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年,尘封着逝去的往事;花开花落,蕴含着人生的记忆。多年从事文学创作的经历,让我深切体悟到,文学不仅能让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亦能收到“滋养心灵家园”的效果。
农民作家赵金雷,新近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家乡的传说》封面左下角,印有这样一句话:“滚滚红尘有多少人在随波逐流,我们也是默默无闻的生命,是文学把我们带进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文学让我们拥有了一片心灵的绿洲,这也许是我们唯一比别人更加自信、幸福和快乐的理由。”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他说:“我的文学梦想由来已久。40年前,我还是一名成绩平平的高中生,数理化成绩很一般,唯有对语文课有一点偏爱,那时已读过很多课外文学读物。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我却梦想依靠追求文字去打拼一片人生的天地。那时候,最崇拜的人是作家,最向往的职业是记者。”然而,现实往往要比想象残酷得多。1986年他成家后,为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只能把文学梦想压在心底,把所有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养殖事业。直到30年后的一个秋天,他结识了作家朋友,参加了文学活动,蛰伏在心底的文学梦想,再次被唤醒。至此,他才真正意义上发现了用文学滋养心灵家园的意义和价值。于是,他用人生的历练,坚守文学之心,厚植文学沃土,丰富文学素养,又以文学滋养心灵家园,其人生、事业和文学行止,日益显现出智慧和纯熟来。
翻开书中的《桑梓热土》一文,我沉醉在赵金雷精心打造的别样田园风光里。他从出生到现在,从未离开过一个叫上瓦泉的小山村,上学读书、耕耘收获、创业拼搏,把辛勤的汗水全部挥洒在这片土地上。他深情地写道:“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浸透着我深深的眷恋,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铭刻在我记忆之中。”
情有多深,爱就有多浓。赵金雷格外注重在一代又一代上瓦泉人的传承中,捕捉纯朴的民风,赓续传统的血脉,守望多情的山水,笃诚地用文学滋养着心灵的家园。他说:“家乡过去的生活像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里的每一寸土壤都埋藏着我深深的眷恋,我会永远地热爱她、赞美她!”家乡是根,这方水土养育了他,滋养了他的心灵,是他干事创业的高地,亲近眷恋这方山水是必然的。
而《人生感悟》一文,又深被他饱浸着的初心使命所感动。他是一个普通人,却有着笃定的初心和使命。在《风雨过后是彩虹》中,他抒发心中情感:“不管在养殖业的道路上还能走多远,我都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工作中的勤勉尽责,生活中的细致入微,家庭中的潜移默化,正是这点点滴滴,汇聚成无穷的力量,构建成一个和谐的大中国。
位卑不敢忘忧国。赵金雷清楚,自己虽人微言轻,但绝不能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绝不能忘记热爱祖国的初心,绝不能忘记祖国建设的使命召唤。《心安的日子》描写了2008年5月12日,那个令所有中国人一触心就痛的日子。回忆曾经,他坦然说:“当年,正是自己一个小小的善举,让我度过一段心安的日子。”是啊,不忘初心、秉持爱意、温暖他人、善莫大焉!作为商人,他能够扪心自问“我离儒商有多远?”太难能可贵了。这种初心使命,是文学滋养心灵家园的结果。
翻开《山川履痕》《心灵启迪》,我的味蕾与心灵双重享受到饕餮盛宴。行走山水间,所遇皆美好,用心去看山品水,得到的便是山水真谛。他的行走,是用心用情用功的。不然,他就不会获取诸多心灵的启迪。南国莞城笔会的行走,让他感悟到:“文学让我们拥有了自尊,文学让我们充满了自信,文学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文学为我们编织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未来!”这饱含深情的心灵话语,在文学的舞台上,弥漫着悠悠心香,展示着生命状态。
心灵的家园,唯有用文学的活水来滋养,才会更加纯净,更加清澈,更加高洁,更加殷实!在《友情相伴》《骨肉亲情》文中,我的情感世界泛起了波澜,情绪被同化或感染,情不自禁地流眼泪。这两辑作品,他用情很深。文友是心灵上的契合者,是文学路上的同行者,相约走过温暖的旅程,不失为一种幸福。在《“醉”美遵义醉我情》中他说:“贵州文友的真诚和热情,更像茅台酒一样甘甜芳香,我们的心能不醉吗?我们的情能不醉吗?”两个“醉”字的叠加,情感浓度愈发触动心弦了。亲情,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是滋养心灵家园的甘泉。他的亲情作品,尤其深情,那些文字的清纯弦音,总能拨动我心底的柔软,进而产生心灵的共鸣。
正是由于生活和生命中有了文学的滋养,心灵家园的绿洲,才多了几分绿意,才多了几分蓬勃……
用文学滋养心灵家园
2023-03-25 19:25 浏览: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