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前5个月统计数据显示,山西省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动能深度转换、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的新阶段。全省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工业升级步伐加快,服务业继续延续上年较快发展态势,引领全省经济稳定增长。
1月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非煤产业增加值增长9.8%,快于规上工业增速1.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7%,快于全省工业2.7个百分点。其中,生物产业增加值增长12.7%,新材料产业增长18%,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96.6%,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3.2倍。服务业继续延续上年较快发展态势,引领全省经济稳定增长。旅游消费持续活跃,全省旅游总收入增长23.9%,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和海外旅游者分别增长24.9%和5.3%。
去年以来,山西省着力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全面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通过开展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与金融机构专题对接、帮扶项目常态化、13710系统督办等一系列措施,推进80个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项目、320个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项目投产。实施大项目建设、大企业运作,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推进149家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组建省级文化旅游投资平台。
从战略到规划,从规划到行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一季度山西省三次产业结构为4.1:41.8:54.1,不断优化;服务业拉动GDP增长3.61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2%。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折射出全省经济发展动能在逐渐转换。
当前,山西加快转型的思路更加清晰,转型发展步伐更加坚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也是我省破解“一煤独大”资源型经济困局,形成经济增长多元支撑,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强劲的推动作用
山西省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月至4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45.5亿元,同比增长34.2%;工业实现利润278.7亿元,恢复到2013年以来同期最好水平。山西省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推动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去年,山西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减煤炭产量1.4亿吨、占全国39.1%,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居全国首位,促进了全国煤炭供求关系平衡,使煤炭价格回升到合理区间,有力改善了企业经营状况。
山西省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改善更多的是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的市场供求关系积极变化,传统动能量价齐升。去年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当月上涨1.8%,结束了从2012年3月开始连续54个月的负增长。今年1月至5月,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24%,高于全国平均涨幅17.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盈利空间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在煤炭形势趋好的情况下,山西省明确提出,要义无反顾地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关18座煤矿,退出煤炭产能1740万吨,退出钢铁产能170万吨。我省坚持把“供改”与“综改”相结合,作为经济工作主线,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全省经济全面进入合理增长区间、走出转型发展新路提供强劲动力。
随着全省经济回暖,山西省财政状况继续好转。1月至5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1%,较上年全年、今年一季度分别加快20.3、2.5个百分点。全省一般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增长36.1%,民生支出持续加强。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目前,全省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前5个月,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加4.6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比增加3.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控制在4.2%目标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