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房子之于家的意义不言而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民生、情牵百姓,他殷殷叮咛“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住房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这使得住房和城乡工作始终需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
3月21日~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带队到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调研,察看了解面向新市民、青年人供应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开展情况,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面对面听取基层诉求和建议。他鼓励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创新制度机制,为解决好群众住房问题贡献经验和智慧。
调研中,倪虹再次语重深长地强调:青年人有希望,城市才有未来;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更好地安居,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
帮助新市民、青年人更好地安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目标。这项工作在过去10年,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仅在2021年、2022年,全国就建设筹集了33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近1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在这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中央总揽全局,住建部协调各方,各地各部门先后出台财政、土地等政策配套,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合力攻坚之势。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迈穆娜·谢里夫对此由衷感慨:中国政府制定的住房保障政策,相关案例以及倡议,在实践中得到了最佳证实。
成绩有目共睹,问题也还需继续解决。截至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72%,流动人口3.85亿人,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群集聚趋势明显,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城市,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达40%以上。与庞大的租房需求,以及由租到买的需求相比,这些城市在住房租赁市场、支付得起的商品房市场上,仍然存在总体结构性供给不足,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房、租不好房”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依然需要注入不竭的新动力,这既是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及安居中国的重大历史选择,也是有利于合理释放购房需求、缓解房价上涨压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除了关心新市民、青年人更好地安居外,倪虹在调研中也指出,要推进“楼道革命”“环境革命”“管理革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成。
近年来,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不仅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获得了更多幸福感,也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办法。从现实来看,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重面子轻里子、资金靠中央补助、社会力量进入不够等情况。
目标已经在前头,办法总比困难多,无论是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更好地安居,还是进一步干好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工作,只要多察实情、多调查研究、多解难题,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推进住建部工作方案落地,就能继续实现一个个中国家庭住有所居的安居梦想,并将汇聚为一个国家不断砥砺前行的力量。过去我们能够成功,未来我们也会继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