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瞬息万变、斗智斗勇、九死一生的商业社会,只有洞悉底层规律、前瞻未来趋势、顺应生存法则的那批最优秀创业者,才能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中欧创业营特别策划《创业生存法》推出三八妇女节特辑。
女性创业者或许是小众又独特的,亦或许是闪亮又耀眼的存在。我们向您介绍这样一位女性创业者。
她的字典里没有太多的的刻板束缚,拥抱变化,创造变化。从瑞金医院的医生,切换成500强外企高管,又从零开始创业之路;
她有着女性创业者特有的亲和力和韧性,和行业顶尖的合伙人、专家、投资人一路同行、并肩作战。
她就是汇禾医疗创始人兼CEO林林。
※ 以下内容根据林林在中欧创业营十一期开学模块上的分享整理而成
先简单介绍一下汇禾是做什么的。
心脏瓣膜是一个单向阀门,让血流单向流动,如果这个阀门坏了,血流就不能单向流动,而是双向流动,又进又出,乱了套,这就会导致心衰等一系列疾病。
瓣膜病无药可解,要治疗曾经只能开胸手术。患者需要承受体外循环、打开心脏的痛苦,死亡率还很高,每年有100多万患者深受其苦,仅极少数人愿意冒险开刀,更多人选择默默忍受。
直到2002年,法国医生Alain首创介入心脏瓣膜置换法,不用开胸,通过血管可以把生病的瓣膜换掉。
在前人的基础上,我一直在思考能不能不用替换,而是原地修复瓣膜呢?在2018年的夏天,我突然来了灵感,设计出瓣膜修复产品,并因此成立了汇禾医疗,将这“被恩赐的灵感”变成了临床现实。
4年以来,汇禾医疗从0开始有了小小的1,但中间也犯了很多错误,企业发展中也感受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今天我坦诚地回顾一下自己这几年踩过的坑,又是怎么挨个填起来的。
01
偶然创业:来源于”被恩赐的灵感“
2018年我在中欧读EMBA时,正逢中国的心脏病领域进入了瓣膜置换的元年,整个行业发生了巨大的范式转移,我本人也是中国最早瓣膜置换产业的参与者之一。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琢磨,有没有办法可以不去替换,而是原地修复,还继续用人自己的瓣膜。但修复的稳固性问题、张力过大问题、安全性问题、有效性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那天我忽然从红酒瓶获得了启发,构想出了“三明治夹合法”,于是我飞快画了这2张图,并第一时间找到了我的老友Mike(我现在的CTO)帮我画设计稿。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被恩赐的灵感”,冥冥之中我看到了另一个范式的出现……
我的两位前同事Mike和Dave认可了我的疯狂想法,并一起把这张图展示给了行业中做输送系统的专家Edison,一顿饭功夫,我们四人废话不多,一拍即合,决定创业,成立汇禾医疗。
图(从左到右依次是):Edison、Dave、林子、Mike
当时我们一无所有,唯一不缺的是信念。我们在龚焱教授说的MVP(最小试验单元)环节里快速试错,快速迭代。在那段两点一线(实验室、动物房)的日子里,我们经历了100+次迭代,输出过5000+张图纸,用去300头活体大动物做试验,终于在2021年4月,在中山医院成功落地使用了,图纸成为了真正的产品。
相比外科手术的高死亡率,修复瓣膜的方法大幅提高了安全性,目前我们已经为160多位患者进行了手术,94%的患者获益,没有人因为手术死亡。
02
无知甜蜜期:陷入一场虚假的狂欢
我们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后,行业突然就火热了起来。我们也获得了一些行业的关注,得到了资本的助力,公司像一名婴儿般,摇摇晃晃开始学步了。
我和我的3位联创,都属于性情中人,我们一起哭过笑过、一起在崩溃的边缘互相搀扶、也一起庆祝小小的突破可以聊到天亮。这样的同频,让我们彼此都非常温暖,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更多;
这真是一段“无知又甜蜜”的时光啊!
渐渐的,我们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像,我们推进项目非常快,每天有使不完的力,“生死看淡、不服就干”;而这硬币的另一面就是,我们很少对彼此说“不”,我们陷入了“群体迷失”。
当我自信心膨胀想要做更多项目的时候,我亲爱的挚友Mike会毫不犹豫支持我,不管公司账上的钱够不够活到下个月;当我看到有好的设备忍不住说要买的时候,我亲爱的Dave会马上去询价,不问公司是否有足够的产能。我们在招人的时候,大家只看到人才身上blingbling的闪光,没有人会问增加人力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我们都离事情太近,却离战略太远。我们每个人看似都有忙不完的活,但我们没有真正洞察公司的“元价值”。或者说,我们都在用同一个思维模型在工作,缺少不同思维方式的批判。
就一眨眼的功夫,我们公司从一名15斤重的婴儿,长成了200斤的巨婴。
我陷入了虚假的狂欢。
比我陷入了虚假的狂欢更糟糕的事情是,我们4个,都陷入了虚假的狂欢。
而当我猛然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可以足够公司死100次的管理方式。
是哪里出了问题?既不是大家的能力,也不是大家的意愿,而是我的认知。当我的眼里只看到技术是公司驱动力的时候,我们就离务实越来越远。我错把幸运当能力,错把偶然当必然。在获得了本配不上的小小突破后,以为可以复制下一程的成功。
我在全公司面前,承认自己的无知和错误。我在原本欢欣喜悦的年夜饭前,做了自我批评。
03
迷途知返期:进取是本能,克制是能力
让我顿悟并从认知上告别无知甜蜜期的,是我们后来加入的高层伙伴们。他们缜密周全,直言不讳。当我自己觉得很酷的项目第一次被否的时候,那一刻非常震撼到我。我眼前浮现了几个大字:公司有救了。
因为公司太需要另一种思维模型的人,太需要另一种频道的声音了。
于是我进入到另一个阶段的“热泪盈眶”。在上一阶段,我常常为了小小的突破激动得热泪盈眶,在这个阶段,我常常因为反思懊恼、为自己愚蠢的过往而气出泪来。从这一刻起,两种思维模型一致在我脑中互相冲撞,让我每次做决定的时候,都会多想一想;每次想踩油门的时候,忍不住跟上一脚刹车。
经过1年的融合,我们后加入的5名高层伙伴们,和我们最早的4名伙伴们,集结成了汇禾的管理层。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完成了公司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文化变迁。
我们从单极的个体动物,成为了有自纠功能的生态环境,而这个生态环境,允许我们把自己从狭窄的项目本身脱离出来,以更高的视角去看问题的底层逻辑。
没多久,我感受到了这个生态环境的巨大力量。她似乎是在我们的骨髓里,加入了新的DNA,改造了我们的染色体,让我们后续可以源源不断造出新生血液。
最早我们4个人创业是极其偶然,而我们主动和另一种思维模型的伙伴们做DNA整合,减少偶然的比重,增加了必然的可能;减少了“局部优化”的比重,增加了“全局优化”的可能。
我们不再仅仅痴迷技术,我们谈落地、谈商业化、谈盈利能力。我们不再单单讲情怀,我们谈结构性管理、讲组织效能、讲收益实现。
我们依然进取,但我们超越了进取。对于创业者而言,相较于进取,更难的是克制。
我们从200斤的巨婴出发,长成了200斤的少年。一样是200斤,我们不一样了。
迷途知返很难!既难在需要看清迷途的智慧,又难在需要有知返的勇气。而重新编辑创业公司的DNA是个好方法,也可能是唯一的方法。
图:林林在中欧创业营11期开学模块上进行分享
04
如履薄冰期:创业者终将孤独
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充满热忱,是一种力量;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这也许是更大的力量。
创业这4年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你永远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坑在等着你。心怀敬畏、如履薄冰,这已经是我的常态。
其实我也有过一瞬间的侥幸心理,我仍然无比感恩那段“无知甜蜜”的时光,甚至,我窃窃曾想,一个初创公司,还是很需要一段这样的无知甜蜜时光的,正如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会有人说,怀念童年,是因为我们的心老了,孤独了。
当我想隐藏我的压力的时候,当我遇到恐惧不敢与人说的时候,当我看到了前路的风险但不得不去尝试的时候,我知道他们应该和我是一样的。我们都比以前承担得更多了,我们也不得不在自己负责的领域为公司扛起肩膀,默默地,无需多言。
创业者终将孤独,这意味我们必须学会独自思考、独自承担、独自解决问题。我们都拥抱这样的孤独,并有勇气在这样的孤独中开出花来。
05
创业领路人:龚焱教授教过的坑,一个没落都踩了一遍
当我走过了这一程,回顾起龚焱教授的课,发现龚教授的理论,全中!
虽然龚教授预言过的坑,我一个没落都踩了,但龚教授的观点我现在更深刻地读懂了。在创业0-1的第一阶段,精益创业,快速试错时期,对应的能力是,敏捷,创新,生存,迭代。但发展到第二阶段,对应的能力模型更多是:管理,实行,体系,流程,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有一致性,才可复制,才有机会落地,才有可能商业化。
我们早期创始团队的第一阶段的能力极强,但显然第二阶段能力极弱。一旦理念被证明成功,我们就需要第二阶段能力的管理伙伴补充进来。汇禾很幸运,遇到了对的人。
虽然踩坑流过的血犹有印迹,但我此刻复盘这些坑的时候,心里无比幸福。因为我不是身体从坑里爬起来了,是心里。
今天,重回中欧课堂上谈创业感想,我觉得现在还远远没到终局,提感想还太早了。还是那句话,胜者,热泪盈眶;败者,无需多言!我们各自努力、顶峰相见。
※ 本文根据林林同学在中欧创业营11期开学模块中的分享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