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有关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重点关注内容。南都记者获悉,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今年提交了包括关于建设农业强国、节粮、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等6份提案。其中《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提案》是他的“一号提案”。
3月2日,新希望集团两会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民营企业“代言人”刘永好分享了提案背后的故事和观察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民间投资下滑明显,去年川商返乡投资下降近一半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仍然是信心不足。刘永好分析认为,三年疫情、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经济下行和消费不足都对企业的生产发展造成了影响。过去几年,民间投资也下滑明显,企业看不清方向,多持观望态度,选择“躺平”不投资或少投资。
“我是川商总会会长,我们做了很多调研,调研发现,过去这一年以来,民营经济投资的信心确实下降了。我们统计了一下,我们川商返乡投资力度去年也下降得比较大。”会上,他分享了一个数据:“正常年底我们川商返乡投资每年一千多亿元,去年只有五六百亿元,下降一小半。”
“民营经济过时论”已影响民企金融环境,发债成本上升
为何投资会减少?刘永好说,他们也对很多川商进行了调研,一方面,是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和消费不足;但另一方面,是好多民营企业还是对未来的预期不够明确。
他特别指出,有一段时间以来,有些媒体包括一些网红,有一些说法,认为“民营经济发展阶段过时了”。他直言,像这样的论调对民营企业确实是有影响,不但对民营企业,对相关的金融机构、一些基层政府部门也是有影响的,一些政府审批部门在民营企业金融政策、招投标、项目推进等方方面面产生不同的待遇。
这些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民营企业的金融环境是有所下降的。刘永好指出,与央企国企相比,民营企业的发债还是比较难的,过去这一年民营企业发债比前几年大大减少;而能够发债的民企,其发债的利率也比同规模的央企国企利率要高,高1到2个点,成本也就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感到压力,这也对投资信心有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一些项目的审批,或者是一些基层政府在采购、项目安排,在一视同仁地对待社会主体上还是显得有一点不足,对央企国企的可能支持力度大一些,甚至有点业务就明确只能给央企国企。像这些应该更加公平的政策,在有些地方落实是不完全的,(这种情况在)越是偏远的地方越严重一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
对于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谈及东北振兴,他也指出,东北在继续发挥国有经济不可替代作用的同时,要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这包括“两个健康”,即民营经济的健康和民营企业家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保障要素获得的均等权利。“比如说银行借贷款,贷给国企3%的利率,能不能给民企也贷3%?”
发展民营经济,金融和法律上的一视同仁对待尤为重要
“疫情逐步过去,中央明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谈到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性。这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发了前行动力。”刘永好坦言,“这种明确的态度,是一个信号,对民营企业信心提振有相当的好处。”
他也建议这些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市场经济的精神和政策,能够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这些积极的、鼓励的、健康的声音能多一些,从而减少市场的误判和误解,让这种声音得到企业家、政府工作者,以及金融体系内得到认可,形成社会普遍的认可。“这是树立信心的关键。”
当下环境下,哪些政策对于企业最为迫切?刘永好认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对待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是一视同仁的金融政策,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发债、发展资金的筹措,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其次是法律保护体系。他举例子说,现在民营企业要是出现一些问题,一些案件的立案并不容易。有些地方会认为,这是企业自己的事,私人的事。国有企业出了问题,是侵占国家资产,更容易立案;民营企业则是侵占企业资产。“都是社会主体,我觉得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南都记者获悉,在这次全国两会上,也有代表和委员将带来有关巩固立案登记制成果,严防“立案难”死灰复燃的相关提案和建议。
“一段时间自媒体、一些大V认为民营经济发展已经过时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民营经济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刘永好说,这个影响是巨大的,把这个群体的信心树立起来,帮助他们增加投资,把市场主体动员起来,有助于国家更快恢复发展。
在《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提案》中,刘永好拟提出三方面的建议,包括加强各类涉企政策的全面、及时、精准解读,及时划定红线或制定细则,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形势预期;完善民营企业的支持机制,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包括引导更多具有行业代表性民营企业参与地方产业规划和项目招引,将更多民企纳入地方政府、央企、国企集采库;充分发挥商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功能作用,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增信心、抓发展。“同时,我们企业自身也要把握机遇,在疫情以后,实现新发展,开创新格局。”他说。
南都两会报道组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