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在渠道的要求下,基金C份额可谓爆发式增长,许多老基金也增设了C份额。
C份额和A份额的区别,就像停车场收费模式的区别。A份额是按次收费(即申购赎回费),C份额是按停留时间收费(即服务费),因此,通常情况下,短暂停留C份额成本更低,长期持有则A份额更划算。
对投资者来说,相比基金净值涨跌,这些费用差别是微小的,因此多数人对此并不敏感。但对基金公司和销售渠道来说,A份额和C份额的差异,和利益息息相关。
对一般基金而言,A份额和C份额的差异是为投资者不同的持有时长提供差异化服务。然而,《财经》记者梳理全市场C份额数据发现,一些产品的C份额设计令人匪夷所思。
许多带锁定期的基金也设置了C份额(包括持有期类基金、定期开放式基金)。在限定持有期限的情况下,基金公司为什么还要设立并售卖C份额?他们的目标用户是谁?持有C份额会更划算吗?
“带锁”C份额:渠道差异化打法
先来看一组关于持有期类基金的数据:
当前全市场共有1407只持有期类基金(不同份额合并统计),其中有930只是带C份额的,比例高达66%。
这930只带C份额的基金中,有470只是一年持有期的,占到一半以上。这些基金销售服务费最高达到0.8%,而申购费多在1.5%-1.2%之间。在银行端申购费不打折的情况下,买C份额是划算的。
比如睿远基金旗下的持有期型基金,C份额的销售服务费仅有0.3%,而两年持有期的产品在银行端申购费为0.8%,三年持有期的申购费为1.2%。
也就是说,对投资者来说,两年持有期的A份额比C份额多了0.2%的成本,三年期的A份额比C份额多了0.3%的成本。
不过,对基金的销售方银行来说,这种情况下卖C份额显然没有A份额挣得多,因此销售人员更愿意推A份额而非C份额。从规模可以看到,睿远的A份额规模远大于C份额。
上面举到的睿远基金的例子比较特殊。它在电商渠道目前没有销售,这时候C份额就显现出它的成本优势了。
不过,睿远基金的情况并不是普遍的。市场上大多数基金都会在电商渠道以申购费一折的状态销售,对比之下,银行端的C份额就不太划算了。
以销售服务费为0.5%的三年持有期权益类基金为例:持有银行端三年的C份额,成本为1.5%。持有互联网端的A份额,成本为0.15%。后者省下了1.35%的成本。
不过,传统渠道和新兴渠道之间的对比不能仅用产品成本来衡量。在互联网端买基金是纯自助,在银行端买基金可以得到理财经理的服务。
有业内人士分析,持有期类C份额正是银行渠道为了应对互联网渠道的冲击要求设立的。
“互联网渠道A份额申购费率基本一折,银行渠道A类申购费没有折扣。布局C份额,收费劣势不明显,甚至还能更省钱。”一位销售机构人士总结,这是基金公司在考虑渠道差异化基础上的设计,还算合理。
细数另类的“带锁”C份额
有一些带锁的C份额,在传统渠道不打折的情况下,理论成本与A份额一样。比如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期基金,销售服务费0.5%,申购费原价也要1.5%。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A份额和C份额的成本一样,那么C份额的投资体验就会更好。“比如你投入100万,买A的话马上就要扣掉申购费,账面只有90多万。但买C,就是100万整数。如果后续是亏损的,那么C的实际成本支出就比A少了。”
也就是说,即使理论成本相同,带锁的C份额还能提供一些投资体验上的价值。
不过,《财经》记者在梳理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另类产品:不管在哪个渠道看来,C份额的成本都比A份额更高。
目前市场中有25只两年持有类C份额,其中博时价值臻选两年持有期基金和鹏华成长领航两年持有期基金的A份额最高申购费为1.5%,C份额的销售服务费每年为0.8%。也就是说,两年持有期结束后,持有C份额的理论费用还比A份额高出了0.1%。
此外,市场中还有43只三年持有期基金的C份额。其中C比A理论成本更高的有:
创金合信添富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期基金,C份额每一年销售服务费0.4%,A份额最高申购费0.8%;博时研究臻选三年持有期,C份额每年销售服务费0.5%,A份额最高申购费1.2%;鹏扬景瑞三年持有,C份额销售服务费0.34%,A份额最高申购费1%;兴业养老2035三年持有,C份额销售服务费0.4%,A份额最高申购费0.8%。
简单计算可知,这些基金三年之后,就算是申购费最贵的渠道,也是买A的优势大于买C。
当然,上述计算方式都基于“基金资产净值保持不变”的条件。如果三年后基金净值下跌,基金资产缩水,那么投资者所缴纳的销售服务费也会比理论上更少一些。
除了持有期类基金之外,《财经》记者也整理了定期开放式基金,发现其中也有一些C份额成本高于A份额的基金。包括兴银合盛三年定开债、申万菱信安泰富利三年定开、工银创业板两年定开等。
目前这些带锁的C份额产品规模都比较小,规模最大的也不到五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