅度迅速,热度在增加有望在未来达到巅峰。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3年,清香酒的销售额占比有望从现在的15%提升至20%左右,销量则有望达到30%市场占有率。”
02“汾酒热”是现象级
清香热的表现多在汾酒热。
今年4月,山西汾酒公布2022年营收业绩,期内公司实现260.14亿元营收,80.96亿元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31.26%、52.36%,营收、净利双增幅在白酒上市公司前十中位列第一,创下历史新高。这已经是近年来,汾酒每发一份业绩报,都能创造历史新高的常态化表述。
若按照过去六年平均每年35%的营收增幅,以今年一季度汾酒126.82亿元的营收,2023年业绩突破三百亿已经是胜券在握。
汾酒业绩的持续高增,也再次让行业看到了清香赛道的无限潜力,于是在汾酒的强势带领下,清香型白酒的热度逐渐升高,“清香型白酒时代到来”成为业内外的普遍共识。
但在论坛上,也有部分企业家认为“汾酒热不等于清香热”。如华策咨询董事长李童表示,“清香全面全国化的时机尚不成熟。茅台热不等于酱香热,汾酒热也不等于清香热。”
庞泉酒业总经理苗蛟瀛对“汾酒热不等于清香热”表示赞同。他直言,“我们没有清香大势,只有汾酒崛起。山西的(清香)企业没有一家能够达到汾酒的1/10。”
但黄鹤楼酒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则赵军认为,应辩证看待二者关系。
他进一步分析,一方面汾酒热并不一定意味着清香热,因为无论是清香第二品牌还是第二阵营的发展和规模都还比较小;另一方面汾酒热也是清香热,因为汾酒就是清香龙头,对其他清香品牌的拉动肉眼可见。
相反,有专家认为汾酒热基本可以代表清香热,理由如下:
一是汾酒的率先热是有基底的。就比如净利润数据。自2017年以来,2022年是汾酒第五次实现净利润50%以上增幅,也是连续第八年保持净利润的两位数增长。在目前汾酒能有如此热度,我们需注意到的是其的长期性。与此同时,汾酒也在产品种类、产品品质、市场规模等方面下功夫。所以,汾酒的热,就热在长期的市场与产品积淀,这在整个清香型市场来看,是现象级。
二是汾酒热的确带动了其他清香型白酒企业及区域的热度。
以吕梁为例。近年来,在汾酒的龙头效益拉动之下,吕梁产区的影响力、规模、市场占比等维度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涨。
公开数据显示,2020-2022年三年,吕梁产区白酒产量分别为14.85万千升、18.3万千升、20.3万千升,占全国白酒产量的比重也由2.00%提升至3.1%。
另一方面,汾酒带来的清香热正在助推吕梁产区清香白酒企业的发展。
在汾酒之外,吕梁产区还有汾杏、汾阳王、青花瓷酒业等年产能超1万千升的企业,以及规划产能2000千升的山西杏花利民酒业等中等规模企业。数据显示,2022年,汾阳王酒同比结构性增长135.2%,汾阳王酒也明确提出,未来发展要“补充汾酒的空缺”。
去年8月,中国酒类协会副秘书长杜小威给出一组数据,在清香型白酒的主要产区——汾阳产区有两家酒厂,一家去年销售收入增长50%,一家去年增长280%。
晋善晋美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文宝在中酒展也指出,清香热与汾酒热是相互的。他介绍,在汾酒的引领下,晋善晋美酒业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开设600家连锁门店“集贤酒堡”,实现每家店都盈利,连年保持300%左右的增长。“我们今年7月1日开始布局大流通市场,目前寻求做贴牌、定制合作的酒商大大增加,这背后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清香热’。”
以汾酒为领头羊,不少清香型白酒企业的确在近两年来进入高速发展期,但并未形成如汾酒的同步热度。
就如华策咨询董事长李童同时表示,清香目前还处于蓄势阶段。“整个香型和品类的发展,大致要经历龙头形成期、品类培育期、品牌塑造期三个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讲,整个清香品类目前还处在龙头形成期。”
03 微热清香企业的破局之路
那么,这些微热清香型白酒企业又该如何紧跟汾酒步伐,加速热度?
论坛上各大专家企业家各抒己见,为清香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首先,文化凸显价值。
大清香时代,文化为魂。在汾酒的发展道路上,从李秋喜老董事长到如今掌舵的袁清茂董事长,都在强调汾酒的文化输出,因此汾酒“中国酒魂”的文化价值很到位。
柳静安
山西省酒文化研究会会长柳静安也从文化的表达层面提出:“统一的文化价值表达将会赋能品类协同发展,打造品类高端化、全国化的核心驱动力 。”他进一步指出,“对于清香企业自身文化的打造,要始终坚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和深化,根据自身品类和资源,进行精准切入聚焦,充分利用产区文化、历史底蕴、名人典故等文化资源,包括文旅融合,塑造好品牌文化的价值。”
袁清茂也曾给出答案,清香型白酒企业可以以汾酒牵头制定“中国酒业活态文化团体标准”为契机,继续深挖文化内涵,活化文化底蕴,讲活清香好故事,树立清香新形象。
其次,价位定调品质。
定位高端人群,加速抢占高端市场,是白酒各大香型企业的共识。
长期以来,相对亲民的价格成就了清香曾经的辉煌,却也在消费迭代升级中成了其发展的一大阻碍。从如今发展现状来看,光瓶酒的标签对清香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
当下,清香品类尚未形成高端的价格锚点,也是影响其品类价值构建的一大原因。湖北石花酒业清香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罗保仁也认为,价位决定地位。“清香目前缺乏一个高端引领性的品牌,目前在千元价位以上是缺乏品牌站位的。”
“大清香时代的核心标志一定是大单品,只有大单品才能为清香白酒开辟更大的价格空间、产品空间和市场空间。”袁清茂如是讲到。因此一款高端单品,是清香型企业站稳市场的重要因素。
最后,创新发展突破。
论坛上,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专家组组长认为,清香企业要以品质为本,在坚守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勇于创新。
张春生
汾酒原总经济师、山西省杏花村文旅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山西省酒业商会会长张春生提出,跨界发展将是清香型企业的突破口。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王德良则以解析饮后舒适度切入,从科学的机理来解析清香型白酒高干净、高舒适的品质内涵。希望以舒适度研究这一系列方法的标准化,促进清香品类的发展。
杨建峰
山西酿酒工业协会会长、中清酒业酿造技艺发展中心秘书长、汾酒集团原副总经理杨建峰则表示,“要在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一体化等方面下功夫,传承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
但总体来看,市场发展在印证着清香型白酒的热度在上升,而在汾酒热的近年来,清香白酒企业之间互相走访、交流也都更加频繁,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酿造技艺还是销售服务,各企业都坦诚以待,敞开心扉,形成了团结协作、抱团发展的普遍共识,表达了强烈的做强、做优、做大清香白酒的共同愿望和共同坚守。
紧抓机遇,紧跟汾酒老大,清香型白酒企业的“大家热”断然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