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患者寻医难”到“健康送上门”,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
“健康长治”托起百姓幸福
全市12所县区综合医院、11所县区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124所乡镇卫生院、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436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城乡居民住院费用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区域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和心电数据互联互通……这些亮眼的成绩,是我市千方百计提高广大群众健康水平、打造“健康长治”的缩影,更是我市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解。
深化医改 尽享发展红利
家住潞城区翟店镇贾村的李巧兰患糖尿病十多年。前几年,由于视网膜病变,每周她都要去潞城区人民医院治,不仅来回不方便,而且花费多,路费、饭费和医药费加起来,每次得1000多元。
近年来,随着市、县、乡、村四级医联体建设,基层服务能力活力迸发。更便捷、更优质、更惠民的就医体验,让李巧兰充分享受到了医改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的发展红利:“平时就在翟店镇卫生院买药、检查,省时省钱还省心,每次只需100多元。”
李巧兰的切身感受,是我市医疗卫生重基层、保基本、建机制、补短板、强弱项取得成果的真实写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能赢得居民信任,也得益于医护人员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2022年1月,我市印发《长治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从完善领导体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落实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五方面作出总体部署,并取得一定成效。
聚焦体系构建和能力提升,我市多层次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全市12个县区医疗集团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扁平化管理,潞州区、上党区、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医疗集团分别由长治市人民医院、长医附属和平医院和长医附属和济医院托管,实现了与三甲医院一体化管理、同质化服务,医疗服务能力大幅跃升。
信息互通 尽享就医便利
“做完检查的影像报告,我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直接查看,不用再等着打印胶片,简单方便。”患者张庆红感叹,信息技术让就医越来越方便快捷。
去年9月,依托医疗机构现有影像资源,我市建成了全省首个区域医疗云影像平台,实现区域内影像数据全量上传、医生多终端办公、患者随时调阅数字影像、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等功能。
“数字医共体建设”是我市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又一发力点。2021年,我市全面建立预约诊疗制度,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通过“晋医通”开通网上预约挂号服务。特别是近两年,我市更是将加快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作为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有效途径,通过医共体总院区域远程会诊,实现就近专家会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通过互联网构建新型居家“医+药+护”一体化服务体系。
借助医联体对口支援机制,我市积极推动三级医院、专科联盟、远程医疗优质资源“三下沉”,升级开展“千名医师下基层提能力”行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全市2436个行政村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110个乡镇设124个乡镇卫生院,18个街道设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保障老百姓在家门口得到更多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聚焦重点 尽享健康福利
“孙叔,你这两天怎么样,感觉好些了吗?”近日,潞州区东街街道下东社区家庭医生司长泽回访居民孙兴峰。“好多了,你给我说的注意事项我都注意着呢!”70岁的孙兴峰身患高血压和冠心病20多年,是2016年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我们在这片住了十几年了,平时我和老伴儿有个头疼脑热的就去服务站看,都是这里的医生照顾我们。”孙兴峰说。
自2016年开展签约家庭医生服务,下东社区卫生服务站共签约5000余名居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这种“私人订制”式的健康服务。“小病不出社区、健康提前管理”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正在逐步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我市努力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积极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努力构建医、养、康、护有效衔接的服务新格局。目前,潞州区英南街道解放西社区等4个社区(村)创建为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已备案的托育机构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