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约·凯恩斯(美国)
3)思维超前,跨国创业
1990年8月之前,我一直在二连浩特做进口贸易生意,当时的原则就是,对方进口的我要,对方出口的我出。总的来说,就是我用大米、白面来置换二连浩特从蒙古国换回的废铜、废铁。这中间的利润很大。
这样的进口生意做了差不多一年,然后就决定自己来做。我心想,与其把差价给了中间的公司,为什么不自己来直接与蒙古国对接呢?经过考虑,就决定去蒙古国考察。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对出国做生意,感到既新鲜又冒险,觉得出国是可望不可即的。而二连浩特又是一个小城市。所以,这里的商人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当我对公司的同事提出这个决策时,他们深感意外,问我:“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万一过去后,不懂得蒙古语,被他们骗了怎么办?”
我对他们说:“越是利润大的生意,越有风险。关键是如何想办法把风险降到最低。”接着,我们分析了一下当时面临的情况,与蒙古国直接对接存在的最大风险,是语言交流会出现障碍,但这个风险可以通过找翻泽来解决。
我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去一趟蒙古国,来了解一下那里的市场。”
有一个同事为难地说:“现在护照这么难办,怎么去蒙古国啊?”
我说:“只要想办法,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他们听了,不再反驳,我猜想他们还是有所顾虑的。但因为我做的项目决策一直比较正确,他们没有再阻拦我。
我向周围的朋友询问办理护照的事情时,有个朋友向我提议:“你可以先买一个华侨的邀请函,然后申请办理护照。”
于是,我就购买了一个华侨的邀请函,拿着这个去太原办理护照。那时比较严格。我虽然符合条件,但这个护照依然办了五个月。
1990年10月,我的护照终于办下来了。因为不懂蒙古语,我就在二连浩特聘用了一个名为奥其尔的翻译,他是蒙古族,懂蒙古语,是公司驻二连浩特办事处的一名负责人的爱人。
在蒙古国,我根据市场导向和需求,与蒙古商人共同成立了中蒙双马有限公司(合资),迈开了国际贸易商路的第一步。
蒙古国是从1989年崛起的,那时市场物资全部依靠进口。我心想,如果在这里做贸易,不赚钱都难。
遗憾的是,因为我不懂当地语言,一切全听翻译的,翻译对我说对方说的是什么话,对方提的是什么要求,我必须无条件相信。
考察完市场后,我像以前一样,雷厉风行地做了决定,跟蒙古围的几个客户签订了合同。因为我不懂蒙古语,跟客户签订合同的所有事宜全部听从翻译的。
我与蒙古国的客户对接上后,就带着翻泽回来了。那时,翻译只要与客户签订合同,我就立即发货。非常信任翻译。
1992年,我和蒙古国的客户、签订了700多万元人民币的合同,所换物资全部是铜。在这段时期,我的贸易公司快速发展,达到了经济增长的顶峰。许多人都称我是有胆、有识的企业家。但我觉得,除了有胆有识外,还有一点是最为关键的,那就是我的思维比较超前。
我说的这种思维,就是要想在他人前面。只有想在他人前面,才能做在他人前面,才能把握先机获得发展,才能让自己存充满竞争的市场上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
不管在什么时代,不管我们做什么,都要有一种超于他人的思维,也就是说,靠大脑思维来解决。大量的事实也表明,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最具有创新意识、懂得如何去正确思考、最善于利用头脑力量的人。领导者的成功与失败,并不在于是否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聪明,而在于一种思维,因为思维决定行为。掌握了思维的力量,就会加速成功的频率。
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这种思维能力更为重要,你做出任何一个决定时,要事先具有准备和预见能力,这是成败的关链。做好准备,一般人都可以做到。而要具有正确的预见性,就必须具有超前的思维。
超前思维,就是运用一种高智能的眼光,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获得常人不能得知的信息,从而提前做出正确决策,取得事业成功的思维活动。
那几年,虽然忙于创业,但我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看关于企业经营的书。根据自己创办公司的经验,再加上书里看到的一些案例,我总结出了企业领导者要具备的超前思维的特点,就是要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它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看作是一个生生不息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作为企业领导者,就必须要把握未来的变化趋势,了解社会未来的需求,不断开发新的项目。这样,当你的企业或公司面临困境时,你就能看到光明和转机。而当企业或公司顺利发展时,要居安思危,及早开发换代产品企业的生产设备、组织机构和经营战略、策略,应根据外部的环境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能够在新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
我认为,领导者的超前思维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创造发散性思维,领导者的超前思维需要跳跃的灵感、广泛的视角,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超前的头脑。由于领导者的思维是为领导目的服务的,而领导目的又总是与组织目标相一
致,因此领导思维必须服务于组织目标;为了服务于组织目标,领导者需要从多个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同一个问题,从各个方面把思维集中起来,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法。这是一种发散思维模式,表现出思维视角的广阔。
我在一本书里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日本著名的女企业家寺田千代,在她经营的“阿托搬家中心”的成功实践中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
寺田千代原来是一位个体运输户。在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世界性石油危机中,随着运输行业日益衰落,她决定在“帮人搬家”这一新兴行业中一显身手,她既不局限于“搬家公司只管搬家”的老一套做法,也不受制于“什么时候想到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或“现在有条件干什么就干什么”。她力求摆脱以往搬家公司传统的业务范围,将“为用户提供以搬家为中心的综合性服务”作为目标,尽力把与搬家有关的一切事务进行广泛联系。
当时,她先想到了要给她的搬家公司取一个便于顾客在电话号码簿上查找的名字。日本的电话号码簿是按行业分类排列,在同一行业中,各个企业的排名先后是以企业日语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按字母顺序排列。日语的第一个字母是“阿”,于是她把自己的公司命名为“阿托搬家中心”。这样,她的公司便在同行业电话号码簿排列中居于首位。为了便于顾客记忆,她还从电话局的空白号码中选用了一个能让人过目不忘的号码:“0123”
按照以往搬家公司的一贯做法,顾客在搬家时,旧居和新居两边都要有人照看,特别是空无一物的新居里,必须很早就有人守候在那里来等候“搬家专车”光临。寺田千代为了将“令人劳累头痛的搬家”变为“令人轻松愉快的旅行”,她委托德国的巴尔国际公司专门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型的搬家专用车。这种车全长12米,高3.8米;前半部分分为上下两层,第一层是驾驶室,第二层是一个能容纳6个人的客厅,里面有舒适的沙发,有供婴儿睡觉的摇篮,还有电视机、录音机、立体组合音响设备、电冰箱和电子游戏机等。汽车的后半部分是装运家具、行李的车厢,载重量为7吨,一般家庭的全部器物都能够一次运完。她还设计了与这种汽车相配套的集装箱和吊车,居住楼房的客户搬家时,只要用吊车将集装箱送到窗前就能作业。因为汽车的车厢很大,全部家具行李都能装入车厢内,既安全可靠,行人又一点也看不见,这充分照顾到了一般客户担心财物被遗失、损坏和不愿被外人看见的心理。寺田千代还为她所定做的这种新型搬家专用车了一个神秘诱人而又美妙动听的名字——“21世纪的梦”。
同时,寺田千代又考虑到顾客在搬家时,可能会有很多相关的杂事要处理。比如,新居的室内设计、装修和陈设,室外环境的清扫和消毒,处理和丢弃废旧物品,以及迁移户籍、变更电话、改变报刊投递、更改水电供应和中小学生转学等众多烦琐的大小事项,她的“阿托搬家中心”全都可以代为办理。
寺田千代还想到,日本有一个传统习惯:搬家难免会给左邻右舍带来一些打扰和不便,因而人们存搬家时往往都要给邻届送一点糕点或面条之类的礼物,以表示歉意和谢意。她考虑到搬家的客户常会由于忙乱而疏忽此事,她要求公司工作人员把这样的事也承担下来。
“阿托搬家中心”于1977年6月作为股份公司正成立后,由一个地区性的小企业,很快便发展成为在全国拥有几十家分公司的中型企业。
寺田千代通过围绕“搬家”这一中心事务向四面八方进行了拓展,延展出的有关搬家的服务项目多达300余项。由此可见,她具有较强的创造发散性思维。
二是改造思维定式。一般来说,领导在面临新问题时,建立在以往经验上的思维往往会产生消极影响,形成一种思维定式,领导者只有打破这种思维定式,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企业领导要想使自己的公司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改造自己的思维方式,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学会进行创造性思维。
三是打造系统性思维。几乎所有的创新方法都是通过发散思维法和头脑风暴法,就是从已有的知识中得到最好的想法。因此,从创新的本质角度来看,这些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们不能应用我们未知领域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就像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很难在其上面建立联系的桥梁。因此,我们还需要一种全面系统性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