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正在回归创业的原点。
5月18日,阿里巴巴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及全年业绩。财报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82亿元,同比增长2%;归母净利润为235.16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62.41亿元;经调整EBITA为252.8亿元,同比增长60%。
比起业绩增长,更受市场关注的是,阿里“1+6+N”组织变革的落地。在财报发布的同时,阿里宣布六大业务集团正式成立董事会,并公布了部分业务的上市路线图。这样的进度远超市场预期。要知道,此次距离张勇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仅过去两个月。
强有力地推进,表明阿里变革的决心。而随着改革的落地,每个业务集团都获得独立的经营权限。以此为节点,通过创业家精神取代集团战略成为业务发展的驱动力。
作为过去二十年中国创业家精神的代表,阿里抓住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机遇,快速崛起成为国内互联网科技龙头公司。
近年来,随着流量红利边际效益减退,高歌猛进的互联网公司纷纷转向寻求高质量增长。如何通过组织活力的释放,带来更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释放,成为大型互联网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次率先启动组织改革,重新找回创业家精神,就是阿里作出的一次大胆探索。
/ 01 / “1+6+n”改革正式落地,六大业务董事会亮相
阿里的变革始于3月。今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
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将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都将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可能性。组织变革后,阿里巴巴集团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
而在此次财报发布中,我们欣喜地看到,阿里的组织变革正在高效推进。一个重要的体现是,阿里巴巴董事会已经批准任命了六大业务集团董事会人选。
阿里董事会还批准新设资本管理委员会,负责筹划实施全面的资本管理,提升股东价值。该委员会将审议并决策与阿里巴巴集团作为控股公司相关的重要事项,包括各类资本市场交易、股东回报计划、子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融资、上市和分拆。
随着六大业务董事会的确定,阿里还公布了部分业务的上市路线图。阿里表示,若进展顺利,阿里云将于未来12个月内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独立走向上市。菜鸟、盒马将启动上市计划,前者预计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完成,后者预计将在未来6到12个月内完成。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也启动外部融资,支持其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拓展。
其中,对于云计算业务,董事会批准通过向股东分配股息的方式,实现云智能集团的完全分拆。在分拆之前,阿里计划通过私募融资为云智能集团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作为分拆计划的一部分,云智能集团将寻求成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
以上种种变化不难说明,阿里的变革正在以远超预期的速度推进。对于投资人来说,一个更重要的命题,如何理解这次变革对阿里的意义。
/ 02 / 阿里式变革
想要真正理解阿里的变革,就必须了解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变化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随着互联网渗透率的见顶,头部的互联网公司也渐渐进入成熟期,最初的分析-创新导向战略逐渐让位于防御-资源导向战略。在这种情况下,成型的组织惯性大部分时候比业务的渴求和战略的合理性力量更强,组织的敏捷性大大降低。
具体来说,随着业务走向多元化,统一的中台系统就可能无法服务不同业务的个性化需求,造成行动迟缓,甚至变得被动和臃肿,随之而来的是将中台变薄。2021年7月,阿里的“百年阿里合伙人面对面”现场,张勇更是表示,中台太厚的话,前台很难独立发展、快速跑起来。
某种程度上说,阿里此次变革的意义正在于此。通过独立经营权的下放,从经营战略到组织结构、激励模式,各个业务的CEO向各自的董事会负责,甚至可以独立融资、上市,从而彻底激发创业家精神,让创业家精神取代集团战略成为业务发展的驱动力。
正如张勇所说,过去阿里的很多核心能力都是基于中台战略,但今天,组织需要加速、决策需要加速、市场响应需要加速,为了让业务跑得更快,“过去的生产关系需要转换,大家的心态要有所变化,真正为自己的业务而战。”
对整个互联网而言,阿里的变革也为行业在新时代寻找更高效的组织形式,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答案。这一方式不仅提升了组织运作的效率,也减少了社会担忧平台过于强大而带来的逆风。
在商业世界中,人们往往只看到了胜利的果实,却忽略了当初变革时各方所承载的压力。对于做决定的每个人、每个公司而言,都是一次和未来的打赌。这不仅需要魄力、创新,更重要的是相信未来。
此次变革也让我们再次认识了阿里的勇气和开拓精神。过去,很多人对阿里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这是一家以战略和管理见长的互联网公司。但却忽略了阿里身上拥有互联网公司里少见的求变勇气。
一直以来,阿里都是互联网领域变革最为积极的公司。从2015年阿里开始探索“大中台、小前台”模式,试图解决公司大而低效的问题,到如今“1+6+n”改革,从管理架构上使旗下6大业务集团和众多业务公司成为相对独立的单元,而且赋予它们完全独立的战略、财务和人事权,阿里持续在探索更高效的组织形态。
从这一点上说,比起有形的业务形态,不断变革的勇气是阿里文化里被低估的“软实力”。
/ 03 / 重估阿里正当时
从目前看,阿里组织变革带来的意义是全方位的,不仅于阿里本身。于投资人而言,业务独立上市也可以充分分享平台战略资源释放而带来的增值。
如今,阿里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截至5月19日,阿里在港股的估值为1.76万亿港元,转换人民币1.59万亿。扣掉一季度末阿里账上500亿美元左右的现金,按去年经调整EBITA为1479.11亿元来算,算下来阿里的市盈率仅在10倍左右。
考虑到阿里在电商领域的地位以及持续回购的动作,这样的表现显然很难让投资人和管理层满意。在这种情况下,重组上市将改变分析师和投资者对阿里的估值方法。即由市盈率(P/E)估值法切换至分部加总法(SOTP)。
早在2020年投资者日期间,时任阿里巴巴集团CFO武卫就表示,目前市场仅给予阿里巴巴电商业务估值,其他业务的价值均未得到体现,因此整个阿里巴巴的价值严重被低估。
不出意外,在分部加总法下,阿里的估值将得到极大的修复。根据摩根大通的说法,在阿里巴巴分设业务后的最佳情景中,其股价可能会上涨一倍以上。华尔街的其他分析师也同意这一观点,瑞穗分析师James Lee表示,使用SOTP对分拆的业务部门进行估值:
基准情况下,阿里目标价为155美元。牛市情况下,我们将阿里目标价上调为190美元。我们认为,只有核心商业版块和云计算业务被计入了股价,而外卖、在线视频和支付等业务则是免费看涨期权。
固然,作为一家年营收8500亿元的巨型集团,阿里的价值回归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但变革带来组织的敏捷性可能能够被外部最先感知。这样的变化也符合张勇最初对阿里的期待。
在张勇的设想中,阿里的基因应该是,一个小的团队,像豹子一样敏捷,能够快速反应,能够一击致命、一击见血。在张勇从马云手中接过阿里帅印8年后,他正向着当时立下的目标,迈出了最大胆的一步。
从内部创业家精神驱动到外部估值提升,或许我们将见证阿里的一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