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塞北寒意尤甚,行动的脚步不曾停歇。11月29日清晨,当许多人还沉浸梦乡,山阴县现代化奶牛养殖基地已是一派繁忙景象,经过精心搭配的青贮玉米、燕麦草等饲料,成为1200余头奶牛争相抢食的美味。紧抓国家草牧业试点和“粮改饲”项目机遇,努力打造全国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的先行区,是朔州市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之一。
朔州市农业委员会主任石生华在奶牛养殖基地了解青贮玉米情况
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是山西省未来五年着力实施的“六大工程”之一。其中,包括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重点发展杂粮、草食畜、鲜干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建设全国小杂粮产地交易市场等。
“立足朔州实际,我们将围绕建设全国生态畜牧养殖基地和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战略,以实施‘双稳定’农民增收工程为统领,以草牧业试验试点市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充满活力的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努力打造全国农牧交错带结构调整的先行区。”朔州市农业委员会主任石生华介绍。
朔州市加强草畜平衡、草畜一体化发展
发展畜牧,牧草先行。2015年3月,农业部将朔州市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地级草牧业发展试验试点市。以此为契机,朔州市将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到2020年达到180万亩,粮经饲比例调整到34:33:33;奶牛存栏达到25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800万只,草畜平衡、草畜一体化发展;改造升级100个奶牛园区、100个肉羊园区,畜禽养殖实现高度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畜禽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循环化发展。
同时,朔州市还规划了三个各具特色、产业链条完整、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草牧业示范带。即:以朔城区、山阴县、应县八大奶牛乡镇为中心,建设青贮玉米种植、现代化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有机肥生产相结合的草牧业示范带;以怀仁县亲和乡、应县臧寨乡为中心,建设牧草种植、现代化肉羊养殖、屠宰加工、有机肥生产相结合的草牧业示范带;以平鲁区、右玉县为主,建设人工草场、家庭羊场、肉羊良种繁育和草产品加工相结合的草牧业示范带。
朔州市将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推动县域一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石生华说,为此,朔州市将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鼓励和支持工商企业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农民合作社、家族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强化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立足高端、高品质、高效益发展,精准发力,做强企业、做优产品、做大市场,推进种养加循环,产学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新业态、新模式、新的价值链和供应链,让农民分享更多的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