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什么地方?
相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权力中心……。
坊间戏言:“往北京上空扔块板砖砸倒十个人,其中就有一个厅局级,两三个县处级,剩下的全是乡科级干部!”
用几个特别的数据,说说这个城市的独特之处:
国家部委:国务院的28个部委全在北京。
驻京办:副省级以上单位驻京办54家,市级单位驻京办520家、县级单位驻京办5000余家。
中央企业:中国现有央企98家,有70家在北京,占比71.4%。
……
不难理解,为何北京搞关系的人如此之多。
这股风气在企业里颇为盛行,大大小小的公司,都会在自己的宣传材料里突出专家、学者、官员等信息,尤其是做政府业务和企业业务,对于人脉关系的追求就随处可见了。
大家把百度、头条、360、滴滴这些互联网公司的副总裁履历好好看一遍,一定会发现有某部委工作转过来的,他/她要不是负责法务,要不就是负责政府事业部,更多细节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发现。
基于我个人这些年的TO B从业经历,说说这里面几个人(名字为化名)和我所看到的些许现象。
K:“无所不通”的机关秘书
—
K是我的一位投资人介绍认识的,因为他们两个是S省同一市区的老乡。
我的这位投资人是S省某市首富的小公子,他一直都是在海外留学,属于妥妥有钱有闲的富二代。而这位K是从部队转业下来的,只有高中学历,年龄跟我相仿。
K退伍后,受一位领导的赏识,刚开始招他做司机,后来慢慢做了秘书。据说,K的这位领导人脉了得,经常是各种高端局的座上宾,上下都很能吃得开。
我的投资人对我说,这个K有很多地方的政府资源,而且跟很多的一把手都是“兄弟”。
那时的我,很热衷跟这种有人脉的能人打交道。
K每每来我办公室,都是大摇大摆地走进来,往椅子上一靠,点上个烟(办公室禁止抽烟他也不管),猛啄上几口,开始了他的高谈阔论。
“你知道那个谁谁刚刚上任,都是我领导给提携的。”
“你们要多招几个美女,领导来公司参观有门面。”
“你们这些人太书生气了,不懂官场的规矩。”
“这周末我要去拜访谁谁的夫人,有个大项目要推进一下。”
用K的话说,他们有一个领导的“秘书帮”,都是领导身边的常客,中国官场里的是是非非没有他不熟悉的,没有哪个人是他搞不定的。
因为我不开车,他多次开着他的宝马X5,带着我去见他的人脉,即使是北京的道路上,他也是“横冲直撞”。有的时候是约在三里屯的某个五星酒店,有的时候是在郊区的某个会所,这些场合下的人脉,有的是他直接的关系,有的是关系的关系。
在这种场合下,K总是会把我和我的项目吹嘘一番,而我则是顺势配合他把高度拉上去,形成一唱一和的态势。
他不愧是混这种场合的,总是能够得心应手,不管什么话题他都能都插上话。即便这个场合里都是名校的博士、专家、学者,谈论的是技术发展和行业趋势,他也不觉得自己有所不知。
差不多七八个月的时间,见了很多人,也推了项目,但没有一个成功。
再后来,他没了兴致,我也没了兴趣。
他开始去寻找下一个项目,我继续我的项目。
W:“精力旺盛”的退休领导
—
W,今年七十有余,但精力旺盛得很。
W属于官二代,他最早在北京某个区的教委工作,后来调到了该区的一个县当县长,再后来升为该区的副区长。中间因为某位高层领导出了事,他的仕途受到了些波折。再次回到教育系统,被调到了教育部,分管全国教师的管理工作,直到退休。
退休后,闲不住。
W的身边经常围着很多离退休的部级领导,有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在他的组织下,成立了一些协会,举办了很多的大中型活动,还有不少的国际交流活动。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很多国字头协会的牌子,名人合影的照片和活动画册。
办公室的书柜里,摆放最多的不是书籍,而是各个国家级学会给他的证书,有的是聘书,有的是荣誉证书。我粗略地数了数,不少于二十个,至于还有没有未展示的就不得而知。
我差不多每两个月左右会去一趟他办公室,有的时候是帮他看看项目,有的时候纯粹就是聊聊天。
W很热情,尤其是对我的项目非常关心,经常问我需不需要帮忙,或者要不要邀请某某领导背书什么的。我一般都是摆摆手委婉拒绝,至今我也没有动用过他任何的关系。
我是在第一次创业失败后认识的W,至今认识有五年多的时间。在以前,我是一个热衷于人脉关系的人,特别渴望有更高层的关系,把我的项目推到公立学校里面(我做的是政府和学校业务)。但这十来年的经历下来,我已经从这种人脉的幻想里走了出来,一是我搞不定,二是里面的虚幻太多。
我给两个老板朋友引荐过W,W非常热情,也给推荐了一些关系,至于后来的合作细节就不太清楚了。
这些年,W给不少企业推过项目,也办过不少的活动,甚至还随着企业出差了很多地方,总之是很忙碌。但大多数时候,他有点感慨“为何就没有结果”。他所说的结果是指项目的落地,也是指项目的商业化结果。
在我看来,一个是官场人脉思维,一个是市场化商业思维,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背离。
W要的其实是自我价值的再现,在社会中的存在感,不想被时代和人群抛弃。
在北京,像W一样的离退休官员还有很多,自然而然找他们的人会更多。
F:“伺机而动”的掮客
—
F不到五十,高高瘦瘦的个头,是南方人里的高个。
F的父亲原来是西南某省一地市公安局局长,他的哥哥、姐姐、妹妹也都是该省一些地方相关部门的一把手,唯独他经商做了生意。
因为上学在北京,毕业后在某个高校的后勤处工作了有四五年,后来觉得没什么意思,就辞职出来跟人合伙做生意,最早做中药材的生意,但都打了水漂。再后来就是在各种项目里兜兜转转,没有几个是长久的。
要说稳定的生意,其实只有他老婆在北京开了一个线下门店,而自己更多的是跟人在外地合伙跑的工程,有的工程在新疆,但大部分还是在他的老家多一些。
我的项目是一个加盟商介绍给F的,这样一来二去就建立起了联系。
五月份我去他老家的省会参加个活动,正好跟他碰上了。他说在当地有很多的人脉资源,一定要我跟他一起去见一见。
我拒绝了。
很显然,他是想看看我的项目到底有没有需求,也是让我帮他试试水。
但他不死心,一而再再而三地邀请,我也架不住他的热情,就专门空出了一天时间陪他跑了两个地方,见了一位副市长和一位市教育局局长。
这些官员都是源自于他家族里的关系,场面上大家都非常热情,而且也谈得很开心。最开心的是F了,他兴致盎然。
他跟我说,他其他地方还有很多资源,在北京还认识谁谁,他对我的项目信心满满。
“F总,既然你也看好我的项目,那就做我的代理吧”,我开门见山。
“我知道,我知道,你别急”,他在躲闪。
我后来安排公司的销售总监跟他对接,然后也跟他跑了一些其他的地方,也见了很多的领导。
无一例外,雷声大雨点小。
在F的认知里,只要把资源方与项目方对接起来,业务就可以成了,他就可以拿到佣金了。
在F的习惯里,他不懂项目,也不想去了解项目,他更热衷于攒局,然后由你来给资源方介绍项目。
F喜欢简单的事情,喜欢官衔越大的人,喜欢人脉通天的人。
最后,F跟K一样继续寻找下一个项目,我还在继续我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