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河南省晋商会  ___  冯南垣 

太原年俗里的那点讲究,很美好

   发布时间:2017-01-23 15:23     来源:山西晚报    浏览:21295    
核心提示:春节,这个传统文化节日虽然被现代文明冲淡了许多,但在太原,过年的时候依然能深刻感受到来自于古老年俗中的那种浓浓的年味和热闹的氛围。太原的年俗有很多内容,比如贴窗花、社火表演、祭灶、捏面塑等等。这里仅选取天仓节、饮酒和压岁钱,因为它们和小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储粮、饮酒和岁钱,一直在传承,虽然方式有所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春节,这个传统文化节日虽然被现代文明冲淡了许多,但在太原,过年的时候依然能深刻感受到来自于古老年俗中的那种浓浓的年味和热闹的氛围。

太原的年俗有很多内容,比如贴窗花、社火表演、祭灶、捏面塑等等。这里仅选取天仓节、饮酒和压岁钱,因为它们和小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储粮、饮酒和岁钱,一直在传承,虽然方式有所变化。现在看起来,很感动,很可爱,很美好。

年俗·节日

这一天什么也借不着,呵!妙趣横生的天仓节

身卧农耕文明的发祥福地,锦绣太原城的金字招牌可不是大风卷着黄土刮来的,几千年来,太原一直低调地镇守在表里山河的中央,但她的殷实却让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们从不敢小觑一眼。

对于小老百姓来说,农耕带来的最踏实的好处是,仓里有粮,心里不慌。可见“仓”对于老百姓的重要无异于生命。但是每到过年,大家都要祭祀孝敬各路神祇,腊月廿三要敬灶王爷,正月初一要祭了财神才出门拜年,太原人初八黄昏后还祭星神。总之,各个地方都有各路神爷镇着,都要孝敬一番,那这仓库这么重要的地方,是哪一位神灵在此值守呢?

深入到典籍资料中去查找,还真有收获,太原历史这么厚重的地方,怎能薄待了仓神呢?

话说以前老太原人过年几乎持续一个正月,直到正月廿五,这一天,太原城在东西米市设立仓官神位,老百姓纷纷前往致祭,还得大放烟花爆竹。正儿八经地过了这个节,太原人的热闹年才算是万事大吉了。

查来查去,这个节叫天仓节,也叫填仓节,还有叫添仓节的,但我觉得天仓节更虎气一点。这一天不仅重要,还是一个妙趣横生的节呀!

先说仓神,有好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是为纪念一位好心的无名仓官。相传古时北方曾大旱三年,饿殍遍野,这位负责看守朝廷粮仓(天仓)的官员,就在正月廿五这天毅然开仓放粮救济穷人。这位仓官知道自己触犯了王法,放粮之后又放火烧了天仓,并自焚于火中。

第二种说法:仓神应当是仓星,《晋书·天文志》说:“天仓六星,在娄南,谷所藏也。”

第三是说西汉淳于衍曾做过粮仓官,为人正直,后遭人陷害,判死刑入狱,经女儿上诉赦免,后人为了纪念他,定正月廿五为天仓节。

还有一种说法是汉代鼎鼎有名的大将韩信。清韶公《燕京旧俗志》云:“相传仓神为西汉开国元勋韩信,俗称之曰韩王爷,不知何所根据而然。其神像系一青年英俊者,王盔龙袍,颇具一种雍容华贵之相。”

    老百姓弄不清也不管他仓神到底是哪一位神灵,反正都恭恭敬敬地供着。而且这天也着实热闹,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就这样记载:“正月廿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名曰填仓。”

这边得敞开肚皮吃,那边还得储备,太原有俗语说“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这一天也得要买米面油盐把过年吃空的“仓”补上,这是添仓的寓意。

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谁家都不敢怠慢,人们把谷面或软米面捏成仓官爷、谷囤、粮仓及各种家畜家禽形状的灯,里边要包上煮熟的红枣豆子,灯芯用细谷梗裹棉花制成。入夜,灯内注油,将粮仓灯放在存粮处,牛灯放在牛圈窗台,鸡灯放在炕头,狗灯放在门上边,猫灯放在墙角等,然后一一点燃。最可喜的是那位仓官爷灯,灯高五寸多,爷头戴红缨帽,左手执一面簸箕,右手拿着斗,骑着马,马身上还驮着不少口袋。仓官爷灯要放置在一个大碗里,再漂浮在水瓮中。放的时候要念叨:“仓官爷爷饮马来,银钱粮食(或麻子、黑豆)驮着来,麻子炸了油,黑豆喂了牛。”

中国人过节最大的特色是吃,每个节都得吃出花样来。太原人过天仓节是吃“盖窖饼”,其实就是家常烙饼。窖以前几乎家家都有,可不就是仓嘛,吃“盖窖饼”的寓意,是将从头年腊月为准备过年而打开的窖口盖住,不让窖里的食物被胡吃海喝光了,要细水长流。

妙的是,这一天只进不出,于是粮满囤、水满缸、柴炭满灶间,但是讲究的是财物不往外流,家里的东西概不外借,哪个二愣子要真不懂这乡俗出去借东西,恐怕真得四处碰壁灰头土脸了。

民国时候,太原人还红红火火地过天仓节呢,一转眼百八十年过去,现在住进高楼大厦都没有仓库了,甚至都不用囤粮食了,过年备一些大白菜、土豆和大葱的人还有,但也越来越少了,社会安定祥和富足,东西在哪儿都买得到。

仓神下岗了,也许已经离我们而去,不知道老人家现在何处高就?我心里隐隐有一些惆怅,天仓节没了,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这样一个节日吗?是不是对粮食的敬畏也没了呢?是不是那种踏实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淡了呢?何况,还有那么多有趣的讲究,那是一个多么接地气的节日啊。

年俗·喝酒

    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

古人过大年,非喝两口不行。“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南北朝诗人庾信的诗句提供了明确的答案:这酒关乎“辟恶”和“长命”,绝对不能等闲视之。所以朝野上下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共识,无论天子公卿还是庶民百姓,只要有可能,就从除夕夜开喝,一直喝到正月底才算完事儿。

春节当然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庆,这期间喝的酒就不能像平时喝的酒那么潦草,有专用的名字叫“春酒”,名字好听,酒也讲究。大约从汉代始,春酒中就加入了肉桂、山椒、白术、桔梗、防风等草药,又名“屠苏”或“屠酥”,被精心调制成一种养生保健酒,功效和当今山西名酒竹叶青应该非常近似。这时候,其“辟恶”“长命”的精神寄托就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支撑。宋人王安石《元日》诗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名句,由此可见,那时饮屠苏和放爆竹,绝对是过年最具标志意义的两件事儿。

与现在民俗规矩大不同的是,在古代相当长的时期里,饮春酒和除夕进食的顺序不是先长后幼,而是先幼后长。春酒斟杯,幼者先饮;饺子入盘,老者后吃。南北朝学者宗懔《荆楚岁时记》文中载,“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意思是年幼的过一年添一岁,是获得是增长,理应庆贺;而年老的过一年减一岁,是删除是失去,痛惜伤心还来不及,有什么可恭喜的?所以苏东坡曾慨叹“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酥”,他弟弟苏辙也跟着慨叹“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余”。看来这哥俩,在各自家里都是最年长的。

要说直接写春节期间饮春酒的,还是唐代的太原人王绩。王绩在他的《尝春酒》诗中相当洒脱地写道:“野觞浮郑酌,山酒漉陶巾。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大意是说,虽然我喝的春酒只是“野觞”“山酒”这样的乡村土酿,但我照样喝出了郑玄三百杯不醉的豪气和陶渊明自摘头巾漉酒的不羁,我要醉它一千日不醒,才不在乎过了两三个春天呢!嗬,咱们太原先贤王绩,过个年要喝成这样,真是好酒量好胆量好雅量。

还别认为王绩只是放嘴炮。认真地说,王绩虽然无法与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大家相提并论,但他确确实实是初唐诗坛一个不容易被人忘记的角色——因为王绩坚决而固执地把诗酒作为高扬的人生旗帜。王绩20岁入仕,但嗜酒如命的他很难适合官场,没多久就以脚疼辞官。无钱买酒后再次求职,任扬州六合县丞,但依然每日酩酊,没干多长时间,又声称腿疼卷铺盖回家。建唐,王绩被征至京城当官,弟弟问,这回该舒心了吧?不曾王绩说,如果不是每天有3升好酒,早就不干了。领导闻听,特批王绩的供酒每日增加到10升,好让大才子安心工作,但王绩又一次称病回家。可能太宗李世民格外信赖太原书生,贞观11年,正愁没酒喝的王绩被任命为太乐丞,但好景不长,太乐署善做佳酿的人病死,令王绩伤心至极,他掀髯仰天叹了声:“天乃不令我饱饮美酒!”第四次辞官还乡。回到山西后,王绩专心著《酒经》和《酒谱》,成为那时太原人奉献给社会的酿酒技法权威性专著。当然他流传后世的42首诗,有18首都是描绘他的壶中日月,单看《过酒家五首》《醉后》《题酒店壁》《独酌》《看酿酒》等这些诗题,就能嗅到扑面而来的浓烈酒香。

不过善饮而又清高的王绩极少邀他人共饮,觉得人世间难觅可以探到他心窗的酒友。这似乎与太原人敞亮而又包容的个性不是太搭。鸡年春节就要到了,除夕守岁如果不是不可抗拒的原因,还是应该全家相聚或挚友相邀,等新年钟声敲响时起身拱手互揖,然后高举酒杯诵一句: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年俗·岁钱

压岁钱“驱邪降福”

站在旧的一年的终点上,人人都有这样的愿望:祈福与辟邪。于是“压岁钱”应运而生,这是孩子们在年俗里的一道喜庆“佳肴”。

除夕那天,但凡没成家的,总能得到家里长辈们的压岁钱,钱多钱少不重要,长辈们的心意在那儿,拿到装着压岁钱的红信封,孩子们就像小时候吃到糖果一样开心。

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对压岁钱的情意。据考证,最早的压岁钱约出现于东汉初期,那时的压岁钱也叫压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戴、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儿时,在太原市的老城区里流行着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个小妖怪叫“祟”,身黑手白。说是祟每年的除夕夜里出来专门糟害小孩,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大哭,然后发烧、惊厥,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人们怕祟在除夕出来糟害孩子,因此家家都点亮灯火不睡,称为“守祟”。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有一年除夕,晚上照例“守祟”时,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放在枕边玩耍。半夜里,一阵大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祟伸出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枕边竟放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神仙变的。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乡亲。以后大家学着做,家家户户都在除夕给孩子发“压祟钱”,孩子便平安无事。时光荏苒,这样的传统流传下来,压祟钱也因与“岁”谐音而演变为压岁钱。

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也叫做“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如今的纸币后,老太原的长辈们又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这种送连号钱给晚辈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是希望晚辈平安无事。另有一种压岁钱,则是晚辈发给长辈的,那意思是挽住“逝者如斯夫”的岁月,祈盼长辈安康长寿。无论哪一种,都足见压岁钱寄托了中国人血脉里流传千年的美好祈愿。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