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更加突出显现,低碳绿色转型更加紧迫。与此同时,气候方面的绿色低碳转型和气候方面的投资也需要大量投资。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50年全球需要投资110万亿美元来解决落实巴黎协议问题,数字非常巨大。”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刘燕华表示。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战略政策预算局局长郑权表示,尽管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五次评估报告以来,每年公共和私人领域气候资金额度增长超过60%,但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预计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1270亿美元适应气候变化,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950亿美元。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集复杂性、艰巨性、全球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需要聚集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甚至民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从政策机制、标准体系、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提升和完善。”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鑫表示。
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一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名单,加速我国气候投融资发展进程。据了解,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生态环境禀赋和发展定位各不相同,为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环境、工作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提供了基础。
目前,我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正不断深化。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综合处处长丁辉介绍,自去年8月第一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名单公布以来,生态环境部引导试点地方搭建“政银企”信息对接平台,指导地方加强相关项目的碳核算和信息披露,鼓励试点地方加快培育气候友好型金融机构,支持试点地方强化企业和金融机构能力建设,鼓励试点地方积极开拓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
在项目库建设方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灿表示,国家与地方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是气候投融资信息交互的必要平台。截至2022年底,23个试点地区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项目库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促进资金与项目的对接,共征集或储备项目超1500个,涉及资金达2万亿元左右。
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