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产业链”是东方希望的又一大法宝
除了想方设法提高人均生产效率,“循环产业链”是东方希望的又一大法宝。十年前,在包头希铝建厂之初,循环产业链的构想已经成形,这条产业链如今正在逐步完善。在东方希望包头希铝片区,发电、电解铝、赖氨酸、烧碱、PVC、制砖等生产线环环相扣,上游的废弃物成为下游的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比如,发电产生的蒸汽用来生产赖氨酸,电厂的副产品粉煤灰用来制造标砖,生产PVC的主要原料是电石、电石的尾气可生产阳极炭块,阳极炭块又是生产电解铝的主要原料,等等。
滚动发展实际上就是把大项目化整为零,分期分批做,第一期完全使用自己的资本金,一期完成投产后产生的现金流再滚动发展第二期、第三期。滚动发展实质上是牺牲一点速度来降低项目风险。这种做法使得我们在业内业外以“稳健”著称,也为我们在银行积累起了良好的信用。我们看似很“保守”,但恰恰是这种“保守”帮助了我们。2004年东方希铝投产之日,恰好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之时,正因为投资用的全是自己的资金,我们才避免了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我觉得我还是适合做产业的,尤其是重型工业产业
企业家精神首先来自你的基因,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能力,而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能,需要在实践中来发现。其次是避免自身的失误及更大的失误。曾经犯过的错误、常规的错误就不要犯,我是这么认为的。我们创业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不要那么穷。1000元创业,一做做了几十年,前二十年没有贷过款。后来为什么转型到重化工?就是感觉自己能够做、适合做。这个起因是1992年我们建第一个饲料分厂时,我跟我弟弟刘永好一起到美国考察了一个多月,就做了两个事情:第一个看的是饲料厂,十个只有七个活下来了,原因是工资的增长、劳动效率的提高;第二个是看美国的匹兹堡,世界的钢都,那时那里已经一片萧条了。为什么会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根源是什么?我想是工资的增长和市场的需求。当时我就了解到,他们说,十年之后这些产业肯定是要转移到中国的。我心想,既然要转移到中国,既然中国改革开放不能逆转,原材料行业一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我就觉得我要做,而我不能说服几位兄弟。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但是我感觉就是一种驱使感。后来我不惜提出分家,我自己承担责任。分了家之后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分了家之后一直过了七年,我从饲料里面积累了20亿资金,把总部搬到上海。当初我最想做的钢铁不能做、电力不能做、矿山不能做,最后一个偶然机会跟山东一家企业做了一个中型的发电和电解铝。我们做起来了,就顺着这个机会做起来了,所以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断深入的思索和实践,包括失败的过程。
虽然说中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但工业化还要升级,还要更加环保。中国不像日本,可以自己不生产了去国外买。中国的7亿吨钢去哪里买?3000万吨电解铝去哪里买?这么大的量,就算有地方买,价格肯定也会暴涨,所以我们必须自己解决。这就注定中国重化工肯定还会发展。只不过下一步要考虑的是,尽可能在合适的地方寻找合适的资源组合、合适的技术、由合适的企业来做,而不是遍地开花。中国的重工业会有一个产业转移过程,从东部转移到西部。比如河南的400多吨电解铝必须转移到西部去,到新疆去。
做企业一定要考虑长远。你不能在行业景气的时候去做决定,一定要在行业最不景气、最差的时候做决策才是最明智的。
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经济,市场一向是按照满足高峰时期需求来配置产能的,所以经济一下滑肯定过剩。但停产损失很大,大家都熬着,直到支撑不下去才破产。现在几乎所有电解铝厂都巨额亏损,只有我们极少数铝厂还有盈利,这才是竞争力。
做房地产赚钱太容易了。卖十几亿就有几亿利润。开发周期三年左右,如果抓得快,甚至当年就可以卖。但它没有技术含量,没有挑战,我不想做。房地产还需要做很多公关方面的事情,比如拿地、批文、规划,都要靠公关,我不喜欢也不擅长。所以,我不会大规模发展房地产。喜欢做金融的人也很多,让他们去做吧,我还是做些“笨事”。我们一直做得很难、很苦,但是如果不苦哪有我们的机会?谁都能做,就没有我们的机会了。行情总是有好有坏的,低潮过去了,机会来了,回报便会很高。
无论哪个行业,只要你能做到第一,就一定能生存下来。难道中国人就不需要铝了吗?不需要钢铁了吗?问题在于谁来做、怎么做、在哪里做、用什么技术来做。
我从来不管一个产业能赚多少钱,盈利是多少,也不太管这个产业是新兴的还是饱和的,我只管相对优势,只管我是不是能做到最强。丰都水泥沿江斜坡上下有550米的落差,其势能完全可以转换成电能,用以满足水泥厂矿山破碎的全部用电。在包头希铝,我们是借助铝水出炉到铸造之间的250度温差来降低电耗,并用这样精神去节省每一度电,今年包头项目的耗电量比两年前降低了3亿度。
做重工业和饲料一样的。以前我们过分强调重工业的特殊性,后来发现没什么特殊的,抽象出来都一样。
我还是看好重工业,有不少人特别瞧不起传统产业,对饲料业也有偏见,以为这是档次低的产业,但我愿意做。社会需要这些琐碎的、不怎么赚钱的行业,别人不做,那我就踏踏实实地做,做好它,还要能赚钱。
民营企业投资不能分散精力、资金联系,我从做饲料到做重工业已经跨度很大,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国家、为民族,从实业的角度踏踏实实做点事情。我们进入重工业,我从1995年到2002年开始考虑,前后思索了6年,积累了6年。做这样的产业怎样来做成功?开始我觉得可能做不到,但还是坚持做准备,积累资金,培养观念,进行考察,最终我们还是走出来了,而且取得了成功。做第一个项目是和山东一家国有企业进行合作,他们帮助我们了解了这个行业的情况和风险。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认为自己基本懂了,就到河南进行更大的投资。我们规避风险的手段就是做试点,做小规模实验。
我觉得我还是适合做产业的,尤其是重型工业产业。重型工业的市场门槛高,资金需求大,但销售和利润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