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市委“11353”工作部署,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业绩是新担当,交账是军令状”工作理念,秉持“负责任、动脑筋、讲良心”工作要求,立足自身职能,制定并印发《忻州市司法局关于服务和保障专业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五项“硬举措”优化营商“软环境”,通过“五项到位”将专业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环节作为司法行政工作重点服务任务,赋能专业镇高质量发展。
一、政策“防护网”到位,推进制度“供给侧”改革
严把合法性审核“质量关”,采取“起草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双重把关、“法治审核机构+法律顾问背靠背”双重审核模式,提升合法性审核质效,2023年以来共对《忻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工作方案》13件文件、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核,对4件文件提出法律风险建议。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2023年4月份出台了《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的通知》,起草下发《忻州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涉及营商环境领域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持续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目前我市现行有效行政规范性文件共34件,未列入继续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二、执法“紧箍咒”到位,提升行政执法监督质效
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目前市、县两级政府共确认公布行政执法主体590个,其中市本级行政执法主体37个,全市累计审查确认行政执法人员7601名,为全市行政执法部门统一采购配备4G执法记录仪1977台,进一步促进了我市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同时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对涉及民营企业行政复议案件实现“提速快办”,2023年受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1件,力争在法定期限内优先办结。对重大、疑难、复杂的专业镇涉企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提交我市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委员咨询意见,同时加大对涉企违法或不当具体行政行为的纠错力度,引导行政机关实行自我纠错,将涉企纠纷化解在行政程序中。
三、服务“组合拳”到位,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组织开展“1+1”结对共建法律服务活动,组建公益法律服务团,实行市直律所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1”结对共建,原则上每季度共同深入当地产业集聚区开展法治体检、法律宣传、解答咨询、法治讲座等法律服务活动,参加结对共建市直律所律师按照“一企一策”撰写法治体检报告;提供“巡回办”+“上门办”公证服务活动,对涉及特色产业较多,公证需求较大的乡镇,有条件的县公证处原则上每月在当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展一次“巡回办证”活动,把公证服务窗口前移至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对有办证需求的企业通过电话、微信预约等形式,公证处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公证职能作用服务金融风险防控意见》,建立涉企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律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法律援助中心等开通涉企法律服务绿色通道,缩短办理时限,为企业提供优先解答、优先受理、优先办结等便捷服务;实行定点包联工作制度,由市局领导班子带队,分五组依次按月轮流赴包联专业镇开展入企服务活动并形成服务台账,为维护良好金融市场秩序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四、利企“及时雨”到位,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组织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对辖区企业开展排查,将劳动争议、合同履行、知识产权等涉企矛盾纠纷作为重点,利用电话、网络、微信等形式多种途径开展调解工作,专业镇所在县(市)共调解案件469件,调解成功468件。推动设立市级商事调解组织,会同工商联选取熟悉情况、公信力强、了解市场的商会即非公经济组织成员和专业律师担任调委会调解员。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解有效对接,畅通渠道,形成多元化解合力。
五、宣传“扩音器”到位,打造“忻州特色”法治文化
将涉营商环境法律法规作为年度普法要点和普法责任清单的重点内容,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线上+线下”精准普法,依托“忻州司法”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阵地进行“线上”普法,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加强对社会关注度高的重大、典型案例的讲道理释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在人口密集地、产业集聚区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五一”小长假期间在忻州古城南城门楼广场举办“创优营商环境 筑牢法治保障”为主题的法治文艺演出,设立法律咨询台,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共2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500余人次。同时利用法治宣传长廊、法治文化公园等载体,通过展板、海报等形式推进“线下”宣传,营造服务和保障专业镇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