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韬在调研晋祠泉域复流和晋阳古城遗址保护时强调
树牢系统观念 统筹推进生态治理 保持敬畏之心 全面加强文物保护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在晋祠博物馆调研晋祠泉域复流工作推进情况。
6月1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韦韬在晋源区调研晋祠泉域复流和晋阳古城遗址保护情况,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安排部署,树牢系统观念,统筹推进生态治理,保持敬畏之心,全面加强文物保护,为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提供有力支撑。省水利厅厅长龚孟建,市领导裴耀军、程永平、李永强参加。
晋祠泉古称晋水,是汾河中游右岸由岩溶大泉溢流形成的一条支流,被誉为“晋阳第一泉”“三晋名泉”,20世纪90年代由于泉域内地下水大量开采等原因导致断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超采区治理、煤矿综合整治、水源置换和生态补水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晋祠泉水位明显止降回升。韦韬首先来到晋祠博物馆,结合展板听取晋祠泉域复流工作汇报,走近主源难老泉察看水位回升情况,深入地下监测井站了解泉眼水位实时数据,来到晋祠公园南湖自流井实地察看泉水出流情况。他强调,晋泉复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坚持系统谋划、远近结合、统筹考虑,既聚焦短期目标,加大工作力度,采取超常举措,压采与补水双管齐下,加快推进泉域上游生态治理工程,尽快实现晋泉稳定复流;又立足长远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分年度采取措施,加强流域河道及泉域水源涵养、生态恢复,藏水于地、藏水于河,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泉丰盈晋水。
晋阳古城遗址是我国历史上价值突出的大型城市遗址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立项单位。韦韬来到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考古发掘现场,实地察看殿台、基址、廊庑、道路等遗存埋藏揭露情况,向考古专家常一民详细了解地层年代、建筑类型、功能布局等,他指出,晋阳古城遗址是太原建城2500多年历史的实物见证。要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好古城遗址保护利用和研究展示,积极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太原古县城,韦韬听取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筹备选址、展陈设计等工作情况汇报,走进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文物收集管理和保护修复情况。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进一步增强敬畏之心,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彰显太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有3000余年栽培历史的晋祠大米是晋阳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素有“禾稻之美,甲于通省”的美誉。在晋祠镇北大寺村的晋之源农耕文化产业园,韦韬认真听取晋祠大米种植和品牌宣传情况介绍,向农技专家了解土壤、灌溉、光照、气候等种植条件,沿着田埂察看水稻长势,与种植大户亲切交谈,细算投入产出经济账,强调要用足用好“晋祠大米”这一品牌,坚持选育良种、培育良田、施用良肥、推行良法,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同时,要深度挖掘品牌多元价值,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大力发展农耕体验、生态混养、休闲观光、特色加工等产业,更好呈现汾水流曲、荷花映日、稻香四溢的优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