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到“抱团” 由“单一”变“多元”
——沁县故县镇27个村在村域发展道路上共建共享共富
日前,在沁县故县镇17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片区,刘勇乐正按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2”新型高效轮作的要求,驾驶着播种机往来穿梭。
刘勇乐说,他们公司现有37台(套)农机具,其中拖拉机12台、收割机7台、秸秆打捆机2台、其他配套农机具16套。一天可完成700亩左右的种植量。
刘勇乐所说的公司是沁县同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去年由故县镇党委牵头,全镇2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成立的集体经济发展平台,旨在通过公司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多元化拓展,形成全镇一盘棋、抱团兴产业的局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新突破。
公司化运作 一个拳头“说话”
受地形和历史影响,故县镇的老百姓全靠在土地上发展种养业增收,虽然各村都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但依然存在着资源有限、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如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让“弱村”共享发展成果?敢为人先的故县人决意“闯出新路”。
在镇党委的大力推动下,同川公司应运而生,充分发挥“强村带动、合作互联、抱团发展”的作用,走集体引领下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通过村与村抱团、户与户联合,有效规避集体资金、资产流失和零散经营不可持续等风险,实现了产业培育、集体增收和群众增收“三统一”,合力蹚出了乡村振兴的致富路子。
同川公司选举懂经营、会管理的产业发展“领头雁”——故县村党支部书记乔明效担任法人代表、董事长,与来自全镇五个片的五个村党支部书记组成董事会,负责公司日常运营,镇党委派驻监事会负责公司日常监管。公司内设农服事业部、农产事业部、农旅事业部,各部门负责人由相关村党支部书记兼任。通过盘活各方资源,打破原有单打独斗局面,推动全镇资源、资产、资金的再整合、再利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最大化。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形成固定资产730万元,实现营收410万元。
市场化经营 一个项目“出彩”
同川公司成立后,第一项业务就是土地托管。
故县镇瞄准未来谁来种地的时代之问,创新开展土地托管。同川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化现代农业公司、农户共同组成土地托管联合体。同川公司负责组织农机具,统一作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组织农户,签订土地托管协议,根据托管面积、托管环节赚取居间服务费;中化公司负责提供耕、种、管、收等全程技术指导及粮食收储业务;农户可选择全托管、半托管等多种套餐,将土地托管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能享受相关政策补贴。一年来,公司托管土地7万亩(次),争取托管补贴资金120万元,营业额410万元,盈利80万元。同川公司引领效应初步显现,也因此被评为“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示范服务主体”。
“春种、秋收是最忙的时候,人难找、工价高、效率低,自从土地托管后,同川公司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耕作,我们农民真的很省心,站在地头上看着就行。”下清河村支部书记张效云说,去年以来,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加入同川公司,坐享规模化经营的“红利”。
土地托出“第一桶金”,故县镇尝到了市场化经营的甜头,今年该镇扩大托管面积,按照每亩30元盈利计算,2023年全镇各村集体经济在农资销售方面将盈利70万元。
多元化拓展 一个品牌“统筹”
“抱团发展”,能集中力量办成大事;“多元发展”,是壮大实力的重要途径。
同川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农耕”“农产”“农旅”三大服务板块,在农耕方面实施土地托管,在农产、农旅方面,通过注册“同川人家”商标,统一品牌,一体化运营,助力全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在农产方面,主要依托全镇千亩设施蔬菜、万亩杂粮、生态养殖等产业,统一“同川人家”品牌,统一包装运营,为全镇特色农产品插上了通向市场的翅膀,再由到村任职大学生组建团队网上直播销售,让故县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餐桌。在农旅方面,启动实施环月龄湖旅游开发项目,投资150万元,购买垂钓船10艘,打造同川人家水上民宿。
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造血”,变“单一模式”为“多元发展”,故县镇在共建共享共富的村域发展道路上,已然先行一步。同时,在同川公司的带动影响下,全镇各村加大探索实践力度,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和先进人物,以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的下清河村,村集体建设了育苗棚、田头市场,承接了蔬菜产业的前后端,既富了集体,也富了百姓。东仁村2021年换届引回的在外返乡人才张秀芳,带头创办粉条厂,自主经营带富集体经济。后河村脱贫期间建设了29座春秋大棚,支部书记亲自经营,村集体年收入36万元。
可以说,同川公司不仅引领带动故县镇27个村集体经济实现了突破,更带给当地群众讲不完的增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