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学苑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古镇霍州春节民俗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商人网   发布者:倾城之蛇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09年7月08日 10:48


 霍州,古属冀州地,因东依霍山而得名,周武王封其弟霍叔处即姬处于此,始为霍国。而后称 彘,西汉设彘县,东汉更名永安县,隋改为霍邑县,后置霍山郡,唐改霍山郡为吕州,金增置霍州,清改霍州为直隶州,辖灵石、汾西、赵城,曾管辖岳阳(今安 泽、古县)。民国三年取消直隶州建制称霍县。198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霍州市。《国语》上《召公谏厉王弭谤》,说召公建议厉王不要剥夺老百 姓的言论自由,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三年后人们造反,把厉王流放。这里把 厉王流放到的地方彘,就是现今的霍州,至今,霍州还有周厉王墓。最著名的景点为霍州署,相传曾作为唐将尉迟恭的帅府行辕。是我国目前尚存唯一一座较完整的 古代州级署衙。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规模宏大,形制壮丽,元代大堂粗犷豪放,结构奇特,被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梁思成先生称 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在中国绝无仅有。

 悠久的历史,对外交通不发达,使霍州民风纯朴、人情恋土。历代州民外出经商、做事、逃荒的 很少。这使霍州民俗中至今保存着许多古韵,霍州方言中也有很多古义、古语和古音。即使和邻近的洪洞、赵城、灵石等地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独具特色。春节 历史悠久,习俗源远流长,是农历的岁首,俗称“大年”。它也是霍州民间最隆重的节日。在霍州,可以充分感觉到浓郁的年味。

守岁:霍州除夕之夜有熬年之俗。“熬年”也称“守岁”。除夕是春节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日,人们 忙碌一天后,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捏饺子,准备衣物,讲故事,说笑话,现在还增加了看电视。话题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总结一年来各家庭成员的工作实绩,家庭 收支状况和第二年的计划安排。期间还有关于年的故事、笑话,大人嘱咐小孩们过年要注意的事项。内容丰富,气氛热烈。“一夜边双岁,五更分二年”,大家终夜 不眠。俗话说,谁熬的时间最长,一年内就是勤劳。待到子时,铺天盖地,爆竹连响,噼里啪啦,欢乐一片。新的一年来到了,春节庆祝活动正式开始。

放爆竹、点火炉:爆竹声声辞旧岁,红光映天迎新春,这是过年时的生动写照。年夜“守岁”到子 时,家家户户开始燃放爆竹,同时点燃火炉,火炉是用柴或煤在庭院中垒起的。过年“放爆竹,点火炉”的习俗由来已久。民间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 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要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祸害人。砸东西、毁农具、偷粮食、吃牲口,人们害怕,就躲起来。你越躲,它越凶。每回“年”都把村子里折腾 个底儿朝天。有一年,“年”照例窜到一个村子里,全村几乎家家受害,唯独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一家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 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啪啪”爆响,“年”转到此处,被吓得掉头逃窜。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年”这个东西怕红、怕火、怕响声。于是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 户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堆火炉,敲锣打鼓,燃放爆竹,“年”也不敢再来了,年复一年,过年“放爆竹,点火炉”的习俗敢沿习下来。另一种说法是,太古时 期有一种“九头鸟”经常危害人间,是人们不得安心生活。后来一位勇士潜伏在“九头鸟”的洞穴将它的九头砍下,为人民除害。结果鸟的九头没了,却还活着,到 处乱窜,鲜血直流。而这天正好是除夕,马上过年。民间传说若九头鸟的血流到谁家,谁家在下一年就会有晦运。大家慌乱之中纷纷点起“火炉”,这样“九头鸟” 因为怕火就不敢来了,“用火驱邪”。(提供:山西省霍州市退沙街道办事处 陈林福)

送、接神:民间风俗在腊月二十三之后才能“扫过”,即全家大扫除。这样供奉在墙上的诸神没有 了位置。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要“送神上天”。这天晚上约八点钟摆放食物、鞭炮齐鸣举行“欢送仪式。”到了正月初一新的一年,张灯结彩,焚香祈祷,再迎接年前 腊月二十三送走的诸神。各家都供奉灶君和天地神。其它的,上学的供夫子神,做买卖的供财神,烧砖、开煤窑的供火君神,木匠、石匠供鲁班神,还有三代祖宗神 位等。人们企盼诸神保佑幸福平安。解放后,烧香敬神逐渐淡化,但这种“与神的交流”和供奉祖宗遗风犹在。

春联、门神:春联意在迎春接福、烘托节日节日气氛。春联讲究对仗、喻意、平仄。春联形式大小 不一,大门有横批、上联、下联。小门只帖横楣,室内有“抬头见喜”,门外有“出门见喜”,鸡窝有“金鸡唱晓”,马棚有“六畜兴旺”等。内容丰富多彩,精言 妙语感人。红光闪耀的春联把春节渲染得祥和吉利。门神是春节时家家户户门上除帖春联外,大门上都还要帖的一种驱鬼逐邪、祈福求祥的饰品。霍州风俗,以帖唐 代秦叔宝和尉敬德画像的门神为主。大概缘于“天下门神出霍州”的典故吧。

吃饺子、接年其子:穿新衣,吃好饭,是人们节日的享受。当然人们会竭尽所有地体现于这一重大 节日里的。穿新衣,华贵、新潮、漂亮就行了,可是在吃饭上却有一定的俗规。初一黎明就吃饭。饭是特定的饺子,俗称“扁食”,亦称“变食”。取其谐音,一是 说,过年了,要变得越来越好。二是说,家家户户遍食。传说古代只有帝王家吃饺子,庶民无份。某代一帝王怜念老百姓终年劳苦,大发慈悲,赐百姓过年可与帝室 一样吃饺子,叫“遍食”,后逐渐演化为春节早晨的特定食物“扁食”。饺子是除夕晚上,用上好的白面和馅儿包好的。饺子中包有几枚铜钱或小硬币,谁先吃到, 谁有福气,吃得越多,福气越大。接年其子,除夕下午一般吃其子(面条)。吃时要留少许到年后再吃。过了午夜就是第二年,所以叫接年其子,意在饭食可接,连 年有余。初一,一般吃两顿饭,早上是扁食,下午是菜肴和年馍。

年馍:又叫春节馍。即在春节前夕蒸的馍,供春节期间人们食用。春节馍,花样繁多,除盘子、枣 花外,还有花儿、登高、兔娃、红世、手爪子、五芯枣花、葡萄梗枣花等。霍州年馍是很有名气的,年馍的花样也很多,有登高、枣花、红世、兔娃、花、手等。霍 州习俗,春节吃馍或以馍待客,登高、枣花、红世,男女均可食用。“手”是专供男性用的,一人两只,寓意是多劳动多赚钱,有“捞”的意味,多往回捞东西。“ 花”是专供女性依食用的,象征美貌和针织灵巧。“登高馍”寓意步步高升,还有一种是“五子登空”,是“登高馍”中的极品,寓意登的更高,看得越远。“兔子 ”寓意跑得快,尤指未嫁的女子能早日嫁出去。“鱼”寓意年年有余。年馍做祭品时,要用高梁杆竖穿三四个登高作为底座,上边根据所祭祀的神出鬼没分别再穿一 个别的馍。祭祖先时,上这穿一个红世,希望全家光景能过得红红火火,美美满满。祭财神时,上边要穿插一个手爪子,希望能招财进宝,福禄俱来。春节期间,晚 辈们要拿来上年馍支各亲友家拜年。春节年馍保存时间从年肖腊月一直可保存到第二年出了正月。许多地方至今仍有“二月二吃登高”的习俗。

拜年和拜祖:正月初一早饭后,宗族长者带领族人拜祖,有祠堂的、尚须集中到祠堂,按宗族辈份 排列,分层跪拜。有些富户还要“打酢”。即每人领取一斤肉,用以维系宗族体统。拜祖后,又去向未能参加拜祖的宗族长者拜年。相互路遇,恭贺新喜,一片祥和 文明的欢乐气息。这天,人们不许生气,忌讳说破财话,不许骂人,否则不吉利。小孩拜年后,长都要给孩童“压岁钱”,“压岁钱”意在压住年岁,以求新年内无 病无灾。如今长辈给压岁钱,更多地是希望他们买图书和学习用品,压岁钱寄托着长辈的殷切期望。拜年是贺年的延伸。春节不单是正月初一一天,而是一段时间。 乡俗拜年也是有时间上的区别的。

初一:给族长者父母拜年;

初二:男儿出门走新拜年,先去舅家,是为母系之至亲为首。

初三初四:姑姑姨姨,凡亲戚家均须走遍。一般初三岳家拜;初四姨姐家等亲戚拜。

初五日,曰破五。各家各户打扫室内并庭院,将土尘杂物倾倒于大门之外,谓之“送穷”。初六日,破五之内,女子不串亲戚,只初六这天,方携夫带子回娘家探视父母。

媳妇除初一向公婆拜年外,一般不拜年,不出阁的闺女不拜年。有重孝、未过周年的不拜年。年轻媳妇向公婆拜年,公婆要给拜钱或赐礼品。

破五、出行:旧俗语正月初五叫破五。“过破五,送尘土”。乡俗语初一到初五,各家不倒垃圾。 到初五一早,把这五天积聚的垃圾插香点烛送到门外,口念“穷扫走,富扫来,金银财宝揣满怀”。“破五不出门”,不看亲戚,不会朋友。破五晚上,烧香、吊 表、打馋(在肉、馍等祭品上掐一块在神位前抛洒)放爆竹。至此春节家庭祭祀告一段落。出行:正月初六日,是春节后的好日子,旧俗宴客会友、请女婿、办嫁 娶、拜师、入学、商家扫除、工匠开业、小商店开门等多选此日,城内商贾到南塔垣烧香祈祝祷,祷天地降祥赐福,祈生产大吉大利。小商贾出门营商,就业也多选 此日。农民多选此日办“车马出行”,即车辕上和鞍架上帖红联:“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牲畜再焚香呜炮。


TAG: 霍州 春节 古镇 民俗


顶:31 踩:1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3.21 (4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83 (123次打分)
【已经有43人表态】
32票
感动
3票
高兴
8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