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正在通过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因势利导地推动商业保险担当起缓解社会养老压力的重任。6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从三个层面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措施,其中首次明确加大财税等政策扶持,加快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对于商业养老保险获政策支持被上升到如此高度,长期关注商业养老保险的专家的感受是:商业养老险势必将迎来变革性的发展机遇。
从海外经验来看,财税政策是撬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巨大杠杆,而我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存在年内落地的预期,一旦推出,首先将利好保险业,每年至少将新增保费收入数百亿元;同时也利好资本市场,因为税延养老险也存在增值保值的资产配置需求,这意味着继年金后,A股又将迎来新的中长期属性的资金。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养老压力骤然增大,依托商业保险为政府分担养老医疗压力、补齐社会保险短板的呼声此起彼伏。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等业内专家看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支持商业保险的制度接连出台。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可以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业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有利于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就业形态新变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助力“老有所养”。其中,最大的政策看点是,市场高度关注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记者注意到,虽然此次会议上没有明确这一试点的具体时间表,但与以往相关会议或文件中提及该试点时的表述相比,已有明显变化——之前多用“适时开展”、“正在研究”,而此次明确表述为“加快试点”。
实际上,记者也从业内获知试点正在加快推进的实质消息。不少保险机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做产品、系统、销售等方面的准备,随时等待试点启动。他们认为,今年下半年有落地可能,且初期试点或不限于上海,而是在多个城市同步铺开,试点力度大于此前预期。
所谓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在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税款。由于在购买保险和领取保险金的时候,投保人处于不同的生命阶段,其边际税率有非常大的区别,对于投保人有一定的税收优惠,从而拉动个人购买养老保险的需求,也是拉动内需的一个催化剂。
在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看来,欧美类似经济发展阶段的保险业发展经验显示,财税政策是撬动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巨大杠杆,有利于保障型中长期保险需求的持续喷发。
记者了解到,有专业养老保险公司曾做过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内部测算:若采用700元的税优假设,考虑到税收敏感度及递延税现金流变动等因素,在较乐观的情景下,全国范围内能够撬动约1600亿元保费收入;在中性的情景下,能够撬动约1200亿元保费收入;即使在悲观的情景下,仍然能够带动约610亿元保费收入。
试点落地的意义,也绝不仅仅是推动商业养老保险驶入增长快车道,同时亦利好资本市场。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养老金是各类要素市场的长线资金,不仅支撑了资本市场几十年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也支撑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而目前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均已实现市场化投资运作,随着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落地,养老金第三支柱也将开启市场化之旅。
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又将迎来新的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