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后,银行板块持续走强,5月8日再迎开门红,港股A股市场双双大涨。
截至周一收盘,沪指涨1.81%,早盘一度站上3400点;A股国有大行股集体大涨,多家银行股价创新高。其中,中国银行盘中直逼涨停,为2015年7月以来首次,最近3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过22%,股价最高触及4.49元/股,创2015年以来新高。
(数据来源:同花顺)
股份行中,继上周民生银行时隔近8年首迎涨停后,中信银行也在本周一封住涨停,为2020年7月以来首次,股价报7.56元/股,同样创下2015年以来新高;城商行中,西安银行封住涨停,两家银行近3个交易日累计涨幅均超过16%。
截至今日收盘,除中信银行、中国银行封住涨停外,西安银行接近涨停,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分别涨7.46%、6.99%、6.21%,银行股全线飘红。
港股早盘银行股也纷纷大涨,工行、建行、招行、渤海银行等多股涨逾2%,其中,青岛银行涨超6%,浙商银行、中信银行涨超4%,民生银行涨幅也超过3%。港股通内地银行指数涨2.85%,近3个交易日累计涨逾9%。
随着上市银行年报和一季报披露完毕,市场对银行股的走势,有了新的判断,机构纷纷唱多。
从数据来看,一季度,行业营收、净利润增速同比明显回落,净息差在贷款重定价、持续让利实体、存款定期化等影响下进一步收窄,不过,银行不良率多数持续改善。机构普遍预测,随着宏观经济复苏,银行基本面有望在今年下半年触底反弹,估值低、股息高的特点强化防御特性。(详见报道《银行股起舞背后:机构持仓仍处低位,一季报透露哪些信息?》)
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马鲲鹏指出,银行基本面的量、价、质景气度较去年都有所提升。首先在量方面,经济复苏主线下,信贷需求改善节奏将沿着基建、大中型实体企业、小微企业、居民按揭消费,由大到小逐步传导,从一季度信贷投放来看传导进程已近半;零售贷款中,按揭和消费信贷复苏关键仍是居民就业与收入改善。其次在价方面,重定价高峰过去,而近期国务院、央行等各方未有提及“银行让利”、“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等表述,有效信贷需求修复,新发贷款利率下行趋势放缓,行业整体息差已经见底,利好估值回升。
政策边际转向是当前机构看好银行基本面修复的关键因素。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指出,在市场化融资需求仍偏弱背景下,政策性需求主导的信贷扩张将进一步加剧信贷供需矛盾,使得新发放贷款定价承压;同时,按揭贷款需求尚待修复,房贷利率仍有下行压力。不过,随着信贷供需关系改善、零售信贷增量占比提升,银行业贷款定价有望逐步企稳。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戴志锋也表示:“(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已经处于比较低的中枢,再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不大,政治局会议也透露出今年稳增长预计没有强刺激政策。”海通国际研报也指出,自去年底开始,政策不再提金融让利,今年也没有下达普惠小微的(量化)政策任务,有利于银行盈利积累、资本扩展,有助于银行股估值修复。
另从负债端看,在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下,行业负债成本有望在监管引导下继续下行。
就在近日,渤海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以及部分地方村镇银行下调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此前4月已有山东、河南、广东、湖北等多地中小银行调整存款利率。今年4月10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下称《办法》),在相关指标中新增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且为扣分项。不少分析指出,降低存款成本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同时也有助于居民储蓄转化为消费。
从资产质量角度,马鲲鹏认为需要关注三个主要方向:一是优质房地产主体融资风险缓解;二是城投业务质量分化,但国有行、零售股份行、优质城农商行风险敞口都不大;三是零售贷款质量将在居民还款能力提升下趋势长期向好。
“中特估”行情也被视为此轮银行股上涨的重要驱动。海通国际银行研究首席分析师林加力认为,银行作为资产规模最大的国企行业,按政策导向需要提高资产收益率。“银行作为ROE较高(大于10%)的行业,在利润正增长的情况下正常PB(市净率)估值应该在1倍多,但由于让利之下市场担心银行ROE会降低,给出的估值在0.5倍。”林加力在研报中指出,长期逻辑下,银行股估值有望逐步从0.5倍PB修复到1倍PB,未来一两年银行股的收益会在1倍以上。
目前来看,除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外,其余40家A股上市银行PB均在1倍以下,其中10家PB不足0.5。另从机构持仓情况来看,相比去年年末,基金在银行板块的重仓市值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2%,低于疫情时期2.4%低位,仅次于2016年历史低点。王一峰指出,当前主动偏股基金对银行板块明显大幅低配,而历史上多次发生银行板块低配之后迎来上涨行情,考虑到基本面持续回暖,银行股具有估值修复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