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郝金玉  石勇  侯计香  张文泉  振兴小镇  戎子酒庄  吴沪先  河南省晋商会  ___  冯南垣 

耿彦波的争议!

   发布时间:2023-03-23 15:25     作者:去往火星的地球人    浏览:985    
核心提示:12017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剧中的达康书记火了后,山西的观众乐了,这说的不就是我们耿市长么?耿市长大名耿彦波,先后在晋中市灵石县、榆次区,大同市,太原市,担任政府主要领导,因为工作理念超前,是山西官场少见的异类,争议不断。耿彦波就任山西灵石县长时,被人骂是疯子县长,因为他居然要拿5000万修一座
中国晋商俱乐部致力于建设服务创新型商业化晋商生态 | 主办全球晋商年度峰会“晋商年会”与“晋商国际论坛”

1

2017年,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剧中的达康书记火了后,山西的观众乐了,这说的不就是我们耿市长么?

耿市长大名耿彦波,先后在晋中市灵石县、榆次区,大同市,太原市,担任政府主要领导,因为工作理念超前,是山西官场少见的“异类”,争议不断。

耿彦波就任山西灵石县长时,被人骂是“疯子县长”,因为他居然要拿5000万修一座破破烂烂的王家大院,这笔钱是当年县财政收入的一半。

针对他的举报信雪片般飞向山西省委和国务院,当他调离灵石时,有人在当地最显眼位置摆放了三个大花圈为他送行。

耿彦波主政榆次区时,大搞城建,所有马路都被“开肠破肚”,甚至地标性的凌云大厦也因扩路被拆,惹得民间怨声载道,他又被当地人骂作“耿拆拆”。

耿彦波在大同当市长时,因为对破败的老城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建,启动了关乎几十万人的城市大动迁,让大同市容焕然一新,又被大同人称为“牛人市长”。

当他离任时,数千市民举出红色长幅聚集请愿,上面写着“百年一遇好市长,我借用过来”,希望耿市长能留下来。

这时,大同人民觉得他能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称赞他是“耿菩萨”。

不过,耿彦波能成为“李达康书记”原型,却是太原“官方认定”的。

2

2017年8月20日,耿彦波刚就任太原市市长时,《太原日报》官方微博转发其就任大同市长时的工作纪录片,发了一篇题为《现任太原市市长,现实版李达康让下属当场辞职》的微博。

视频中,耿彦波针对某些干部的推诿,上演了一出“现实版李达康让下属当场辞职”的大戏。

会议现场,耿彦波批评一名下属:“房屋的拆迁,搬迁,两件大事么,一件事也办不好。”

对方不开心了,摊开双手说:“耿市长,我现在没有能力把它处理好。”

耿彦波被激怒了,“啪”一声拍了下桌子,指着这名下属说:“就这两天你准备辞职,你就赶快写辞职报告,赶紧换个能干活的人。你跟我耍牛X,你这么个态度不行啊。”

停了几秒钟,他接着说:“我现在都很不高兴,能让你上来,也能拿掉你啊,大同需要的是能干活的,不是需要你这么个官儿。”

还有个视频颇有意思,耿彦波检查某拆迁户安置小区的工程质量,发现地面尘土飞扬,他恼怒地冲施工方说:“你看看你这土,你这是典型的垃圾工程。”

怒气未消的耿彦波又指着负责该项目的一个身穿条纹T恤的男子说:“这家伙表面看上去还挺老实的,一肚子鬼水!你把政府给你的钱拿回来,这个工程不让你干了!”

随后,耿彦波和随行人员翻开小区室外铺设的地砖,发现里面居然没有用水泥固定。

身边施工方赶紧说:“重新弄,重新弄。”

耿彦波毫不客气怒斥:“公开在我面前,你都敢糊弄我,背着我,你还有多少糊弄的事儿?”

说的都是大同的事,《太原日报》微博总结道:“耿彦波任职期间在古城修复工作中的艰辛历程,我们市长太帅了。”

但很快,耿彦波让太原的官员就尝到了他的厉害,再次引起争议。

归根到底,耿彦波所有争议的焦点,来自他不断掀起的“建城风暴”。

3

1958年出生的耿彦波是地地道道的山西人,祖籍是山西省晋中和顺县,家族世代务农,只有他父亲曾当过村支书,算是家里的“大官”。

18岁时,耿彦波参加工作,任县委通讯组干事,因为表现优异,随即又调到晋中地区团委担任干事,后又调任该地区对台办担任干事,这是他仕途的起点。

1983年,渴望进步的耿彦波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被山西大学中文系干修班录取,并在这里度过了两年的专科学习生涯。

山西大学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山西大学堂,学术氛围浓厚,让在此学习的耿彦波逐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山大学习期间,耿彦波十分刻苦,每天除了教室就是泡图书馆,深夜还躺在床上看各类书籍。

耿彦波在校期间尤为喜爱唐诗宋词,不仅自诩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抒发治国安邦的理念,据说还能全篇背诵《论语》。

可以说,在当时普遍重理轻文的背景下,痴迷传统文化的耿彦波已经算是个“异类”。

耿彦波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在步入宦海后,也一点点展现在工作中。

工程竣工,他会亲自为项目撰写碑文、铭文;接受采访时,他总是拿诗词歌赋来比喻自己的心境。

1985年,27岁的耿彦波大学毕业就被调往晋中地委办公室,先后担任干事、副科长、科长,33岁就被提拔为副主任(副县级),仕途开始加速。

两年后,耿彦波调任灵石县任县委副书记,不久后又被提拔为县长(正县级),开始真正步入官场权力中心。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最南端,素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这里有一座历经明清两朝的“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当地历史上著名的静升王氏家族所建,王氏祖先据说靠卖豆腐起家,逐渐成为当地富甲一方的豪绅。

经过数百年的不断扩建,王家大院现存面积相当于北京故宫的1.6倍,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耿彦波上任后,曾迫不及待去王家大院参观,结果很失望,由于年久失修,整座建筑已破败不堪。

于是,耿彦波下令拨款5000万修葺王家大院。

这个决定实在太过惊心,要知道,当时灵石县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一个亿。

消息传出,反对声接踵而至。

有人称耿彦波为“耿疯子”,觉得他做事不考虑实际情况,县里的不少领导也反对此事。

即便如此,耿彦波仍然力排众议,坚持对王家大院的修复工作。

在他看来,这笔钱是投资,灵石没有什么合适资源可以开发,但王家大院将是当地未来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那些年,耿彦波一边背着骂名,一边借出差机会,到处宣传王家大院。

1996年,第七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在太原举行,耿彦波组织专家前去参观,原汁原味的王家大院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终于名声鹊起,被列入山西4A景区的申请行列。

2002年,随着王家大院成为国家首批4A景区,许多影视剧组纷纷前来选景拍摄,光门票收入每年就超过3000万,成为灵石县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4

那时,耿彦波已回到晋中市城区,担任榆次区委书记,但王家大院最初的旅游业收入并不明显,当地人心疼花掉的5000万,庆幸这个“疯子县长”终于走了。

听见有人汇报当地人为“庆祝”他离开灵石送花圈,耿彦波苦笑着说:“没啥,以后他们就懂了。”

在榆次工作四年间,鞋耿彦波顶着质疑和反对,重新整合了常家庄园与榆次旧城区,又打造了一张“榆次古城”的旅游名片。

在榆次,耿彦波继续他在灵石的作风,只有1%的时间安坐办公室,其他时间不是跑工地就是巡查街道,天不亮就在城内到处转。离任时,已换了6双穿坏的鞋。

那时每天最早见到耿彦波的人,不是政府的工作人员,而是那些凌晨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以及刚出摊的早点铺老板。

工程开展时,耿彦波为了防止开发商怠工,每天都会悄悄跑到现场检查工程质量,而且是每个项目细细查看。平时吃饭要么是路边买的烧饼、面汤,要么就是一碗刀削面吃完了事。

常家庄园修复完工时,耿彦波留下一副楹联:

燕居田园,静听蛙声一片,动情于山水之间也,淡泊方是人生根本;

财取天下,拓开长路万里,报国尽匹夫之责耳,富贵不过身外浮云。

榆次人对耿彦波的付出看在眼里,古城项目完工那天,有人在古城墙挂出横幅:“谢谢你,彦波”。

百度“榆次吧”中,当地网友将耿彦波评为榆次人最怀念的一位书记……

5

2008年,已到知天命之年的耿彦波调任大同担任市长,开启了他执政后最轰轰烈烈的一段故事。

大同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排名仅次于北京和承德。

上任不久,耿彦波走遍了大同古城的大街小巷。

然而大同给他的印象实在太糟糕,“满目疮痍,整个古城被垃圾包围,小巷残破不堪”。

在耿彦波看来,大同拥有无数历史建筑,这是一座城市值得自豪的文化底蕴和风采,但眼下的城市却像一个蓬头污面的“乞丐”。

因为城市规划不合理,大同城内城外几乎都被垃圾淹没,古老的城市毫无应有的人间烟火气。

面对大同的现状,耿彦波深感痛惜。他再次打出了“文化经济牌”,提出“一轴双城”的新规划,准备投资500亿元彻底改造大同。

所谓“一轴”指的是御河,由御河为中线划出“双城”,一边为历史文化名城,另一边则为现代的园林城市,以传统与现代的对比凸显大同市的文化魅力,从而打造出一座气势非凡的历史文化城市。

按照他的设想,这个计划将在任期五年内完成,至于500亿元的建设资金,他计划贷款 100亿元,大同市自筹100亿元,争取上级支持50亿元,而剩下250亿元来源于“经营城市”。

可当时大同全年的财政收入仅为100亿元……

不仅如此,按照耿彦波规划,大同的“大拆大改”,拆的不只是古建筑,还有老城区,牵动的是几十万人的生活。

可想而知,这样大胆的设想遭到了大同当地官员和百姓的强烈抵触,“耿拆拆”的名号随即在大同街头巷尾响起。

6

好在耿彦波屡屡被骂,早已习惯了。

他的人生至理是“宁挨一时骂,不挨千秋骂”,只要能让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能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好处,骂就骂吧。

耿彦波是个实干家,把他放在这个位置的组织对他也寄予了厚望,申请的大同改造前期资金也顺利得到落实。

有了资金支持后,耿彦波带着大同市的领导班子开始正式实施“一轴双城”方针策略。

在古城区,他强令古城内所建工程全部停工,同时将古城墙原址上修建的房地产项目全部拆除;在现代城区,他强令干部带头,将城市街道上多年拆不掉的违建房连根拔除。

彼时,大同民间还有个“耿一指”的称呼,意思是说耿彦波指哪儿拆哪儿。

2008年到2009年,仅大同市老城区的拆迁数量就达1.7万户,几乎每个大同人都感受到这场风暴带来的阵痛。

城市拆建工程不仅影响了交通,让老百姓不得不绕路上下班,麻烦至极,而且拆建造成的尘土和噪音,更让人不胜其烦。

就连工程方也叫苦不迭,因为耿彦波每次都会主导工程招投标,将价格压到低到不能低的程度。

而且,耿彦波对古城改造要求更为苛刻。

大同古城墙修建时,他要求施工方必须用古代工艺完成,“重新建窑,重新烧砖,用白灰不用水泥”。

所有工程项目,只要他检查不符合要求,必须立即返工,钱全部由承包单位自掏腰包。

大同的古建筑修复,耿彦波格外上心。

龙泉寺改造时,他一星期去现场两次,从佛像的颜色,到台阶的数量,均有要求。

大同人戏称耿彦波为“造城市长”,怀疑他是拿大同古城改建来造政绩,对他嘲讽不断。

耿彦波也知道大同人在骂他,可他笑着说:“我觉得城市建设是春天挨骂,夏天就好一点,秋天就有收获。”

不过,大同人也记得,耿彦波曾在大同的工地和会场上晕倒数次;甚至做完手术,医生严令必须静养二十天,他第四天又出现在了工地现场。

因此,虽说大同经历了“大拆大改”,引发老百姓诸多不满,但却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群体事件或群众上访行为。

这要归功于耿彦波在城市改造时期坚持的“群众路线”,只要接到群众投诉意见,他一定会认真查看并给出实实在在的解决意见。

耿彦波说:“在我的字典里没有‘钉子户’这个词,不管权贵还是平民,我会一致对待。对于拆迁,我的办法有两条:一是违章的肯定要拆掉,不管是谁的;二是要给老百姓保障房住,如果保障房没到位,就给拆迁补助,让他们有钱租房住。”

7

面对前来反映问题的市民,耿彦波的态度也令人敬佩。

有一次,耿彦波带队在某地开调研会,突然有市民闯入,高喊“耿市长”,要求解决问题。

现场工作人员赶紧起身准备赶人,却被他怒斥:“咋地?你们能进来,人家就不能进来么?”

主政大同时,耿彦波做了不少深入人心的民生工程。

大同是北方城市,冬季需要暖气,但长期只能靠居民烧煤供暖,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味道;城市道路狭小,街道更是处处“脏乱差”的景象。

为此,耿彦波在城市改造期间,大力推行拆小锅炉,推行集中供热政策,同时拓宽路面,修建高架桥,不仅让无数大同人叫好,同时改观了城市面貌。

只要如今开车行驶在东中环、南中环、长风街高架桥上,人们都会夸赞耿彦波:“这些路都是在耿市长来了之后修通的。”

耿彦波在大同五年,共修建道路200余条,400余公里,170个城中村得到改造,让大同彻底旧貌换新颜。

大同老百姓心里清楚,耿彦波不是个只会坐办公室指挥的官员,他常说:“我最忍受不了的就是时间的浪费和等待,我的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

在大同人眼里,这位“灰头土脸”总是穿双旧皮鞋的耿市长比任何官员去工地的时间都多,更是在任何场合都能与老百姓亲切交谈、询问看法的“实在”市长。

当有人质疑:“一个市长怎么能管沙子和水泥比例这么细的工作?这是工程监理的活。”

耿彦波的回复是:“这不是啥深奥的专业,一年不懂可以理解,两年三年还不懂就是态度问题。”

老百姓不怕这样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要管的官员,怕的是这样的官员实在是太少了。

慢慢地,大同人对耿彦波的评价变了,说他“是个能干事的人”,开始处处维护。

8

耿彦波指挥修建云冈石窟的时候,国家文物局经调查后觉得项目很多地方有问题,勒令云冈石窟景区工程暂停。

为此,耿彦波遭到了不小的质疑,可这时的大同市市民纷纷挺身而出为耿彦波作保,他也亲自找文物专家再三解释,项目最终得到了认可。

2013年2月,耿彦波被公示为大同市委书记候选人。

大同人很高兴,希望耿彦波能让这座古城变得更有活力。

谁知不久后,耿彦波突然接到了调任太原市长的任命。

消息传开后,上万名大同市民涌上街头,挽留请愿留言,有人还打出了“耿市长,回来”等标语。

一段记录耿彦波离开大同的视频中,坐在车上的耿彦波听说此事后,侧头看向车窗外的街景,百感交集,忍不住落了泪。

据说耿彦波离任时,穿坏了6双鞋。大同惠民西城小区的听闻后,集资要给耿彦波买鞋,每个居民出一块钱。

他们说:“别人给市长送钱送礼,我们给市长送皮鞋。”

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秤砣”就是耿彦波这份用心。

时间终究证明一切,2003年大同二级以上良好天数为145天,是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十大城市之一,在全国113个重点监控城市中环境质量排名倒数第三。

那时的大同人回忆:“天就像扣了个黑锅盖,一年见不上几天太阳。天灰地黑,浅色衣服不能穿,道路尘土飞扬,窗户缝贴上胶布家里依然一天一层灰。”

到了2016年,大同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14天,连续四年在山西省11个地市中排名第一。

大同城市环境的改观,耿彦波功不可没。

耿彦波离开大同时,有人评价说:“耿彦波确实有能力,5年干了别人50年干的事情,但也花光了50年的钱。”

因此,耿彦波履新太原市长后,仅半年多时间,太原的拆迁量约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量,再次招致质疑。

2013年9月,新华社专访耿彦波时,主持人提出疑问:“很多人把您称为‘造城市长’,认为您走到哪里拆到哪里。对此您怎么看?”

耿彦波回应道:“说我‘造城’,是一种妖魔化的概念,也有说我造城是政绩工程。但是,我想反过来问,造城有什么错?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我在整个造城过程中,更多是民生改善的过程!”

“造城要看造什么?我主要是修路,改造棚户区,修学校和建医院。能否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一个城市及格与否的标志。城市要实现垃圾、污水处理、水、电、气、热全覆盖也是造城的过程”。耿彦波接着说。

但是,耿彦波大刀阔斧地古城改造和新城搭建的模式,各种争议从未停止。

9

耿彦波一系列古城改造项目,更是遭受包括国内著名建筑学者阮仪三等专业人士的公开批评,称其违背了文保工作“修旧如旧”的原则,过于“理想化”。

大同官场内也对耿彦波颇有怨言,因为耿彦波离开大同时,给当地留下了超过200亿的负债,至今还没能偿还完。

同时,因为耿彦波在各地的规划太过超前,不少项目因为资金不足已“烂尾”。

其中既有大同古城修复工程,也有榆次老城的二期工程等,都是因为资金迟迟无法解决,导致项目搁置,令当地政府十分头疼。

不过,老百姓很实在,只要是耿市长待过的城市,当地民众都对他表示了高度认可,觉得他是个做实事的好市长。

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之上,对于一座古城的文保开发,学者、官员和民众的观点,矛盾地交织在了一起。

2017年3月,耿彦波在太原市人大会议上,表示:“我们有着辉煌和光辉的历史,今天我们没有把太原的文化做到一个高度,我觉得作为太原的市长,不够格,非常惭愧。”

太原老百姓听了很鼓舞,觉得这位耿市长发言如此实在,后面就等着看他履职期间怎么干一番“不惭愧”的事业。

而这时,国内对耿彦波激进的“造城”模式的质疑已经摆在了台面上。

2019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对大同、洛阳、韩城等五个城市通报批评,其中大同的问题是:“古城或历史文化街区内大拆大建、拆真建假。”

大同被要求限期三年整改,如果整改不到位,两部门将提请国务院撤销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此时,61岁的耿彦波已宣布卸任太原市市长,结束了长达43年的官场生涯,让太原人民很失落。

但是在老百姓眼里,卸任后的耿彦波还是那个和蔼可亲的“耿市长”。

年过花甲的耿彦波经常前往山西的各处历史文化古迹悄悄调研,当被游客认出后,拉着合影,他是来者不拒。

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到备受争议的“造城市长”,官场上的耿彦波始终个性鲜明。无论他愿意不愿意,他已经成为今天学术界和官场始终争议不断的一个“异类”样本。

《人民的名义》里,备受观众喜爱的达康书记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珍惜的是党和人民,给我的这份事业。”

耿彦波自己的话或许更实在:“报国尽匹夫之责耳,富贵不过身外浮云。”

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这样的官员应该更多一点。 

 

投诉邮箱:tougao@shanxishangren.com
 
更多>同类晋商资讯

鹏飞集团·郑鹏【中国晋商俱乐部名誉主席】 振东制药·李安平【中国晋商俱乐部荣誉理事长】 潞宝集团·韩长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聚义实业·王殿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振兴小镇·牛扎根【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融德创世·郝金玉【中国晋商俱乐部常务理事长】
理事会企业动态
最新活动动态
优秀晋商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晋商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京ICP备13017153号 |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