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在趟医疗领域的中早期投资和协助上市公司并购,发现医疗领域投资并购在风口,但是都飘在空中下不来,这个长周期的领域碰到国内短周期的资金和心态,变得很有趣。
一,有些有趣的现象:
1)外资公司趋势:外资在国内的学术推广优势和人才优势逐渐变弱,产品外包给中国当地公司成为常态,人才流动比以前更加剧烈,求稳心态;
2)国内早中期项目投资:估值泡沫严重,一个BP估值5000万到一个亿,尤其是海外归来的技术/学术人才携带的项目心态过高,被2012-2016年1500多个投资融资项目带来过高预期。
3)国内中晚期项目:国内稍微上体量的公司,净利3000万左右,都在谋划IPO,以致于形成错觉“这个体量的公司说要被并购,几乎都是有问题的公司”。2016年并购超过400起金额超过1800亿人民币,比2015年增长80%。国内上市公司做并购被迫出海寻找项目,而国内基金习惯了项目到手转手卖的投行式做法,碰到需要时间周期的医疗项目,思维还没转变。
4)国内医疗上市公司:“中国市场嫁接全球技术”成为国内医疗上市公司的共同战略,但是能够迈出国际化、在海外布局做技术搜寻、或者成立专业国际团队的公司不多,恭喜复星、绿叶制药、人福医药、华邦健康、誉衡药业等公司。而上市公司普遍陷入“并购驱动战略”的怪圈。
二,医疗行业从2014年开始火热,2015年全民共识投资医疗,展望2017年医疗行业,有几点思考:
1)投资进一步专业化:专门针对某个细分领域的基金会更多,例如康复、牙科、眼科、专科医疗服务(医院)、第三方独立医学中心、骨科、再生医学、糖尿病、养老等等;而在基金内部,先选“赛道”再选“赛手”,提前规划项目的布局,形成协同。
2)标的往早期和晚期延伸:中期的项目被资金多轮抬轿子估值不敢恭维,靠想象力难以进一步支撑估值,VC会向前一步延伸,药明康德、先声制药等在最前端服务的公司有明显优势,国内具备此能力的医疗基金寥寥无几;晚期项目,符合IPO的标的,会和优秀精品投行/基金合作,开展深度资本动作。
3)国际化:海外并购会继续延续2016年的火热,海外优秀的技术、品牌和合理估值依然吸引着国内的财务和产业基金,国内上市公司依然会继续追逐海外标的;同时,国内医疗公司会关注印度、美国等海外市场,开始国际化运营,尤其是药品和非动物源性的器械,未来五年会有一大波国际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