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大同古城参观旅游的人,无不为这里展现的文化新光击节叫好。且不说那些风姿雄伟的城廓,巍然而立的望楼,恢弘雄伟的殿庑,所流溢的高贵气韵让人沉醉,单是那些分布在古韵悠长街巷里的各类博物馆,足以使万千气象尽现眼前,让深深着迷,留连忘返。
大同古城的修复,是大同推动名城复兴、加速经济转型的扛鼎之作。为丰富文化内涵,在修复之初,大同即依托城门、城墙及各类古建,建设形成了中国雕塑博物馆、和阳美术馆、梁思成纪念馆、城市记忆馆等一批极具文化含量的展馆。市委、市政府“在古城内打造百座博物馆”构想的提出,更是得到许多单位和社会的纷纷响应。许多有识之士贡献力量,慷慨解囊,依托名城古都丰富的文化遗存,先后兴建起民俗博物馆、牌匾博物馆、老酒博物馆、茶庄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及云冈画院、平城美术馆、鼓楼美术馆等一批展馆,形成了一批参观游览好去处,使古城文化积累更加丰富、文化品质更加厚重。
去年以来,大同在推动古城西城墙合拢和完成环城水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推动古城内部各项建设,加快城内老旧楼房拆迁改造;引导热心企业、市民捐建钟楼、太平楼,与鼓楼、魁星楼再现“四楼并美”;与晋商联盟合作打造古城东北隅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与鼎盛盈科合作打造古城墙大型实景旅游演出……这些工作,为古城“活”起来、旅游“火”起来奠定了坚实基础。一个吸引周边游客的文化旅游品牌,业已形成。
别具气韵的晋商茶庄博物馆
入大同古城西南的云路坊街,过牌楼往前20米,抬眼右望,一座挂着“晋商茶庄博物馆”牌子的小院,以独特的气质吸引你的目光。由大同资深藏家高先生倾注20多年心血集成的一批重量级茶文化遗珍,就陈列在此。
在中国,许多食品背后都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而其中的茶文化,则显得更为特别。晋商茶庄博物馆的建立,为来到古城的游人参观品茗提供了一个别具意趣的好去处,让人在品读晋商创业精神之可贵的同时,全程了解中国茶文化历史之悠长、内涵之丰富厚重。
在明清晋商开拓万里商路的过程中,茶叶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晋商开拓出独具特色的贾旅商道,成就了晋商重要的历史地位。康熙年间,饮茶之东风自中国吹遍世界,审时度势的晋商闻风而动,南下选茶,赶赴千里之外的武夷山岩茶最重要的产茶区下梅村,向当地茶商采购茶叶后,北渡黄河,取太行山、王屋山之间的峡谷,进入晋中谷地,在祁、太老号稍事休息后,再出雁门关踏上艰险的沙漠旅途,一路上要对付土匪和狼群的袭扰,忍受许多无奈和凄凉,最终走出国门,把茶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
在经商过程中,晋商秉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站在时代的前沿,吸纳外来文明先进成果,高举以义为利的大旗,以诚实守信、艰苦创业、同舟共济、爱乡爱国为核心,形成了义利并重的儒商作风,修教有道的家族文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如榆次常家,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成为中俄贸易之第一家。常家发达后深谋远虑,居富思危,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代代恪守“学而优则贾”的家训,源源将优秀的文化人才输送到商界,经商集团保证了持久精英,实现了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结合,遂成清代驰名中外的儒商望族。
目前馆内的晋商茶文化遗珍,记录着长裕川、乔记、福元昌、祥生号、同庆号等百余个字号曾经历的创业传奇、商道风云。其中一块老牌匾,即是有名的长裕川商号的老匾。
总号设在祁县、分号前后达十余处的长裕川商号,历经艰辛开拓,把江南的众多产茶区与漠北的蒙古大草原以及中亚、俄罗斯联系起来,开辟了一条通往国际贸易的万里茶路。抗战开始后,长裕川在日占区的分号相继撤销,逐由成都分号代理总号。解放后,商号主人渠仁甫(1880—1963)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捐出了商号房产,包括其书舍和竞新学校的财产,成为爱国兴学的三晋名人,后被选为省政协委员、人民代表。
而广丰茶庄,则是一家植根大同本土的重要茶号,值得一说。当时,雁门关是晋商赴蒙俄贸易的必经之路,经由雁门关北上的商人很多活跃在大同周围的张家口、多伦、归化城、西包头、丰镇等外。晋商从内地运往蒙区和俄国的商品以茶叶、烟草、杂货为大宗,输入内地的则以牲畜、皮毛为主。晋商的经营活动推动了汉蒙民族之间的物资交流,也促进了塞北地区商业城镇的发展。
广丰茶庄创建于宣统元年,由高氏兄弟租赁大同四牌楼东侧、大东街路北、九龙壁对面6间门面开始创业,后逐渐成长为大同茶市的领头羊。广丰茶庄主要经营北方人喜爱的大路货,尤其是千两茶,这种茶叶价格低廉,质地较次,是由湖南安化购进的陈茶加工而成的一种砖茶,每件净重老称1000两(约合37千克)。一般内由竹编制,外包牛皮纸,再刷以桐油,所说沉在水里七天浸不湿,极大地方便了驼队的长途运输。博物馆内现存一件千两茶,是由福来祥茶庄进货,由高家后人保存至今,已有80年陈期,算不上年长,但却是一件很有份量的文物精品。
在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和不断研究创新中,人们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茶品,有茶膏、古树大叶、春尖、金芽、茶头、茶砖、茶饼、百两茶、千两茶等,根据不同的需要,分别供应宫廷、官府、牧区、寺院及出口等。博物馆现有一款春尖藏品,很有来头,据考证为袁世凯意欲登基称帝时向长裕川茶庄定制的,后登基成为闹剧,袁辞世,此茶没有入宫,流传民间。据清张泓《滇南新语》记载:“普洱珍品则有毛尖、芽尖、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采者不作团,味淡如荷,新色嫰绿可爱”。
参观博物馆,游人还会为茶叶承载的包装美学而激动。晋商从事茶叶贸易活动,一般采用的是从茶叶采购、加工包装到运输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尽管茶商不直接参与茶叶生产,但经过加工、包装提升了茶叶的附加值。博物馆里的展品,有紫砂、瓷器、银器、铜器、漆器、竹器、皮具、纸器等各种包装材料,可谓包罗万象、洋洋大观。这些包装,不论南方意蕴的温婉精巧,还是北方的粗犷实用,不论取材的高低贵价,不论制式的古典现代,经过巧妙加工,将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惊叹其构思之灵巧,创意之丰富,给人美的享受和艺术的启迪。
在长达500多年的时光里,他们用脚步丈量山川河流,用汗水打湿戈壁沙漠,最终踏出了一条万里茶路。置身馆中,茶庄牌匾、运茶小车、钱柜、票箱、算具,以及珍藏的百余幅晋商照片,让历史穿透风雨,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些晋商大院和驼铃悠扬的丝路茶道上。那一种种名贵的老茶品,讲述着经历辞千年的辉煌茶史;一件件精美的茶具,演绎着艺术家的传奇人生;一篇篇动人的故事,将现代与历史拉近。这些囊括大量晋商遗存的文化珍品,是研究晋商历史文化最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博物馆主人高先生颇有儒风,他于上世纪90年代下海经商,并一直从事文物收藏,偶然的机缘,发现了茶商留下的茶文化遗珍能够形成系列,于是留心收集,并不辞劳苦,多次亲自到张家口、呼市、碛口、五台、右玉茶路古驿考察寻访,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最终成就了这座晋商茶庄博物馆。
博物馆的建立,在积极参与万里茶路申遗之余,亦为大同古城再添文化软实力,更主要的是,它将引导人们学习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树立诚信理念,在开拓创新中铸就新的辉煌。
晋商茶庄博物馆实行免票参观,现在一般由副馆长吴东霞负责日常管理,深谙茶道的她,会为你泡上一杯好茶,在浅酌慢聊中,一起品味“和、敬、怡、真”的中国茶道精神。
四合院里的魏碑世界
魏碑研究院,是大同市首家专事魏碑书法研究和传承的文化机构。由著名书法家、“北碑巨擘”孙伯翔任名誉院长,大同魏碑书法家杜鹃任院长。魏碑研究院,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国书法艺术,促进书法艺术交流为己任。主要从事魏碑书法创作和研究、魏碑书法交流和魏碑书法教育,发掘和培养魏碑书法人才,传承和弘扬魏碑书法。设有书法工作室、书画展厅、书院学堂、典籍藏室等。
公元386年到534年,鲜卑族拓跋氏入主中原,建立北魏王朝。纵横马背的游牧民族进入封建关系已经确立的中原地区后,审时度势,以包容开放的襟怀自觉开始了汉化的历程,经历了剧烈的思想裂变和大刀阔斧的政治军事经济改革,最终和汉文化血肉交融,完成了激越的农牧思想交锋和民族大融合,破茧成蝶,呈现给历史长河一个雄风浩荡的大一统王朝。而北魏将开国都城,千遴万选,定在了“北方锁钥”平城大同,并在大同建都近百年(公元398-494年)。历经几代帝王倾情构建,并由冯太后和孝文帝将汉化改革推向巅峰,平城成为人口百万、繁华富庶的国家政权中心。千百年后,盛世王朝已成为过往,湮没在无比遥远的历史深处,但是,有一种鲜活的历史印迹,让后世真真切切感受到北魏皇城的炽热温度,那就是魏碑书法。
平城魏碑,为魏碑之始,平城大同,是魏碑故里。北魏用汉文字叩响了文明之门,魏碑里折射着北魏王朝对生存意义的深邃思考,堪称北魏的抒情史诗。平城魏碑,有着魏碑初期发自天然的恣肆浪漫气息,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是历史赋予大同的瑰丽文化遗产。做为魏碑故里,珍爱、呵护和弘扬文化瑰宝,责无旁贷。魏碑书法是刀刻文字,方雄凌烈,当代书法家孙伯翔先生倾毕生心血专研魏碑,筚路蓝缕破解了魏碑笔法之谜,以柔软羊毫写就刀劈斧削。大同女书法家杜鹃,源于对家乡文化的热爱,钟情于魏碑,心追手摹,直至拜为孙伯翔入室弟子,更加深专细研,致力于魏碑书法的弘扬和传承,遂创立魏碑研究院。
魏碑研究院位于大同市城区。九龙壁东,入都司街,行约百米,四合院落。门楣悬木制匾额,朱红底色,墨绿文字,为孙伯翔题写“魏碑研究院”。门庭松鹿石雕影壁,石槽蓄水,鱼戏睡莲。进入二门,豁然开朗,两进院落,明媚清新,无一石不干净,无一尘停留。室内古乐清音绕梁,篆香袅袅轻燃,兰竹葱茏葳蕤,长条桌案紫砂品茗。室分三部分,堂厅、书房和憩室。堂厅正墙孙伯翔书画条屏扑面而来,花鸟与墨文相映,气象雍容,一堵青砖质壁,因之充满浩大气场。侧壁亦悬挂书作,为堂主杜鹃作品。孙伯翔先生将魏碑方笔写到极致,方圆通融走入清凉书境。杜鹃女弟子,韬光隐晦砥砺传承,刚柔相济诠释魏碑。书房简洁明了,书案宽阔,落地书架积书盈满,千年文化经典尽收其中,魏碑典籍跃然其间。书房虽小,世界却大。憩室方几圈椅,读书运墨余暇,坐卧罗汉床内,几香提神。梨木自然灵性的纹路在“魏风堂”里轻舒慢卷流畅的弥漫开来,一切的一切,与书家心怀天下又心境笃静的文人情怀浑然默契。如今魏碑研究院开设学堂,讲授书道,传习魏碑。学员在这里,不仅可以系统的学习魏碑知识,观瞻平城魏碑不同于洛阳魏碑的独特风貌,而且可以走进书法的大观园,千年书法的脉络一应清晰,多姿多彩的书法艺术珍品研读共赏。少年班和女子班同设,是学堂特色。母亲的素质波及子孙,女性的学养升腾国与家的视野,女子们学书法,写魏碑,知国知乡,脱离俗气,引领家族。古大同为边塞重镇,兵家必争,尚武寡文,“鲜好文字”。而平城时期,“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讲育儒学,朝堂重用汉族知识分子记录文治武功,宫中安排书家“侍书”皇子传习书法,可见北魏对汉文字和汉文化的顶礼膜拜。神奇的北魏,将其中国之梦深藏在国之文字里,创造了文武聚汇、风骨卓然的魏碑书法,本真的北魏,在魏碑书法里永世留存。
西房临街,为多媒体书画展厅,展事不断,承办了“跃马迎春魏风堂书画小品展”、2014年“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展、“硕羊欣春”乙未贺岁书画展、2015年“魏风清韵”魏碑名家书法作品展,“砚田耕夫清凉之境”孙伯翔书法展、“应物万象”任云程书画作品展、2016年新春魏碑大家书法展——“王树秋书法雅集”、“和光同尘”古代木匾展、女子魏碑书法作品展等。配合展事,研究院不断引进书法家进行书法公益讲座,大同人民,不出大同,便可见教大方,飨高端文化之美。魏碑故里,涌动学习魏碑的热流,洋溢着充沛的文化自信。
到魏碑研究院,赏魏碑名家书作,观魏碑书法模样,听大同传奇故事,品北魏中国之梦,仿佛时空轻柔穿越,使人愉悦轻松,浮躁的心瞬间宁静。
时空之旅:地质博物馆
大同地质博物馆位于大同古城鼓楼东街一处静静的院子,与文庙相望为邻。一对大红灯笼,一对小石狮子,装点了它的门面。内院是寻常百姓家的模样,263.5平方米的小天地里,布置了古代化石厅、矿产资源厅、珠宝玉石厅三个展示厅,囊括了从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类动植物化石、矿产标本和玉石。2000多件地质结晶悠然无声地呆在这里,诉说着广袤大地的富有,折射着远古文明的深邃,只是看着,便仿佛走入了生命开始的神秘时代,惶恐而刺激。
古代化石厅集结了一批穿越时空而来的古化石,不显山露水,却履历豪华、自带光环。令人惊艳的海百合化石,明明是棘皮动物门,却宛如一幅天然的百合花艺术,巧夺天工。还有距今5.6亿年前寒武纪出现、生存达3.2亿多年的三叶虫化石,特产于中国、形似宝塔的贝类化石震旦角寓意辟邪生财,让人心生爱慕……一件件珍宝陈列,一段段时光流逝,时间旅行者不言不语。
大同古城地质馆收藏了不少大同火山弹。这一个庞大的火山家族属于第四纪火山运动的典型遗存,一个个犹如地底幽灵突兀而起,显出一种威武与神秘,让人感受活火山躁动的踪迹。还有通透润泽的大同玉髓、碧玉、玛瑙等,品优质丽,温润奇绝,比和田玉刚、比寿山石雅、比翡翠静、比敢当石柔,堪称玉石中的上品。
若他人有朋自远方来,劝您定要寻到古城地质馆,赏灵石结奇缘,旅时空得自然。
艺术盛宴:云冈画院
在大同古城西北隅的大十字街中段,有一座恢弘精美的历史宅院,如同一个气宇轩昂的老派绅士,端然俯视着这条历史悠久、充满市井生活气息的老街,似在默默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这座宅院的主人赵承绶为一代人杰,其为山西五台县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率起义军攻取大同,并与清军武装激战保卫大同革命成果。上世纪30年代,赵承绶担任晋绥军旅长的时候便将家安置在大同,后来又升任大同警备司令。抗日战争时期,赵将军奋笔自题一联:“出征未遂男儿愿,班师犹恨日本奴”,以明抗日之志。其坚持抗日,率部英勇杀敌,特别是在百灵庙战役中,与傅作义军鼎力配合,大获全胜,沉重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成为一代抗日名将。解放战争中,赵承绶率部起义,解放后出任中央水利电力部参事室参事、山西省政协委员,并把在大同、太原等地的房产均捐给了国家。
如今,这座典雅院宅的新名字是云冈画院,其隶属于大同日报传媒集团,是媒体拓展文化产业的一大成果,集书画艺术研究、创作、展览、交流、收藏于一体,以凝聚优秀书画家、展示创研成果、指导艺术创作、促进对外交流为己任,对繁荣和发展大同书画艺术事业起到积极贡献。而其高雅的文化气雅和艺术品位,与这座历史名宅的历史文化气质格外相契,作为一家文化博物馆,对市民及游客开放,成为人们感受大同历史文化与精雅书画文化的一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