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召开的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迎难而上,不辱使命,坚决打赢国企国资改革攻坚战,正式吹响了山西国企国资改革的号角。
改革,对每一位中国人都不是什么新鲜词汇: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伴随了几乎两代人的成长。
国企改革,对3600万山西人民来说也不陌生: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山西国企改革进行了一轮又一轮。有人会问,既然搞了这么多年国企改革,现在为什么还要进行“国企国资改革”,而且动静搞得这么大呢?
答曰:我省国企国资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不改死路一条!
这绝非耸人听闻。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国企改革历来是重中之重。山西虽然紧跟改革步伐,但是从结果看,我们的国企国资改革还是落下了步子:煤炭形势好的时候不想改,形势不好的时候改不动,导致一次次错失重大的改革机遇;虽然我们也把握住了一些政策,但是错过了更多改革的重要政策机遇期。省委书记骆惠宁指出:山西的国企国资改革零碎性、浅表性、短期性特征明显,“补考”和“赶考”的任务都很重。真的是一语中的。从全国的大背景下来看,我省的国企国资改革不是落后了,而是太落后了!
然而,国企国资又是山西发展的最大存量资源,其潜能亟待进一步释放。可以说,国企国资改革关系2万亿元国有资产能否保值增值、100万职工能否稳定就业,关系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局,关系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大局,不改能行吗?!
毋庸讳言,煤炭黄金十年是我省国企国资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深层次问题不断沉淀的十年。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企业生存,制约企业发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我省国企国资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股权高度集中;二是企业治理不规范,机构臃肿,负担沉重;三是国资布局不合理,专业化不强;四是行政色彩突出。最近,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我省专门成立了十几个调研组,就国企国资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梳理出了我省国企国资14个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比如,布局不合理,一煤独大,煤炭资产占我省国有资产的比重达到36%,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严重不足;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省属22家国有企业中19家仍然是国有独资。18家省属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中,省属国企持股平均比例达到了44.18%;产业链条短,同质化竞争情况突出;管理粗放,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行政色彩突出,一些企业官本位思想浓厚;创新发展能力普遍偏弱,产业产品处在发展的低端。还有开放发展动能不足的问题、行业竞争力弱的问题、金融风险巨大的问题、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国资监管水平亟待提升的问题、党建和发展“两张皮”的问题等等。
山西省的国企国资存在问题如此之多,历史积弊如此之深,不改能行吗?!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随后又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全面推动综改区建设,国企国资改革的“窗口期”清晰显现。假如我们畏难,不敢迎难而上,势必再次错失重要的历史性时间窗口。我们必须背水一战,打赢山西国企国资改革这场攻坚战。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晋商的后人,才能无愧于晋商的名号。
更重要的是,山西省经济经历了几轮大起大落,国企国资广大职工群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不改革就没有前途,不改革更没有希望。可以说,人心思改、人心盼改的氛围已经形成,早改早发展、早改早受益的共识已经凝聚。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正如骆惠宁书记所言,山西国企国资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不彻底改不行、不抓紧改不行的历史关口,必须下定决心,敢于担当,不能再错过“窗口期”,不能把问题留给后人,要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赢得蓬勃活力和后发优势,这是决定山西转型前途的关键一招。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楼阳生省长指出,着力在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推动国有企业瘦身健体、固本培元、提质增效,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市场大潮已经容不得我们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是听天由命还是激流勇进,思路决定出路、决定生死。不思进取,不思转型,一定会被淘汰,没有安乐屋可以躲藏。这是时代的潮流、发展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