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分为多种类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产业园区一般是指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通过政府主导干预或市场机制自发形成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承载形式,并实施集中管理,有一定政策支持,是国民经济和地区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产业园区的定义,我国产业园区主要分为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
▍产业园区在支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2021年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3.7万亿,同比增长15.4%,增幅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财政方面,2022年1-9月,经开区实现财政收入1.8万亿,税收收入1.6万亿,占全国同期财政和税收收入比重为11.4%和12.5%,在全国财政收入中起到重要作用。高新区方面,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15.3万亿,以全国2.5%的建设用地创造了13.4%的国内生产总值。2022年1-7月,国家级高新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7.5万亿,营业收入27.4万亿,出口总额2.8万亿,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逆势增长势头。
▍独立财政不再,产业园区城投分析的同和不同。
产业园区因其自身存在特殊性,对其资质分析也不应和普通区县、地市相同,除了传统的经济实力、债务压力指标外,还需考量科技创新、统筹协调等方面因素。而在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正式实施后,产业园区的财政预算管理出现较大变化,园区的管理发展虽仍具有相对独立性,但财政权限的完全独立性不再,财政统筹规划与上级政府的关联性加强,对园区存量城投债择券更应考虑上级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不应脱离地区范畴单独考虑园区资质。
▍产业园区城投市场集中度较高,提供更为充裕的收益挖掘空间。
以具有存量债券的高新区和经开区融资平台为研究对象,产业园区存量城投规模为2.17万亿,占全国存量规模的16%。其中存量规模前四的省市规模合计约1.25万亿,占园区存量之比近六成,集中度相对较高。从平台角度看,融资平台存续债券加权平均估值与地区关联度较高,同一地区差距不大,而不同地区则有较大差别。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园区主体利差普遍高于地域利差和同等级城投利差,因此收益挖掘空间相对较大,提供新的配置方向。
▍关注第二梯队地区产业园区收益挖掘机会,可适当拉长久期把握收益方向。
不同于传统城投市场江浙两地存量规模稳居前二的格局,在产业园区方面,第二梯队的四川、两湖地区所提供的产业园区城投市场挖掘机会则相对更多。除此之外,存量规模靠前的产业园区平台也均集中在第二梯队地区,更有较强的主体资质保障。存续产业园区城投债处于最优收益区间的规模占比相对可观,且存在明显的期限分布特点,剩余期限在1-3年期存续规模占最优区间规模比例超六成。在短久期城投债收益空间被充分挖掘的前提下,适当拉长久期可以增加投资性价比,但也不宜过长,应控制在2年期以内。
▍风险因素:
信用违约风险频发;政策调控超预期;产业园区存量债券统计口径存在误差等。
(明明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