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正式收官,随着A股市场走势整体向上,公募发行也渐显回暖之势。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年初至今,共有135只基金发行并成立(份额合并计算,下同),新发规模合计1304.18亿元。而仅2月以来,新基金发行规模合计884.22亿元,同比翻倍。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公募基金发行回暖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公募开年积极布局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市场回暖有关。鉴于对今年宏观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走势的判断,基金在2023年有望扭转2022年发行遇阻的局面。
成立规模大增
新基金发行愈发火热。同花顺(300033)iFinD显示,从基金成立日来看,截至2月28日,年初至今,共有135只新成立基金,发行规模达1304.18亿元。其中,新成立股票型基金22只,混合型基金54只,债券型基金37只,FOF基金19只,QDII基金2只,公募REITs 1只。
值得注意的是,仅2月来看,新基金成立规模已达884.22亿元,环比1月的419.96亿元增长110.55%,相较2022年同期的335.43亿元更大幅上涨163.61%。具体到各类型基金的募集情况看,债券型基金成为2月新成立基金规模的“主力军”,募集总规模达545.66亿元,占比61.71%。同期,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募集规模合计达289.42亿元,占比32.73%。此外,FOF基金和QDII基金累计募集49.15亿元,占比5.56%。
就单只产品的发行情况而言,年初以来,泰达宏利添盈两年定开债券的发行规模最多,达到80亿元。此外,浦银安盛普旭3个月定开债券、招商恒鑫30个月封闭债券也均超过70亿元,分别为79.9亿元、79.26亿元。在主动权益类基金方面,则是中泰元和价值精选混合、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股票的发行规模排名居前,分别为22.18亿元、19.77亿元,农银景气优选混合则以17.54亿元的发行规模排名第三。
针对公募发行热度回升的原因,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认为,主要原因是市场环境的好转以及对资产市场走势的预期回升。目前债市方面,修复行情延续,权益市场表现更为突出,加之市场普遍对2023年的股市持有较为乐观的态度,为公募基金发行提供了较好的时间窗口。此外,发行回暖也可能与开年之际公募积极布局有关。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发行回暖也会作用于市场情绪,形成互动。
有望扭转此前遇冷局面
正如杨海平所说,2月以来,投资者布局新品的积极性较佳,部分基金首发不足3日即宣告提前结募。2月27日,南方中证主要消费ETF基金开始募集,原定结募时间为3月6日,但仅开始募集一天后基金管理人即宣布于2月28日提前结募。此前发布的规模发售公告显示,该基金的最低募集金额为2亿元且不设上限。
若再向前追溯,2月6日,国泰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发行,首募上限为50亿元,发行仅一日,基金管理人就宣布该产品提前结募。2月10日发布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显示,该产品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达14.58亿元。
除该基金外,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月开启发行的华安鼎盈一年定开债、国泰君安(601211)领航成长一年持有混合、国泰君安安平一年定开债也均在募集首日即宣告提前结募。
值得一提的是,投资者布局热情也体现在申购存续基金上。2月8日,由明星基金经理赵诣管理的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开放申购并将大额申购限额设为50万元。同样地,仅开放1天后,基金管理人即宣布暂停该基金的申购业务。
展望后市,某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预计2023年公募基金发行情况将会更加火热,因为市场热情升温、投资者追捧基金新产品、金融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投资者可以把握市场机会,积极参与基金投资,合理配置资产。
在杨海平看来,“2023年是中国经济重启之年,得益于对经济复苏相对较为乐观的预期,市场普遍看好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机会,这为2023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鉴于对2023年宏观经济基本面和资本市场走势的判断,基金在2023年有望扭转2022年发行遇阻的局面,爆款产品出现也有望水到渠成”。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阳 郝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