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工匠风采录 | 于细微处 见真功夫
2023-03-21 16:03  浏览:44

 层城之宫,灵苑之中。奇木万品,庶草千丛……”在晋阳工匠刘生儒的工作室内,一幅桐木板雕刻的米芾行书《梁简文帝梅花赋》格外醒目。虽然刀工雕刻而成,但一撇一捺一点之间,形神兼备,犹如挥毫写就。

“这幅作品创作了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后有人出高价购买,最终还是留下来了。”刘生儒说,这是他最为得意的一幅作品。

工作室墙上,陈列着风格各异的木匾,有传统匾额,也有现代艺术风格浓郁的作品;在一个小纸盒里,装着他创作的微雕,小小的核桃、橄榄核上,有建筑、有人像,甚至有长城微缩景观……刘生儒不是科班出身,但他的钢笔画、木匾、微雕三种技艺在省城工艺美术界尽人皆知。

刘生儒从小就喜欢画画,从上学起,课本空白处、烟盒纸上、作业本背面都会留下了他的“作品”:街景、人物、小动物……“我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或培训,全靠自学、琢磨,把兴趣变成了一生的事业。”刘生儒说。

刘生儒拿出几本厚厚的临摹本,是他多年创作的钢笔画作品,有人物肖像、静物、风景……通过线条粗细、笔画疏密、笔触轻重,体现光影变化;根据不同的题材,时而笔力遒劲、时而画风婉转,展现出简朴、纯粹的风格,随着时间推移,创作愈见功力。

钢笔绘画功底为他打通了木匾和微雕的创作之路。

工作室正中间,是刘生儒的木匾代表作——《厚德载福》。木匾上四个大字浑厚圆润,刚劲有力。“这件作品用了‘大阳’的雕刻手法,字体浑厚、端正。”刘生儒说,人们通常说“横匾竖额”,匾一般使用“阳刻”,这样雕刻出的字在光影下凸凹有致、线条变幻。“阴刻”则多运用于额,即竖写的形式。阴刻的特点是高度还原书法艺术的特点,雕刻出来的字细致入微,甚至可媲美真正的书法作品。

在《梅花赋》木匾前,刘生儒指着落款中的“年”字说:“年的最后一笔并不是实的,而是毛笔的墨用到后期,产生了虚的笔画。‘阴刻’可以把这种笔画特点表现出来,让人们通过雕刻,同样能领略到书法原作的艺术魅力。”

数十年不懈坚持,刘生儒不仅形成自己的艺术特点,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钟楼街改造开放时,太原二轻市场悬挂的新牌匾是整条街最大的匾。这块匾深褐色打底,六个金字饱满圆润、端正大气,正是出自刘生儒之手。

大手笔显风格,细微处见功力。在直径不过2厘米的一颗核桃上,一段长城蜿蜒盘旋、山间树木葱郁,城墙上的砖痕清晰可见。刘生儒的微雕得意之作是一串橄榄核手串,手串上雕刻了十八个神态各异的罗汉,胡发卷曲、眼神深邃,人物形象细致逼真。

在深研传统技法的同时,刘生儒不断创新,开拓性地创作了大量具有现代风格的木匾作品。“这幅‘诚信’是别人订制的。”刘生儒指着一幅深绿色的木匾说,这种现代风格的木匾通过浮雕技法运用、字体结构设计,呈现出与传统木匾迥然不同的风格特点。“艺术创作不能一成不变,应该随时代的进步,创作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作品,才能让传统工艺不断发扬光大,在艺术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工作台上排放着数十把刻刀,凹凸的刀刃、光亮的把手是岁月留下的印迹。坐到工作台前,刘生儒很快进入工作状态,沉浸于他自己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