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9日凌晨,著名晋剧演员、定派艺术传承人温明轸因病医治无效在太原辞世,享年84岁。
温明轸(1939—2023),山西省吕梁地区孝义县杜村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共党员;师从晋剧艺术大师丁果仙,主工须生、老生;历任山西省晋剧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等职。
1939年,温明轸出生在孝义县杜村一个喜爱晋剧的家庭。
他的父亲是晋剧琴师,伯父是司鼓,三叔是晋剧花脸演员,他们都是本村业余剧团的艺术骨干。每年冬春演出,闻名十里三乡、幼年的温明轸深受艺术熏陶,酷爱晋剧艺术。温明轸读小学时就学会了《重台》《双锁山》等折子戏。
1956年温明轸正式参加了孝义跃进剧团,主工文武小生,拜艺名娃娃生的庞启祥为师,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开蒙戏是《卖水》中的李彦贵,他担不离肩,苦练艺术功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2年,他在上学时,张思聪老师给他排过《四命齐冤》。1954年小学还未毕业,冬季就开始正式学艺了。1955年正月,他随同伯父参加了中阳县皮影木偶剧团,在此期间,曾和柳林县的冯启云等老艺人赴山西、陕西交界地区演出大戏(中路梆子)近一年。
孝义剧团先后招了大概有一百余人,最后挑选留下三十名,其中温明轸和董世莲都被录用。温董后来结为夫妻。
1956年初,经孝义市文化局老局长高明介绍,温明轸正式参加了跃进剧团(现在的碗碗腔剧团),以文武小生为主要行当,艺名“娃娃生”。他相继在《六郎招亲》《杀庙》《南北合》《火焰驹》《黄金蝉》《黄鹤楼》《周仁献嫂》以及现代戏《朝阳沟》《柳树坪》等剧中担任主演,成了剧团的台柱子。
1957年末,由亚夫执笔主编《奇怪的火》,以碗碗腔上演,最后将剧本定名为《柳树坪》。温明轸扮演曹力勤,董世莲扮演村支部书记,夫妇俩同台演出。1958年秋季参加晋中专区汇演,该剧荣获了剧本创作奖,集体表演奖,优秀演员奖等六项大奖,轰动了晋中大地。
1959年夏天,全团人员集中在白壁关进行了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学习碗碗腔。又用了七天时间排练出了第一部以真人形式在舞台上表演的碗碗腔曲目《白洋河》。剧中的皇帝由董世莲扮演,苏武由温明轸扮演,他们成为把皮影搬上舞台的第一代人。《白洋河》在孝义演出了300多场,场场爆满,掌声不断。碗碗腔用人在舞台上演,符合了戏曲的规律,适应观众的美好欣赏,这次革新闯出了一条正确的新路。
1960年,温明轸被选调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改唱须生。1961年他和刘汉银、武忠等一起被晋剧大王丁果仙收徒。可惜他正是倒仓期,没能让丁老师为他排一折戏,真是终生的遗憾。但温明轸从事晋剧的信心是坚定的,从没间断基本功锻炼。前台演出,他在后台吊腿,一吊一小时。他在《杀宫》中,饰演刘承佑,牛桂英老师根据他的嗓音条件,一字一句辅导,终于唱出了一种低沉,哀怨的须生滚白,嗓子也逐步有了好转。
温明轸多年来一直关注丁牌艺术,《蝴蝶杯》的田云山,《智取威虎山》的郭建光,《金沙滩》的老令公,《回荆州》的赵云等等,都要求歌唱、文艺并重和武术。对于这些人物,他潜心思考,成功地塑造了人物性格。
他更擅长动人的场景和激情。在《杀庙》中饰演韩琦。除了传统的表演方式,温明轸还循序渐进地跟随人物的情感脉络,对激发情感的“最高点”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每一场表演都可以热情洋溢地进行。乐此不疲,成为韩琦在晋剧中的经典形象。而《杀宫》与温明轸、萧桂野、季平的合唱,更是成为晋剧经典学习剧目之一。
温明轸在晋剧中饰演韩琦《明公断·杀庙》
经过30多年的舞台磨练,温明轸出演了近70部剧中的主要角色。他和晋剧前辈牛桂英合演过《烽火中三代》,和刘仙玲合演过《红石钟声》,和郭凤英合演《土祖庙》,和同辈人王爱爱、田桂兰、冀萍、张友莲、王宝钗配戏更是不胜枚举。并先后为包括中央直属艺术团体在内的全国各省市县30多个文艺团体进行了排练。
2018年10月底,温明轸和夫人董世莲(孝义万腔戏知名演员)向孝义西关戏文化中心捐赠了珍贵的剧本、戏服和裱框字画。
他以对艺术的真诚和执着赢得了同行的尊重。他不是为了表演而竞争,也不是为了名利而竞争,尤其是在乡村表演中。当战友喉咙痛或生病时,他只是看戏,什么也不说。徐生、小生、老生、文喜、短打、打架,真是“救兵”演员。
他不抢戏,不争名,尤其是乡下演出,同志们嗓子不适或生了病,他二话不说,顶上演。须生、小生、老生,文戏、短打、靠架戏,真是个“大救驾”演员。他说:“我不是名家,是个不错的绿叶,旧戏班叫'硬二套’。”
温明轸一生为晋剧和丁派艺术孜孜不倦。他将对晋剧艺术发展的追求与对丁派声音的热爱完美结合,是子孙后代效法的榜样。
温明轸先生84岁离开了我们,但他为晋剧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将永垂不朽,他的优秀作品永远是后人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