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从阿里集团一号位去职,空降到阿里云的张勇,被赋予了重任:分拆上市,再造一个“阿里”。
AI成了那个重要的推手。在7月7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阿里云打出了大模型工具、生态的关键牌,把云计算业务植入AI模型应用和商业化场景,深挖B端业务。
在阿里,张勇曾经打下了天猫的天下、也创造了 “双 11”。而阿里云,关系着他能否再创辉煌。
AI大模型生态,对阿里云而言也是一次突破自我的尝试,是张勇押上个人声誉的一战,他要为“再造阿里”的野心再拼一次。
推手
国内云计算“一哥”阿里云,也快步跑来大模型市场掘金了。
阿里云掷出了“大杀器” 魔搭(Model Scope)GPT。它能通过自然语言,任意组合、自由调用魔搭社区(阿里云的AI大模型生态平台,相当于模型的“App Store”)中所有模型,完成用户所提需求。
此外,阿里云还发布了一款 AI 绘画创作模型--通义万相,这是继自通义千问(文字)、通义听悟(音频)等模型推出后的又一款“通义”家族模型,进一步丰富了魔搭社区的模型资源。
目前,阿里云建立的魔搭社区,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AI模型社区,集聚了180多万开发者和900多个优质AI模型,为开发者和使用者搭建了一个桥梁,让他们集结于此。
看得出,阿里云想进一步降低AI的使用门槛,并建立生态绑定更多的开发者和用户。
在WAIC论坛上,阿里云CTO周靖人向行业用户抛出橄榄枝,称其将向大模型创业公司提供算力和开发工具在内的服务,并在资金和商业化探索方面提供支持。
阿里云迫切切入大模型的背后,是增长乏力的焦虑。
阿里云被阿里视为第二增长曲线,在国内云市场中,它也是第一家收入破千亿的企业,且连续盈利两年,是国内唯一稳定盈利的云厂商。
但如今,云计算的主战场已逐渐从互联网转向传统运营商公司,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等国资云厂商杀入市场。去年,上述三家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了 107.5%、108.1% 及 121%。并且在份额上,也在不断攻城略地,有后来居上之势。
反观阿里云的营收增速,自2016年一季度创下175%的高点后便开始连年回落,到2023财年,同比增长降到了3.5%的个位数。
今年4月,阿里云还曾挑起价格战,宣布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 15%至 50%。不过很快对手们也加入了降价战团。腾讯云就紧随其后,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 40%;京东云甚至承诺 “买贵就赔”。
应对激战,阿里云急需找到突围的出口,重回上升轨道。而ChatGPT引爆的AI狂潮,或许是打破这一僵局的关键。
“AI 大模型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就像工业革命,大模型将会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张勇直言,“面向 AI 时代,所有产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新升级”。
对传统行业和中小企业来说,花费百万美元量级的资金去自研大模型也并不现实,因此,租用云服务商的算力、合作发开使用大、小模型成为一个有诱惑力的解法。
而对阿里云这样的云服务商而言,AI+公共云的“云智一体”旋即成为一个性感的故事。阿里云所做的,就是把自家的云计算与钉钉、瓴羊、天猫等结合,用大模型来升级,给市场打样、给用户和投资者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
阿里云的转折点,能否真正到来?
野心
AI大模型作为推手,可以改变阿里云的生态,放大它的市场份额,而分拆上市,则可以让阿里云的估值得到最直观的体现。
6月20日,张勇在卸任阿里集团一号位的内部信中说,要创造一个新江湖,“希望阿里云作为一家独立公司,能成长得跟今天的阿里巴巴集团一样大,甚至比它更大”。
阿里云的独立早就开始,上市的启动键也已被按下。3 月,阿里巴巴对外宣布启动 “1+6+N” 的组织变革,5 月 18 日,宣布阿里云将实现完全分拆并走向独立上市。
根据分拆方案,分拆后阿里集团将不再持有阿里云股票,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双方不会存在任何股权关系。
同时,张勇也将结束四年对阿里的掌权,从集团一号位空降阿里云一号位,押上他个人声誉的一场硬仗正式打响。
接下来,作为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公司,阿里云如何估值、分拆都是现实问题。而它的估值,一定程度上将代表市场对这个行业的整体评价。
2018 年,摩根史坦利类比亚马逊 AWS 的估值比例,给出阿里云 670.94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800 亿元)的估值。2020 年,阿里云业绩快速增长时,多家机构上调阿里云估值至千亿美元以上。其中,高盛在时年 8 月将阿里云的估值定至 123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8867 亿元)。
彼时机构对阿里云的估价,已经相当于现在半个阿里集团。截至7月14日,阿里巴巴在港股的对应市值约为人民币1.78万亿元。
不过,由于全球范围内没有类似阿里云这样体量的公有云 IaaS 业务单独上市,缺少可参考对标的上市公司,因此市场对它的估值判断存在不小分歧。
今年 2 月,中信证券在研报中,就给出阿里云2000亿人民币的估值,参考上一财年的收入,市销率不足3倍略显保守。
事实上,从全球市场来看,同样的估值“漂移”问题也出现在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等巨头身上。由于云计算公司和母公司通常共享服务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这是导致估值难的客观因素。
虽然市场意见难以统一,但阿里云仍在为提高自己的身价而努力。
叩响AI市场的大门、完善大模型生态、这都是在对资本市场持续不断地传递着“行业头牌”的价值和想象力。
对于阿里云正集中火力构建的社区“魔搭”,有业内人士指出,云计算的生态网络效应也是高估值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生态合作越成熟,收入乘数成正比,利润规模也会水涨船高。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 的成功也部分受益于此。
另外,张勇在公开信中表示“将引入外部投资者”,也给其引入国资打开政企市场的“铁壁”留下可能性。
可以期待在独立上市后,阿里云将有更多资源和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扩大规模,摆脱对阿里系的依赖,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追求上市,只是暂时的“自我价值实现”,份额的持续扩充、增长,才是阿里云保住王位的关键。
在行业竞争加剧的当下,要实现“再造一个阿里”的野心,张勇和他的团队还得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