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语音AI企业思必驰,迎来科创板上会大考。
成绩欠佳。5月9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思必驰上市审议未通过。
公司本身,亮点不少。
紧跟科大讯飞、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等大厂,思必驰在智能语音市场份额,名列第四。
创始团队,人均学霸。思必驰CEO高始兴、首席科学家俞凯和联合创始人林远东,均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
商业化进程顺利。公司客户包含海信、美的、OPPO、上汽、理想汽车等。
天眼查显示,思必驰已获10轮融资,累计金额超10亿元,投资人名单中,阿里、深创投等明星机构赫然在列。
但赚钱难——思必驰三年内亏7个多亿。上市委会议问询即包括,结合公司持续亏损等,说明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如今ChatGPT概念正热,或为这家苏州独角兽企业,带来转机。
风口之上
今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基于通用语言大模型的生成式AI(AIGC),受到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
“GPT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集中式突破,包括对话智能技术、深度学习大模型技术、工程化能力以及大数据的整体突破。”思必驰首席科学家俞凯认为。
这恰是思必驰多年耕耘的领域。
公司的核心技术分为三部分:对话为核心的全链路语音语言交互技术,软硬一体化人机对话系统构建能力,大规模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定制能力。
“公司是国内外极少数拥有(上述三项技术)的公司之一。”思必驰在招股书中表示。
“现在的ChatGPT是以文本机器人的形式出现,未来一定会往语音对话机器人进阶。”俞凯预判。
思必驰已有布局。
俞凯表示,在人机对话技术领域,公司已形成涵盖信号处理、智能语音识别与合成、自然语言理解与处理等完整技术链条。
尤其在听觉感知方面:
思必驰产品的语音转文字、声音播报能力,可解决人机交互中的远距离、多噪音干扰、多说话人判断、方言外语识别等问题;新发布的“全双工对话架构”,声纹验证、语音分离等指标有所提升。
最新的招股书中,加入“ChatGPT”相关表述。
“在语言计算相关的生成式AI方面,尤其是对话式AI方面已完成通用基础模型相关的大量技术和语料积累,以及十亿级参数大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经验。”
当前,思必驰千块GPU卡量级的超算资源正在升级,把亿级参数模型扩展到百亿以上量级。
ChatGTP将颠覆创作型、刚需AIGC的场景,甚至一切与搜索引擎相关的产业。
是机遇,也是挑战。
俞凯直言,大模型的训练很昂贵,目前只有巨头能负担起。
思必驰上市拟募资10.33亿元,将用于全链路对话式AI平台建设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项目、物联网智能终端项目、研发中心建设等。
“受限于研发投入,短期内仍会以场景化的中等规模大模型为主。”思必驰招股书披露。
赚钱不易
为思必驰贡献营收大头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收入从2020年的1.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1亿元。
报告期内,此项业务占比则减少近9个百分点。
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收入显著提升,从2019年的2.95%迅速增至去年的19.92%。
两部分业务让思必驰揽获重要客户,比如智能汽车领域的上汽、小鹏、理想等,以及OPPO、小天才等智能穿戴头部企业。
贡献三成营收的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进一步做大高端客户群。
小小智能语音芯片,有何不同?
思必驰针对AI算法和模型特点,设计专属芯片架构,自研神经网络计算指令,大幅提升算法的处理性能。
在智能汽车领域,思必驰自研的AI语音芯片,主要运用在行车记录仪上的。
其具备集成前端信号处理、语音唤醒、通话降噪等算法技术,能让硬件终端低延时、高效率。
例如,思必驰的智能收放机整机方案即被五菱宏光MINI采用,作为新型中控台,支持完全语音控制,满足车主导航、音乐、通讯等日常需求。
定制智能化的硬件整机,主要在智能家居领域发挥作用。
针对不同IoT终端,思必驰推出了三大芯片系列——TH、YT、AD。
TH运用于黑白电、投影仪、厨电、灯控面板等;YT系列主要支持需要离线交互的智能白电和小家电;AD围绕电视遥控器、投影遥控器、机顶盒子遥控器等做深度定制。
技术定制兵分多路,思必驰手握海信、华为、美的等优质客户。
硬件类收入持续增加,盈利空间相对其他两大业务,状况很一般。原因在于,前者主要依赖代工,采购硬件等支出摊薄利润空间。
报告期内,硬件一体化产品毛利率,从24.74%跌至22.07%。
消费电子的钱不好挣,一定程度拖累了整体毛利率。
2022年,思必驰的综合毛利率57.91%,2019年则高达72.17%。
公司持续亏损。
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亿、-2.98亿和-2.64亿元,三年累亏超7个亿。
砸钱研发
近三年,思必驰营收逐年增加,分别为2.37亿、3.07亿、4.23亿元,复合增长率逼近55%。
这笔钱,大部分投进研发。
2021年投入2.87亿元,占当年总营收的九成以上。去年研发开支3.13亿元,研发费用率稍有回落,约74%。
研发人员数量达663人,占总员工的七成。他们大都来自国内外知名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如剑桥、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
核心技术团队含金量亮眼。除了剑桥大学博士后俞凯,还有西安电子科大博士周伟达、清华博士樊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薛少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博士缪庆亮。
上述五人都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股权。
大手笔投入换来高技术壁垒。截至2022年底,思必驰有65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77项。
“我遭遇过无数冷眼和无视,但任何困难都未动摇过我的信心。”CEO高始兴,曾三度抵押房产创业。
他在剑桥大学读研期间,认识了同校工程系做语音研究的俞凯。2007年,二人在剑桥科技园成立思必驰,次年,高始兴回国开拓市场。
俞凯则成为上海交大教授,以学校基础研究支撑公司科研,帮助思必驰实现商业化变现。
为找钱做研发,思必驰2012年开始接触资本。
IPO前,公司累计完成10轮融资,联想、阿里、富士康、联发科、深创投、美的、中信证券等机构,均在投资者之列。
阿里持股13.22%%,为思必驰最大的机构股东。
高始兴、俞凯分别持股11.53%、7.96%,并与达孜积慧(员工持股平台)、联合创始人林远东签订一致行动协议,高、俞为公司实控人,合计控股36.77%。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全球独角兽榜》中,思必驰估值达100亿元。据此计算,高始兴和俞凯二人总身家,已近20个亿。
据德勤的预测,2030年中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将达1452亿元。
站在风口上,寻求更大盈利空间,剑桥学霸勇气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