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集团走的一直是一条艰苦奋斗之路,因为他们的产品决定了他们所走的道路必须这样,他们的产品是生产资料,是农民用来养鸡养猪的饲料。生产资料跟其他产品不同,他们要让产品有很高的性价比,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农民多赚钱。
刘永行是1977年参加高考的,当时他填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最后没有录取,还是靠邓小平的一个讲话,最后补录到了成都师专。他是在高中毕业12年后参加高考的,他在他们县1800多人里面考了理科第一名,但结果没考上,这可能还是好事。回想起来,如果到了清华大学,作为一个工程师,他可能就没有机会创业了,所以说坏事有时可能会变成好事,促使他们走出应该走的一条道路来。
1989年开始兴建饲料厂时,他们就先建了一个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所主要从事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饲料产品方面的开发研究,二是电子领域方面的研究。电子领域的研究集中在他大哥那里,1992年之后他就没有参与了,他就集中精力搞饲料开发的研究了。希望饲料的核心技术是他和他三弟陈育新共同研制开发出来的,所以,他们既是技术研究者,也是企业经营者,这方面是结合在一起的。同时,他们聘请了很多专家学者在集团内部,比如四川省养猪研究所所长就是我的技术部长,他们在做具体工作,他在做比较宏观的研究。因为他们现在还局限在比较小的领域里,他们聘请了许多专家、学者作为他们的顾问,随时来讨论工作,但专职的发展咨询、战略研究还没有做。刘永行想,随着涉及领域的扩大,随着企业发展的规范化,他们将会建立这样的机构。
科技型企业家往往是把自己开发的产品进行产业化,他们就是这样。如果当时不在技术上取得突破,他们不可能有今天。但当产品进入市场之后,这时除了科技要保持领先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经营管理,产品要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如果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的话,就缺少后劲。因为你的产品推出之后,会有很多人追赶,之前你可以垄断,可以卖高价,但人家赶上来就意味着竞争,拼的就是管理、成本和市场营销,拼的就是给老百姓能带来什么好处。
1982年,他们用1000元到农村去创业。开始他们搞过电子产品,因为他们都喜欢搞,后来没搞成。城市里面没有条件,他们就到了农村。到了农村,你1000元钱能做什么?就从孵鸡养鹌鹑开始,慢慢发展。当时贷款是贷不出来的,他记得搞了一年多时,他们申请了很多次,农行批给了1300元的贷款给我们。这看起来是坏事,但却在逼着他们向市场要钱,向市场提供产品,这样反而锻炼了我们。
他们是怎么走过这条道路的呢?现在总结下来,就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下,他们找到了自己的相对优势,并把这个优势不断扩大,这成了他们战胜竞争对手的有力武器。
当初下海创业他们有什么优势呢?好像什么优势都没有,但现在看来原来的劣势就是他们的优势:贷不款出来,就逼着他们走向市场,现在用不着贷款了,银行反而求他们贷款。当时谁也瞧不起养殖业,他们对农村很熟悉,对农民的需求很熟悉,这也是他们的优势呀。还有就是1982年那个时候,下海创业的大学生很少,农村没有私营企业,只有个体户。那时的个体户是什么概念呢?大部分是无业人员。这时下海,他们就要突出一点,因为相对来说他们有文化、有技术,这就是他们的优势。所以,他们就从养鹌鹑开始逐步发展起来了。在成都,当时鹌鹑蛋是三毛钱一个蛋,他们养了之后逐渐降到二毛、一毛二。接下来他们就把它搞成规模生产了,他们花一年时间把技术搞过关,然后动员农民来养。他们不敢养,怕养不活,怕没有市场,他们再怎么说他们都不愿养,最后他们怎么办?他们迁回县城。刘永行找同学,这个养20只,那个养50只,结果他们都养成功了。鹌鹑蛋的成本是一个蛋一分多钱,那时收入很少,养几十只自己吃一半,把另一半卖掉,还有一点赢利。这时,刘永行就把农民请来,让他们帮助销售鹌鹑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知道可以养,就逐渐养起来了。一直到1986年,新津一个县一下子就养了1000万只,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鹌鹑生产基地。鹌鹑是一个非常小的商品,他们就通过这个积累了原始资本。一直到1989年,他们把技术全部交给了农民,农民比我们养得还好了。他们发觉我们在鹌鹑养殖业上没有什么优势了,就果断放弃了鹌鹑养殖,开始专心搞饲料了。到了1991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以前,他们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厂,每年有几千万元的利润。这时我就在考虑,外资企业可以在中国办连锁企业,他们能不能也走这条路,把工厂办到全国去?
接下来一直到1995年,我们办了27家工厂,他们的网络遍布全国。1995年以后,他和他四弟明确了产权,刘永行主要利用希望品牌在北京、上海、华东、中原、东北发展,我弟弟在华南、西南、西北发展。
他们取得的这些成绩,刘永行认为是抓住了几个机遇,一个是他们下海时间早,在大家不愿意做的领域里边扎扎实实地做,取得了优势。第二个是他们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空档之中,率先走向了市场。他们去投资的话,一定不是看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原料成本能盈利多少,他们要看最强竞争对手的生产成本是多少,他们能不能找到优势,找不到优势就不做,找到优势就把这个优势扩大。他们首先考虑的就是在市场最竞争最激烈时能不能顶得住。
希望集团的发展,靠的就是价值观取胜。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做到了。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随大流:1982年,他们打破传统观念,大学毕业到农村,与被大家瞧不起的人一起创业;1983年,他们就突破了私营企业雇工不得超过8人的规定;1989年,他们研究和生产出高档乳猪料,打破了国人的思想桎梏;1991年,他们打破地理界限,开始向全国发展;1995年,他们快刀斩乱麻,分为东方希望和南方希望,分头发展。实际上,以后的超常规发展也是如此。他们从市场差异中寻找机会,美好火腿肠也是一个例子。当低质火腿肠市场发展不通后,他们推出了高档火腿肠,他们的批发价比其他产品高出一倍,但大家的零售价都差不多,老百姓当然愿意买他们的产品,他们的产品因此占领了成都70—80%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