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升级背景下,中国产业需要的是能融合开放、高效协同的基础设施。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数字经济成为代表们的热议话题。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郭为民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在关键元器件和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上仍面临着“卡脖子”风险,必须抓紧补齐关键短板,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基于此,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向两会提交《关于加快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建设的提案》。
曹鹏在提案中建议,加快实现国产化“真替真用”,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加强对“多云多芯多活”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研发支持。同时,推动全链条协同创新和整体升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企业对于数字化建设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月14日,在京东云广州城市峰会现场,曹鹏表示,客户的基础设施呈现出多样化、多场景等特征,依靠原有的缝缝补补,已经不足以满足未来5-10年的业务发展需要。
“基于京东自身实践,以及对产业客户需求的理解,我们认为,能持续支持好产业深度数字化的下一代基础设施,必须具备四个特征:融合开放、高效协同、极致性价比、安全可控。”
曹鹏给出的提案不仅因为我国正面临这样的产业升级现状,也因为他所在的京东集团有充分的支持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升级的经验。
作为新型实体企业,多年来京东在供应链升级上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围绕这些经验,京东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数智供应链的方法论,也搭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基础设施,不仅支撑京东零售、物流、健康、金融等核心业务发展,也在通过京东云对外输出,希望帮助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帮助更多企业降本增效,完成了生产链路的高效重构。
下一代基础设施应该是什么样的?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深化,产业供应链整合的需求不断被激发。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却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难题。
曹鹏发现,许多企业在国产化替代的过程中,面临“不敢转”的挑战。首先,完整实现国产化替代的成本往往较高,与传统基础设施适配的工作量极大;其次,部分国产化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如果将关键系统和应用直接替换成国产化的解决方案,企业对于业务持续性方面有一定顾虑。
多云成为企业数据中心部署新常态。据Flexera 《2022年云状态报告》显示,89%的受访企业在IT架构上选择多云战略;德勤最新发布的《多云白皮书》也显示,企业在享受云带来的敏捷、创新以外,也要解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的挑战和痛点。
绝大多数企业不能简单地抛掉已运行多年的系统,重新在云上搭建新的平台,需要带着多云的思维来改造、构建IT 系统,支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在复杂的供应链场景中,真正能够落地的技术解决方案不仅需要过硬的硬件基础设施,同时还要满足客户“多云”的常态,能够支持相关公司渐进式替代的柔性灵活、随需应变的供应链软件体系。
基于这些诉求,京东云推出了以产业级云操作系统为代表的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具体包括行业首个混合多云操作系统云舰、京东云基于云原生理念自主研发的存算分离分布式存储平台云海、京东自研的软硬一体虚拟化引擎京刚、京东公有云核心产品和服务的私有化部署版本JDStack专有云以及企业级一站式DevOps解决方案行云DevOps平台。
产业级云操作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全面开放、有连续性,能够支持多云、多芯、多活。
单一的技术已无法有效解决问题,技术与技术的融合创新更能满足产业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技术对业务发展的重要性愈发明显,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可能带来指数级的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为数字化的关键动作。
在云资源上,京东云产业级云操作系统推进融合开放,兼容多家云服务商资源,客户能自由选择多家云服务商的云的资源,不强制绑定京东云资源。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整个产业链供应链,都应该有更多的选择,不应该被单一的供应商绑架,这是很大的风险。
在底层架构上,无论这些云服务商采用传统的X86架构芯片,比如海光,还是国产化的ARM架构芯片,比如鲲鹏、飞腾,京东云产业级云操作系统都可以很好地支撑。
在应用层,同一个应用,可以在不同的云、不同的芯片之间平滑的切换迁移,且能保持高可用的状态,京东云产业级云操作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应用和集群之间,高效完成动态调度,保障业务连续性。
整体而言,在上层,产业级云操作系统能够适配不同的行业应用;在下层,能够完成对各种国产硬件的相应适配,解决不同应用对不同硬件之间交叉适配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推进不同云生态间的共融,可以保障业务连续性,有效提升产业数字化的效率和进程,降低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与大众日常使用的操作系统相比,产业级云操作系统更强调稳定、协同,前者保障企业的生产运营业务持续运行,后者保障企业与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下游生态协同,提升韧性和安全水平。
融合开放、业务连续,是企业、产业都更关注的价值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趋势一定是从可用到好用,这个过程中需要更开放、更有延续性的产业级云操作系统去支撑。
很显然,京东云产业级云操作系统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企业在多活的状态下在小范围内先尝试国产化替代,证明可行后再扩大替代品类和规模,推进全方位的国产化,避免因技术方案问题导致业务停顿而浪费时间和经济成本。
其效果也得到了验证。京东云以全栈信创云的方式,试点了京东零售、物流、金融、健康、工业等业务板块的上百个业务应用,京东80%的应用支持在国产化基础设施上稳定运行,实现产业级的真替真用。
在京东618、11.11中,京东构建的遍布全球的领先供应链基础设施,不仅平滑应对了流量洪峰,通过技术创新,也让超过5.8亿消费者享受贴心、丝滑的购物体验。
“更懂产业的云”如何推动产业升级?
有了产业级云操作系统的支撑,及京东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如今京东云正在将这些丰富而成熟的产品、技术、基础设施和经验推及到万千产业的数智化升级当中。
虽然京东云在京东的自身应用中起步很早,但在公有云市场算是后来者。阿里云擅长以公有云服务中小企业主,腾讯云有社交、游戏等多种互联网产品为深厚基础,华为云则以服务政企大客户的丰富经验为核心优势。
相比之下,京东云需要在其中找到自己差异化的优势。京东云的核心优势就是背靠京东的产业基因和数智供应链能力。作为新型实体企业,京东依托自身实体场景中所沉淀和淬炼过的技术和能力,在不断夯实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实体场景运营经验、践行技术创新应用之外,也在持续为实体经济伙伴提供扎扎实实的供应链技术和服务。
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京东物流运营超1500个仓库,仓储总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在全球拥有近90个保税仓、直邮仓和海外仓,库存周转周期达到了平均30天左右的世界领先水平,管理超过千万级的商品SKU。
而全球公认的两家供应链能力领先的零售商,库存周转周期分别为30.4天和45.5天,管理的商品SKU数量分别只有5千个和5万个。
“京东速度”遥遥领先。这天然的基因决定,京东多年沉淀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成为京东云的特殊能力。
除了自身强大的供应链基础,京东云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因为它赶上了我国产业升级必然需要的快车。
近年来,我国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社会物流成本明显降低,但供应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
比如,智能物流及仓储设施发展滞后,数智化供应链能力不高,供应链数据流通不畅,国际供应链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瓶颈。
因此,国家在政策方面也一直支持引导产业与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升级。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一是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这个已被京东复杂业务场景充分验证的数智供应链也从京东内部,走进千行百业。乡村振兴就是数智供应链的典型应用场景。在四川攀枝花、湖北枣阳、山东菏泽……它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第四条致富路。
由京东云依托数智供应链,为攀枝花搭建的芒果B2P产业供销服务平台,汇集了芒果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企业生态,可进行信息展示与交易对接,不仅破解了传统供应链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还实现芒果产业“产供销”一体化运营。自2022年上线以来,平台已实现交易撮合1.1亿。
构建融合开放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支撑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整个经济发展对信息化、数字化的需求催生了产业云这个概念和模式,同时产业云也回应了产业在供销服过程中向哪里走、怎样转型升级的问题。
如何补齐研发、市场、供应链,服务等能力,实现供应链的拉长,上下游供应链整合,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诉求——也是摆在京东等科技企业面前最大的机会。而京东云以产业云赋能转型升级,用极致的供应链服务千行百业。这朵“最懂产业的云”正在与万千产业一起加快推动中国各行业智能化升级进程,站在了中国产业数智化的风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