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的今天,著名诗人海子卧轨自杀,但是却留下了大量温暖的诗歌,成为了我们的精神财富。28年后的今天,我们缅怀这位诗人,同时也一起重读诗歌,在诗歌的复兴中找到我们自己。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海子遗言
“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今天,在海子的家乡——安徽省怀宁高河镇查湾村,许多人跟往年一样,自发聚集缅怀海子。海子母亲今年已经83岁,瘦小驼背,岁月的沧桑刻在脸上,她对来访者说,儿子永远是她的骄傲。
随着“海子热”升温,一条名为诗歌旅行的文化系列旅游项目——海子故乡游正在打造,海子文化园已经建成、陵墓也在扩建中。
海子生前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创作于1989年3月14日。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
1989年3月26日——28年前的今天,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静静地躺在山海关的铁轨上,告别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被大众所熟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创作于他自杀前的两个月。他生前孤独不被理解,死后诗作开始引起大家重视,陆续出版成集。
海子原名査海生,生于1964年3月24日,在安徽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
海子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当时即被称为“北大三诗人”之一。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用超乎寻常的热情和勤奋,才华横溢地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
海子自杀的原因,目前无人知道。他自杀时身边带有四本书:《新旧约全书》,梭罗的《瓦尔登湖》,海涯达尔的《孤筏重洋》和《康拉得小说选》。
诗人西川,同时也是海子的朋友这样评价他:因为在海子那些带有自传性质的诗篇中,我们的确能够发现这样一个海子:单纯、敏锐,富有创造性;同时急躁,易于受到伤害,迷恋于荒凉的泥土,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
没有停止的缅怀
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将越来越清楚地看到,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多么珍贵的朋友。失去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对于我们,海子是一个天才,而对于他自己,则他永远是一个孤独的"王",一个"物质的短暂情人",一个"乡村知识分子"。海子只生活了25年,他的文学创作大概只持续了7年,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里,他象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 ——西川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被误解的诗人,就像大众和读者仍津津乐道于海子的爱情和死亡一样。却很少有读者在看似透明、干净、温暖和明快诗行中发现真正的秘密——孤独、死亡、分裂和痛苦,发现即使海子也不是一个时时心怀远方的诗人,而是拒绝了“远方”的孤独的诗人。——凤凰读书
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
归还给一个陌不相识的人
我寂寞地等 我阴沉地等
二月的雪 二月的雨
——《黎明》
海子是一位被大众所熟知的诗人,他对幸福的向往和热爱温暖了很多在生活中针扎的人。
悄然兴起的诗歌热
说起诗歌,不得不想起前段时间大热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刷爆了朋友圈,赢得冠军的武亦姝也一度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一夜之间,仿佛大家都在谈论着诗歌。
2013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再版诗人辛波斯卡的作品《万物静默如谜》,这本诗集全年销量突破了10万册。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被认为是诗歌复热的一个重要表现。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散落在城市中的许多美术馆都在举办读诗会,而且人气很旺。”2014年8月15日晚,上海书展之重头活动——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在南昌路上的科学会堂举行。
这场聚集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罗伯特·奥伦·巴特勒夫妇、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等大咖的诗会,让一个400人的场地座无虚席。他们大多通过网络报名,然后在现场排队等候场内的座位空缺,始终安静有序。慕名而来的观众没有座位,就站着听了三个小时。
而在社交媒体上,微信号“读首诗再睡觉”、“为你读诗”也悄然走红,不仅拥有大量粉丝,十万加的文章也是频频出现。
我们不得不否认,诗歌在悄然无声地复兴着。
万千心灵正在被诗歌唤醒
濮存昕在参加朗读者之前曾接受媒体采访,他对当下的诗歌热表示,用秀的方式进行比赛,来提升一个艺术门类,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民间有着不可遏制的文化生长能量,就看你开采不开采,电视台有这个优势,应该充分利用来带动更多人。其实,谁也没有离开过诗歌,路边一个小饭馆的名字,都可以很有诗意。就算很少接触诗歌,一个在他乡打工的人也能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思念之情。上海一直都有很好的诗歌文化底蕴,上海市井文化中的情调,就像一首抒情诗。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言宏曾指出,在“诗歌热”的其他一些表现形式中,人们阅读、朗诵和传播的诗歌作品,既有经典名篇,也有很多优秀的新作。“诗歌热”是由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和诗人作为实质性的内涵和支撑的,绝对不是“虚热”。人们在“诗歌热”中的热情,焕发和体现出来的,是我们这个民族亘古以来一直就有的诗心与诗性。
上海文学评论家吴亮认为,这种诗歌的复苏与上世纪八十年代顾城、海子、西川等人领军的全民性诗歌狂热并不相同,它是一种缓慢的宁静的心灵皈依。在当下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诗歌正与当代艺术一起,以一种时尚的方式回归,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抵抗”,和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小而确定”的幸福感。
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
当被记者问及中国哪些城市最具诗意时,这位以犀利著称的评论家说:“诗意并不存在于城市中,它在人的心里。诗歌热,是人们心中诗意的回温。”正如海子留下的预言式的诗歌,“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万千心灵正在被诗歌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