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官宣停止偿还外债,河南地产老大哥要彻底躺平?
苦苦挣扎两年,开源节流,疯狂做瘦身运动,两次大裁员、股权贱卖、文旅转让、商业打包、甚至小麦换房,直至丢失“河南王”最后的体面,但最终还是撑不住了!
1
暂停偿还境外债务
6月23日,建业地产发布公告称,由于销售不及预期,集团流动资金紧张状况正在加剧,境外兑付压力持续增加。尽管集团竭尽全力,资金仍可能持续受压,现金无法满足履行当前和之后义务所需。
因此未能在6月23日宽限期结束之前支付2024年到期的7.75%优先票据的利息。经公司审慎考虑,将暂停向所有境外债权人进行支付,以确保公平对待所有境外债权人。
这意味着什么?
建业真没钱了!还有债务逾期将构成违约事件,并触发公司发行的其他已发行优先票据出现交叉违约,这无疑成为企业的致命一击。
此前不是说建业已经获得银行授信,嘴上说给建业100亿,可实际呢?银行虽然钱多,但不傻,明明前面就是个大坑,还要蒙眼跳下去?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在大环境好、房企发展势头凶猛的时候,建业说缺钱了,估计银行将是另一种态度。
建业地产在公告里还提到,现阶段集团将全力保交付、保经营,集中一切资源保证现有项目交付,加快在建物业及竣工物业的销售,并且稳定业务经营,以保障购房者、集团合作伙伴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此外,在不影响交付和正常运营的前提下,集团正例行节约,采取降本增效的举措,缩减非核心、非必要的运营和支出。
这里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在有钱的情况下,建业优先选择的是归还美元债,而不是将遍布全省的在建项目复工放在首位。
不要听他怎么说,还要看他怎么做,都没钱还债,还会有钱保交楼?
只能说背后有高人指点,想用好最后一块遮羞布,来保留河南王的几分体面!
当然也不能排除建业和老胡履行承诺的决心,万一有实际行动了呢?但全力保交付并非只靠嘴,还得有现金流。
在房子卖不出去、融资无望、没有救兵的情况下,建业想在短期内搞到钱,只有向恒大看齐,走上变卖家产这条路,比如优质资产、物业、未开发地块、酒店等等。
曾以90亿挂牌出售的恒大香港总部大楼已更名为万通保险中心,疑被马云收入麾下。
2
房企大哥的中年危机
自出现流动性危机以来,建业为守住信用底线苦苦挣扎两年,虽身有千斤担,面临行业严峻挑战,仍一直尽全力履约偿还外债。
公开显示,在2021年11月、2022年8月,建业地产曾分别完成4亿美元、5亿美元到期的境外债券偿付。自2021年7月1日至今,建业地产已向境外债权人支付本金和利息约12.6亿美元,其中本金约9.3亿美元,利息约3.3亿美元。
可如今,撑不住了。亮出“底牌”,没钱还债,躺平了!
根据建业地产2022年财报,未来三年内,建业地产面临偿还离岸优先票据134.9亿元,其中在2023年共有62.35亿元的到期票据(分别是4月到期20.85亿元、8月到期27.8亿元、11月到期13.7亿元),2024年到期54.7亿元,2025年到期17.85亿元。
除优先票据62.35亿元外,建业地产还有银行短期贷款为66.5亿元,合计短期有息负债为128.85亿元。
那么2023年,建业地产的债务承压之大,不言而喻。
虽然今年4月份,建业地产将3笔9亿美元优先票据成功延期,但相关票据的到期利息并不能顺延。正如文章前面所言,建业毫不掩饰地表示无法支付2024年到期票据利息。
再看建业地产的现金流,截至2022年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18.9亿元(另有超24亿现金受限)。
建业地产的现金流难以覆盖短期债务,巨大的资金缺口也体现出资金流动性非常紧张。
2022年正是建业地产成立30周年之际,却迎来首次亏损。2022年全年营收240.83亿元,净利润亏损78.19亿元。
而关于建业地产的此次亏损,老胡直言,亏损超出了他的预期。
接下来,可以预见的是,建业恐怕并非要过捉襟见肘、划粥割齑的“苦日子”,而是这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问题!
其实,这样的结局早已注定。
1992年成立的建业,深耕河南市场30多年,一直固守中原,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12%,为河南城建发展、就业、税收做出一定贡献,因此坊间称建业地产为“河南王”。
当然,硬币还有另一面,建业同时成为拉动河南县城房价增长的始作俑者,揣着“让河南老百姓住上好房子”的情怀,攻下一座又一座县城,所到之处将县城房价抬高2000-3000元。
估计有不少业主已经把建业的各路亲戚都问候多遍。
昔日的“地产三君子”,万科王石、万通冯仑早已退居幕后,只有建业胡葆森仍坚守在一线,虽然三者齐名,但差距肉眼可见。
在2017年,老胡曾定下目标:要在2022年实现资产规模、销售规模、市值均突破千亿大关。
实际上在2016年,建业的业务销售额只有200亿,此时万科的销售规模已超3600亿元,净利润达210亿元。
从2016年200亿的销售额到2019年突破千亿大关,进入历史发展巅峰,建业只用了3年。然而光鲜背后的代价是毛利下滑和负债率攀升等一系列问题,河南房企大哥迎来自己的中年危机时刻。
正是从2016年开始,建业负债规模快速攀升。从373.28亿元到2022年的1356亿元,仅六年时间建业地产资产负债率由84.2%上升到97.6%。
自2018年以来,建业地产的毛利率分别为34.44%、26.02%、19.85%、16.23%、7.90%,持续下滑,2022年甚至达到了个位数。
另外,在地产迎来“黑铁时代”,建业地产销售业绩持续下滑。2020年-2022年营收分别为433亿元、419.6亿元、240.8亿元,2023年建业地产的销售目标定为320亿元,但5个月仅销售87.64亿元,与2022年同期下滑20.8%。
销售下滑,资金回笼减少,融资困难,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建业地产的流动性危机。
当疫情来袭,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强调控,三道红线令众多房企资金极度承压。当2021年河南水灾从天而降时,直接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3
能否守住信用底线?
2021年,郑州洪灾过后两个月,河南王建业效仿恒大向政府发出求助信,大意是损失了50亿,食不果腹,请求支援,否则就哭给你看!
当建业哭出声后,坊间关于拯救建业的呼声十分响亮,似乎不救建业,天理难容。
河南政府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两个月后,由河南省政府控股的中原银行给建业地产拿出100亿元的授信额度。
于建业地产而言,这无异于雪中送炭!
2022年,河南房企一片哀嚎,甚至有房企创始人泪洒会场,面临困难的房企并不止建业一个,但我们看到的却是,没有哪个河南房企比建业更受“宠爱”!
2022年5月,建业开启“高光时刻”,河南文旅在同一天拿下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电影小镇等控制权。6月,河南国资又已7.08亿港元收购建业地产29.01%股份,成为建业地产的第二大股东。12月,建业地产又同时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四大银行河南分行签署合作协议,并获得超500亿元的授信额度。
不仅如此,建业还在自救的路上狂奔,先后两次大裁员、对外合作实力房企、带头不降价、打包商业项目给万达、小麦换房等一系列纾困“组合拳”配合下,开源节流,获取现金流。
但毕竟建业的窟窿太大,这些钱犹如杯水车薪,根本堵不住!
去年12月份,一封网传《写给胡葆森董事长的一封信》就足以说明建业彼时早已病入膏肓。
正如网友对建业的吐槽,以前跟建业干的员工,辛苦挣的工资又回流到建业,贷款买建业的房、做投资,现在建业优化人员,拖欠工资,补偿拿不到,房款退不了,跟投不回本,理财兑付也被无限延期,甚至社保没交够以至于无法申请失业保险金,这让曾与建业并肩作战过的人情何以堪?
相信现在仍有不少“救建业”的声音,不难理解,他们觉得建业不能倒下,毕竟涉及到千千万万的业主,否则在建项目如何交付,这事关民生大计!
逻辑上可能有一点偏差,因为救建业并非等同于救业主。看看此前建业拿到钱在做什么?还美元债。
如今,建业地产市值不足4亿港元,背负近1400亿元债务,98%的负债率,几乎资不抵债。换句话说,再给建业1000亿也未必能使其脱困,不如把钱用在刀刃上,正如建业地产报告中所言,全力保交付。
破产他一个,幸福千万家。
胡葆森曾表示:建业过去30年坚守河南,在第4个十年还会坚守在这个阵地,坚守信用底线。
人到半坡路更陡,船到江心浪更急。现在看来,三十而立的建业,很难守得住了。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分享,不作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