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中国(内地)的大城市正在满血复活。
人气上升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客运量,都创出了历史新高。
在上海和北京,工作日的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突破了1100万人次,正向1200万人次迈进;广州突破了1000万人次,深圳正在逼近900万人次。
把今年1到2月的日均轨道交通客运量,跟去年全年日均客运量做对比,就可以看出哪些城市的人气恢复最为强劲。
我们根据交通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的数据,统计了轨道交通通车里程最多的30个城市,得出了如下的增长率排行榜。
上述“轨道交通指数”显示:郑州是2023年人气恢复最强劲的城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比去年上升了39.5%!
最近两年,郑州有点“走背字”。楼市大跌、暴雨肆虐、疫情冲击,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郑州轨道交通2022年基数较低,所以今年1到2月反弹显著。
这说明疫情结束后,大量劳务工、大学生重返郑州,带旺了这座城市。
西安去年也受到疫情的反复冲击,影响了城市整体的人气。今年1到2月,西安人气恢复非常强劲,仅次于郑州位居第二,轨交指数反弹了38.2%。
西安和郑州互为竞争对手,但西安轨道交通建设走在了前面,今年1到2月日均客运量291万人次,郑州只有112万人次。郑州需要努力了!
福州、石家庄、哈尔滨、天津的“轨道交通人气指数”反弹也超过了30%。其中石家庄、天津去年受疫情冲击比较显著。
在“人气恢复”前十名城市里,北方城市占了6个,并垄断了前两名。其中东北城市占了2个。
为什么北方人气恢复更好一些?主要原因是,2022年疫情管控中北方力度更大,这造成了2022年基数较低。
四大一线城市里,上海人气恢复最强劲,达到了24.9%;其次是深圳,达到了19.3%(这里面有新增线路多的因素);第三是北京,达到了18.0%;第四是广州,达到了4.9%。
这4个城市在2022年的疫情中都不容易,其中上海封城时间最长,所以反弹力度最大。广州疫情防控相对宽松,政策转折又从广州开始,所以广州去年基数高、今年反弹力度弱一些。
“轨道交通人气指数”显示,佛山、厦门、贵阳的人气跟2022年全年相比,反而略有下降;南京增长也比较有限。
今年1到2月的日均客运量,30个城市是如何排序的?哪些城市整体人气最旺?可以看下面这张表: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的客运量,明显领先其他城市,形成了第一阵营。
在第一阵营里,上海、北京处于第一层次,均超过了730万人次。这个数据是平均数,在工作日、特殊假日,上海、北京均在1200万人次上下。
这说明上海、北京实际人口比较多,还说明这两座城市的外来商务、旅游人口比较多。
广州日均客运量比深圳多了将近100万人次,除了说明广州常住人口多于深圳之外,还跟深圳一个重要的特点有关:
深圳是从“超级工业区”演变为一线城市的,至今有很多超级工厂分布在“原关外”。这些工厂动辄数万、十多万人,工人住在工厂自带的宿舍里,或者旁边城中村里,通勤距离不超过1公里,所以基本上不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比如比亚迪在坪山的总部规模巨大,内部有自己的云轨系统,但这个交通运输量是不计入深圳轨道交通运输量的。
成都2023年1到2月日均轨道交通运输量达到了477.5万人次,远超人口第一城重庆。成都无论是轨交运输强度,还是通车里程,都显著超过重庆。
日均客运量在180万到300万人次之间的城市,有重庆、西安、武汉、杭州、南京、长沙,这些城市构成了第二阵营。
四大直辖市之一、北方第二城——天津,日均轨道交通客运量只处于第三阵营,内地城市第11位。轨道交通的北方第二城,被西安抢去了,而且优势非常明显。
未来几年,天津将和郑州争夺北方轨道交通第三城的座次,郑州已经逼近天津。
苏州名列第14位。作为一个地级市,苏州的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和客运量,都即将“追尾”直辖市天津。
大连历史上曾为直辖市,后来是计划单列市,1949年GDP位居全国前四名。如今,轨交日均客运量竟然被佛山、无锡这些地级市超过了,也令人唏嘘。
上图是截至2023年末,内地主要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
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位居前四,京沪的通车里程正在向1000公里迈进。这四个城市,以及西安、成都、长沙是当前轨交利用率最高、强度最大的7个城市。
但需要说明的是,内地城市的轨道交通强度,还是完全无法跟香港、台北相比的,这两个城市的轨交强度大概是内地第一名的3倍和2倍。香港、台北轨交建设比较慢,里程不多,但使用率非常高。
从经济、社会效应来考虑,未来内地城市还可以继续“轨道交通大跃进”的城市,恐怕只有10个左右了。其他大部分城市,最多再快速发展5年。如果强行修建没有足够人流的线路,将加剧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
下图是过去1年(2022年2月末到2023年2月末)城市新增轨道交通里程排行榜。(通车里程未进入TOP30的城市未纳入榜单)
过去1年,深圳新增了127.6公里的通车里程,名列第一。这个增量,接近于台北轨道交通通车总里程(154公里),或者香港总里程(225公里)的一半。
如果按照城市统计,而不按照都市圈统计,目前全球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前十名城市中,只有第十名不是中国城市(莫斯科),纽约已经被挤到了第11名。
这跟两大原因有关:
第一,中国轨道交通(地铁)建设的确一日千里,中国城市形态、居民居住形态特别适合发展轨道交通;
第二,中国内地的城市面积都比较大,除深圳、厦门、东莞、珠海、中山等少数城市外,大部分是广域市;而欧美多是“狭域市”、“适域市”。
当我们说东京轨道交通超过1000公里、甚至2000公里的时候,往往是指东京都市圈,而不是东京市。严格意义上的东京市,只有2155平方公里,跟深圳差不多,相当于北京的8分之一。纽约市的陆地面积只有790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的八分之一,北京的20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