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有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了援华志愿飞行队,其中有200多人牺牲在中国战场。
在南京、武汉、南昌、重庆、兰州等地的广袤长空里,他们纵横捭阖,与敌鏖战,痛击日寇,血洒天穹,功勋卓著。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便堪称其中之翘楚。
援华义士之库里申科
格里戈里·库里申科,1903年生于基辅州科尔苏恩斯基区的切列平村,1929年应征入伍,1939年6月受苏联空军委派,率领轰炸机大队赴华助战。
库里申科及其夫人
面对坍圮的建筑和逃难的人群,他深情地说:“我像体验自己祖国的灾难一样,体验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
进驻成都太平寺机场后,库里申科一面驾机作战,一面培训中国飞行员。他对中国飞行员要求非常严格,为了纠正学员落速或进入机场角度方面的偏差,往往连续带飞三四次。
1939年10月3日,库里申科刚刚结束训练,突然接到命令:率机飞临汉口机场袭击日军。那天,日海军航空队正在指挥所门前迎接木更津航空队的6架新锐攻击机的到来。
库里申科
日机刚刚降落,志愿队轰炸机突然出现在天空,炸弹倾泻而下,日海军鹿屋航空队副队长小川和木更津航空队副队长石河等几个军官当场丧命,指挥轰炸重庆的第一联合航空队司令官、冢原二四三少将被炸飞一条胳膊。
11天后,轰炸机大队长库里申科和副大队长马卡洛夫又率领机群激战,炸毁汉口机场日机60架,毙伤300多人,日军哀叹此次为开战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
返航时,20多架日军战斗机迎面扑来,库里申科率队与日机展开殊死搏斗。日军驾驶的是梅塞斯特战机,被志愿队击落6架后,狡猾的日军瞄准了库里申科的领航机,集结3架飞机围攻。库里申科奋起还击,在击落1架日机后,战机的左发动机被打坏,他只好用单发动机冲出日机重围,向成都基地返还。
飞机掠过湖北宜昌,越过长江三峡,飞临四川万县上空时,已是下午2时。这时,机身失去平衡,必须马上着陆。库里申科驾驶飞机在长江南岸的陈家坝上空盘旋,或许是因为陈家坝太小,重型轰炸机难以着陆,若跳伞,飞机必将摔坏。
“不行,一定要把飞机保住!”生死关头,库里申科急中生智,将飞机降落在红沙碛附近的聚鱼沱这一段长江江面。他命令同机的轰炸员和机枪手脱掉飞行服游向江边,叮嘱他们记住岸边特征标记,以便将来打捞。以此保全了战时来之不易的飞机。
轰炸员和机枪手游到岸上,脱离了险境,库里申科却因几天来连续作战,体力消耗过大,被浪头卷入江底。直到20多天后,他的遗体才被打捞上来。当地群众将他安葬在万县太白岩下的太白书院旁,这一年,他仅36岁。
空中战神黯然陨落扬子江心。
当地民众将其遗体打捞出水并简单下葬,他们在墓上做了一个飞机的标志,表明该烈士为飞行员。解放后,库里申科的身份才得以确认。
1958年的7月7日,当地人民政府在西山公园为库里申科重新修建墓地,墓碑的正面和背面分别用中文和俄文刻着:“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国人民而英勇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格里戈里·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之墓”。在古木参天、鲜花怒放的墓园里,有一对中国母子,谭忠惠和魏映祥,为库里申科守陵达半个多世纪。
位于重庆万州区西山公园内的库里申科烈士墓
2016年4月,一座以彰显抗战期间援华友人大义为主题的“援华义士”群雕广场在建川博物馆落成,包括库里申科在内的援华友人雕像群巍然屹立世间。
“援华义士”群雕广场库里申科雕像
硝烟散去,和平来临;
援华义士,青史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