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3月28日在三大指数中领跌之后,创业板指数29日仍表现出震荡而疲弱,相较于深证成指更为明显。其实,自2月2日以来,创业板市场下跌态势明显,令不少投资者感到担忧。
不过,从近几年的交易数据看,创业板市场是有较强韧性的。2019年至2020年,创业板指涨幅超过深证成指和沪深300指数。2021年至今,尽管创业板指出现回调,但相较中小盘股的中证500指数,创业板指跌幅较小。值得留意的是,2023年3月21日-27日,主板指数呈现震荡过程,深证成指累涨0%,创业板指则逆市上涨4.63%,这从另外角度印证了创业板的韧性。
随着相关改革举措落实,创业板的韧性还将进一步增强。从政策层面看,构成创业板主体的科技创新类企业得到政策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和优化实施部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包括将符合条件行业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的政策,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财政部部长刘昆26日表示,中国的创新和研发投入还在一个高速增长的通道中,财政部将继续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优先位置。同时,各部委和各地政府也在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支持科创类企业的政策。这些上下协调配合默契的政策,为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市场制度层面看,深交所创业板定位于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并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2020年实行注册制改革以来,发行审核程序更加简化,审核效率明显提升,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等措施也明显加强。同时,创业板还强化退市机制,对交易、财务、规范、重大违法等四类出现异常实施强制退市。据同花顺数据,自2009年创业板成立以来,共发行上市超1260家公司,有16家已退市,“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化、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建立。这些让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的行为更加规范,创业板韧性进一步增强。
从公司业绩层面看,成长性总体良好。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29日16:00点,已披露2022年年报的107家创业板公司中,61家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在有可比数据的99家公司中,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10%的企业达到63家,占比分别近六成和超六成。去年三季度数据看,创业板整体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1.72%和9.47%,分别高于沪深A股13.66和6.99个百分点。创业板在A股市场业绩成长的韧性显著。
目前,我国科技人才储备优势明显。可统计数据显示,1240家创业板公司中,研发人员合计超45万人,平均每家公司研发人员超过400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均值超20%,其中234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创业板公司人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同时,今年大学生毕业规模达到1158万人,就业问题备受关注。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企业,比以往更容易以合理的薪酬找到合适的人才。未来,高层次、高技能、高创新人才培养在科技的举国体制下,可能得到更大的促进。此外,截至2023年3月29日,创业板共有783家公司推出超过1600单股权激励计划,利益共享机制持续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另外,创业板市场投资资金的扩容也将增强其韧性。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今年2月份以来创业板类ETF总份额增加167.22亿份,增幅46.12%;按照区间成交均价测算,2月份以来净流入资金约为264.2亿元。其中,场内规模最大的易方达创业板ETF净流入最多,达到146.83亿元,基金总规模已经超过350亿元。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昨日,创业板已有79家公司动态市盈率低于20倍,甚至有9家公司低于10倍。这一估值水平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有着不小的吸引力,也是构成市场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业板市场的短期调整并不改变其韧性正在增强的判断,创业板市场的结构性机会,将给予耐心的投资者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