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着力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交通强省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布局完善、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届时,我省将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实现省内省外互联互通、设区市立体畅通、县级节点多路连通、乡镇节点有效覆盖,全面建成我省“3223出行交通圈”(设区市30分钟通勤、太原市到省内其他设区市2小时通达、设区市到本市域内的县2小时通达、太原市到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和“123快货物流圈”(省内1日送达城市、2日送达农村、省外3日送达),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安全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跨入全国交通强省行列。
加快建设高效率综合运输通道
结合未来交通运输发展和空间分布特点,我省将构建联通京津冀、中原、关中平原、呼包鄂榆等城市群,以及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等重点区域的“两纵四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提升能源、矿产、粮食等运输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两纵”通道,强化与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和中蒙俄国际经济走廊的联系,建设综合性、多路径、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综合运输通道。
加快构建“四横”通道,主动融入京津冀、山东半岛、呼包鄂榆等城市群,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多方式、多中心、多路径、便捷化的综合运输通道。
加快构建“一环”通道,强化省内中心城市之间的衔接协调,加强资源产业集聚地、人口密集区、旅游板块间的连接覆盖,建设多方式、韧性强的综合运输通道。
构建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聚焦山西“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统筹融合为导向,以构建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为重点,着力补短板、强衔接、优网络、提效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提升增量供给质量,形成以铁路为主干、公路为基础以及民航、水运、邮政快递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
到2035年,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约18万公里,其中公路17万公里左右,铁路预计8000公里左右,航道1800公里左右。民用运输机场9个,邮政快递枢纽11个。
建设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以太原、大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临汾、长治区域性枢纽城市为依托,加快完善山西综合交通枢纽空间布局,构建与“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相契合,面向全球、辐射全国的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依托内畅外联的山西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提升枢纽能级,培育发展太原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大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培育发展临汾、长治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晋中、阳泉、吕梁、忻州、朔州、运城、晋城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使之成为支撑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依托多层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铁路公路客货运场站、民航机场等为主体,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场站60个左右。
推动枢纽空间综合利用,促进交通枢纽与旅游集散、邮政快递、商务会展、贸易金融、文化休闲、购物餐饮等融合发展,打造依托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综合体。完善枢纽场站管理咨询、金融、保险、贸易、通关等服务功能,推动传统客货运枢纽转型升级。
提升互联开放的国际运输网络
围绕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完善面向全球的国际运输网络。依托中欧、中亚班列,强化与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两条国际通道的衔接,提升太原和大同对俄罗斯、欧洲的能源、商贸物流集散能力。对接秦皇岛港、唐山港、天津港、青岛港、黄骅港、日照港等沿海港口,发展更多铁海联运线路,形成内陆和远洋有效衔接的山西出海新通道。着力提升太原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开通更多洲际国际航线,构建联通全国、沟通世界的立体式交通网络。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