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约·凯恩斯(美国)
1)豪情仗义,广交朋友
企业界有句话:“欲造物,先造人。”在我看来,人品决定财富。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待人接物方面,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小时候,父母一直教育我,做人要低调谦虚,做事要高调有信心,把事情做好。当我们学会低调做人,便可峰回路转;在为人处世中学会低调,当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或者危险之时,不妨先退让一步,这样做,不但能让你在人群中避其锋芒、脱离困境,而且还可以另辟蹊径,重新占据主动。
特别是对于我们创业者来说,更要懂得谦逊,只有谦逊能够克服骄矜之态,能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尊敬的都是那些谦逊的人,而绝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在生活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起承转合过程中,我们要随时随地、恰如其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起点不要太高。正如孟子所说,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我小时候在史家大院里长大,因为家里穷,和我同住在大院里的邻居会把剩下的馒头、米饭送给我们吃,父母对此非常感动,经常教育我们:“等以后你们有能力帮助别人时,一定要尽全力帮助别人啊。”
记得当时我最小的妹妹问:“要是我们有能力了,帮助过我们的邻居仍然不需要帮助呢?”
“那就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母亲回答道,“像咱们这样的穷人还有很多,帮助别人,有时也是在帮助白己,为自己铺路。”
“帮助别人,怎么会是帮助自己呢?”小妹妹奇怪地问。
那时年纪小,我们不懂得母亲说这句话的含义。我长大后,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特别是当我身陷困境,越发明白了这句话的真谛!
我刚参加工作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朋友和同事做一些事情。后来,当我创业时,我的这些朋友和同事在关键时刻给过我许多帮助。
当我创业小有成就时,我感觉自己有了一点经济能力,就开始帮助我周围的亲戚、朋友、邻居,有时是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援助,有时则是帮助他们的亲朋好友,总之,只要他们向我求助,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们。
我注重感情,心胸也开阔,别人向我借钱时,我从来不记账,既然答应帮助别人,就不要过多地计较还不还你,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有能力偿还时自然会还你;若对方不还你钱,你也不要责怪对方,更不能逼着对方来还钱。这是因为,对方可能也有难言之隐。因此我的这种为人处世的行为为我赢得了好口碑。
我的朋友中,有的是客户,有的是在我帮助他们办过一件事情后,他们就被我的豪爽所打动。那时我坚信: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正是这种豪情仗义、广交朋友的成长经历,为我今后创业路上的敢拼、敢闯打下了基础。
那时候太年轻,加上创业初期的小有成就,让我有一种飘飘然之感。
有一次,我回老家看父母,父亲对我说: “我看现在很多人都下海办企业、开公司了,你的竞争对手也多了,要有点危机意识。”
我自恃自己在创业方面还是有胆有识的,自从辞职走上创业这条路那天起,就没有想过创业会失败,我认为我的公司只能是越做越大。
我的这种自信是有根据的,这几年,我在全国各地跑业务,跟我打交道的客户,大多和我一样,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创业的,他们与我一样白手起家,堪称是“国内第一批吃螃蟹”的创业者,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哪怕在业务上不能合作,我也会跟他们打成一片,成为好朋友。
既然是朋友,与他们之间自然有话口可说,话题大多是关于生意上的一些信息,由于我经常在外出差,知道的信息也比较全面。我会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不时地对一些项目做一些调整。
1988年秋天,我到北京出差时,住在一个双人间的旅馆里。那时侯,只有两个人住一间的旅馆。和我同住的是一个采购员,叫徐玉虎,他是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化工厂的一位采购员。
青年时期的史光荣董事长(右)与弟弟
徐玉虎对人也很热情,很快我们就熟悉了。白天,他到外面办理工作上的事情,我办理我工作上的事情。到了晚上,我们回到旅馆就开始聊天。
因为同是做业务的,聊天内容自然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我就向他讲起我的公司,告诉他,我的公司是做外贸生意的。他听后,脱口说道:“认识你很幸运,我们那里有很多业务,需要出口到外省,等我回去帮你留意一下。”
那段时间,我和徐玉虎谈得很投机,相见恨晚。
徐玉虎很朴实,也很健谈。他和我一样,都把对方当成朋友。我相信他提出帮我联系业务,也是朋友之情驱使。
我和徐玉虎在那个旅馆一起住了半个月,分别时,我们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挚交,那时的通信设备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为了方便以后联系。我们互留了各自的家庭地址和公司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