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县来远镇发展小米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2023-04-03 11:58  浏览:161
碧空之上,晨阳如火。沿着盘山路蜿蜒而上,层层梯田绿色尽染。狭长的田地里,谷子舒展着绿色的茎叶,沐浴在清凉的甘霖中。喷灌设备喷出的水雾中,一道彩虹若隐若现。

“150亩谷子,估计亩产200公斤。年底下来,村集体增收15万元不成问题!”站在梯田最高处,祁县来远镇东山村党总支书记田业庆眼神炯炯。

几个月前,这片层层叠叠的梯田还是撂荒地。因灌溉不方便,村民无力持续投资改善土地,多年来草木疯长、野草横生。“我们村属于山区村,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但经营性收入占比低。”田业庆介绍,面对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后续乏力的现状,东山村党总支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依托来远小米农业“特”“优”战略,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先手棋,集中流转150亩闲置土地发展小米种植产业。

“祁县水利局资助实施了节水滴灌项目,投资20万元建起20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滴灌设施,保证了谷子的出苗率和后期灌溉。”该镇党委组织委员、该村包村干部王宝介绍,在整合土地资源、兴修水利的基础上,东山村坚持组织领办、生产托管,以东山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经营性合作主体,引进东山蚯蚓养殖合作社提供有机肥,通过规模经营助力集体经济壮大增效。

流转土地种谷子,不仅把不良资产转变为优良资产,把没有价值的荒地、旱地变成发展集体经济的“高地”,更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东山村地广人稀,拥有耕地面积2000亩,常住人口只有500人,且以老年人居多,村民戏称村里是“80后”“90后”当道。但这里的“80”“90”指的是常住村民的岁数。虽略有夸张,但充分说明了村民的年龄构成。

“每亩地流转费100元,每天的工钱120元。”78岁的田业禄负责谷子地的灌溉。往年,他和老伴种着5亩地,产量不高、收入有限。如今把地租给村集体,他和老伴为村集体打工挣工钱,不仅省心,收入更是提高不少。

田业庆介绍,最近十几天村里雇佣村民近20人,已经累计发放工资两万多元。

以东山村为核心,在来远镇千亩有机旱作小米示范园区里,谷子长势正旺。作为来远镇壮大集体经济的重点项目,镇党委积极引导盘陀、谷峪口、来远等7个行政村流转千亩土地种植谷子,同时兴建小米加工厂、制定小米产业校地合作规划,通过规模性生产实现“来远小米”产业的规模化、链条化、品牌化。

从东山村向南而行5里地,是曾为古驿站的盘陀村。村口不远处,由晋德集团投资533万元新建的小米加工厂主体架构成型、正在封顶。

“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包括加工车间,原粮、成品粮、恒温库房等。”盘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俊锁介绍,盘陀村与山西晋德集团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推进“来远小米”品牌建设提档升级。针对全镇种植的谷子,将以订单式统一加工、包装、销售,预计达产达效后每年可加工小米、杂粮3000余吨。刘俊锁说:“小米就地加工,收益就高了。对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百姓收入、提升‘来远小米’的知名度、打造‘来远小米’品牌都有很大帮助。”

“来远小米”远近闻名,品质与“沁州黄”不差上下。得益于紫金山、麓台山的独特气候、土质,“来远小米”色泽金黄、颗粒圆润、晶莹明亮,富含高品质蛋白质、氨基酸、亮氨酸、维生素E、锶等营养成分。

以科技为小米种植业赋能,来远镇借势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的雄厚实力,开展了校地合作。“制定‘来远小米’品牌‘高品质、高附加值’需求专项合作方案,专家教授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技术支撑、技术指导和产业服务等工作。”王宝介绍。

投资60万元新建豆腐加工厂,着力打造晋中一小时豆制品经济圈;通过“群众-支部-合作社”三向互动模式,打造来远特色劳务品牌;引进大唐集团80MW光储一体化项目和江枫10MW分散式风电项目,发展光风电新能源产业;打造集“生态旅游、研学实践、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立足壮大村集体经济,夏日的来远镇各项产业齐头并进。

绿色的田野上升腾起金色的希望。“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和引领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这块‘蛋糕’越做越大。今年全镇7个行政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全部突破20万元。”谈及产业发展,来远镇党委书记孙雨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