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2023年山西省教育工作会提出,计划用3年时间,安排100亿元左右专项经费,通过实施6大工程20项行动,支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力争打造成为中西部高等教育新高地、理想求学目的地。
2023年,山西省将支持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高标准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中北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设,打造冲击新一轮“双一流”学科梯队。同时,山西省将研究制定高校分类发展实施意见,统筹引导“双一流”和应用型高校在不同赛道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抓住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契机,打破该省20年无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新增“困局”,补齐晋南地区研究生教育空缺短板,布局形成山西高等教育振兴崛起“版图”。
解读:由于高等教育底子薄,高水平大学少、一流学科稀缺,一直是山西一大痛点。也因此,很多人将山西与河北、河南、江西并列,合称四大“高教洼地”。不过有目共睹的是,近几年山西高教发展已有明显起色,开始与另外几个高教弱省拉开差距。
2016年,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全国137所大学上榜,山西仅有太原理工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到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公布时,山西大学与太原理工大学共同入围,一流学科也增至3个。此外,在最新一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3个学科晋级A档,实现从“0”到“3”的历史性突破。
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这背后是山西在政策、资金及人才方面的大手笔投入。
2017年开始,山西正式启动“1331工程”,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吹响高校振兴崛起的号角。也是在这一年,山西安排近70亿元政府债券资金,用于置换高校债务,支持高校发展和“1331工程”建设,这也是山西历史上对高等教育的最大规模投入。
2021年,山西发布《关于推动高等教育“1331工程”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后5年,重点推动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3所高校率先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
除了政策扶持,山西还着重从“人”这个关键因素入手,先后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顶尖名校引进一批领导干部;同时,不断充实青年教师人才,比如太原理工大学2021一口气招引35名清北博士,且均为教学科研岗。
此次再度提出“百亿工程”,让人看见了山西一鼓作气,实现从“洼地”到“高地”转变的决心。当然,实事求是地说,山西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这种转变如何进一步带动区域发展,则是更为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