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8月汇改以来,人民币贬值预期在市场上挥之不去。从2016年初到12月美联储宣布加息,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从6.50直降至6.92,贬值幅度达到6.46%。而在外汇管制逐步收紧的环境下,同期中国企业宣布的海外并购交易额仍然创下2,390亿美元的记录高位,超过2015年总和的两倍。
狂热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浪潮,反映出几大特点:
第一、中国企业处在转型升级的节点。面临国内外市场的萎缩、消费者需求更迭、互联网浪潮重塑商业,企业既有的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受到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双重“夹击”,“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
第二、中国乃至全球“资产荒”。国内的“资产荒”早已有目共睹,低估值企业“不敢买”,担心增长预期不足,或者遭遇陷阱。好企业“买不起”,尤其在A股IPO提速、新三板加速扩容的趋势下,市场担忧整体估值中枢趋势性下滑;而国外,欧洲、日本等传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目标地域,相关企业更是基本面不甚理想,对大多数中国买家而言,合适的标的难遇,供需匹配困难。美国经济在缓慢复苏,又频现创新型企业的投资机会,但同样存在陷阱识别和估值高企的难题。
第三、交易“热”,然而收益“冷”。与并购交易火热相反,近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收益情况并不理想,或者说暂未体现出收益。主要呈现出高风险、高估值、高杠杆和低收益的特点。其中,1999年至2016年2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EV/EBITDA中值为11.8,而同期全球此指标的中值为8.7倍。
临近年末,随着中国对海外投资管控的进一步收紧、市场对中美关系和特朗普贸易保护主义立场的担忧、12月15日美联储宣布加息,使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明年趋势变得不明朗。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企业更应该摒弃“机会主义”,练好内功,认清经济发展大趋势,以 “做好自己” 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